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研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理论起点,检察权的法律性质有待厘清。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范围大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而各地规范性文件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范围表现各异,处于各地各办的状态。针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主要存在范围边界不清、各种监督之间的界限不清、检察监督范围各异等现实困境,需要遵循与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范围相适应的原则、勘定检察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边界、确定检察监督的具体范围和重点领域,从而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实现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同步构建。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权是实现生效裁判的重要权力,"执行难"、"执行乱"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司法顽疾。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执行实行法律监督,但相关条文规定过于原则性,仍需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文章就如何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改善民事执行"乱、难"现状,促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行政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了检察机关督促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的新任务,提出了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行政违法检察监督的实践探索,将检察监督范围从诉讼领域拓展至行政领域,丰富了我国宪法关于法律监督的具体形态。检察机关作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严格执法理论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贯通协调的生动实践,也是行政法律规范体系性解释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作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促成者的角色定位,是对政法新兴话语兴起和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现实的检察因应,也是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外驱力量。检察机关作为行政法律统一适用助力者的角色定位,是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功能转型同频共振、实现从方法宣介向规则指引的转变,也是对行政基本法典编纂贡献的检察智慧。行政违法检察监督新脸谱的摹绘及其进一步实践,能够推动国家层面立法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5.
作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不仅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而且在我国立法中也将逐步确认。建立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的关键是从法律上确立其地位,赋予检察机关一般监督权、监督强制权,转变检察机关内部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为模式和规范系统的检察制度。从物质上保障检察监督权的独立性,坚决排除行政权对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的影响,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是检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制度在法律支撑、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监督实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度运行还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在问题导向指引下,探讨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并探究诉前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模示的合法性、必要性及完善路径,厘清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检察监督与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制度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应从解决公民控告申诉检举问题入手,对行政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难题,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形成检察机关对司法、行政执法活动监督的格局,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仅有抗诉职能,没有起诉和参诉职能。而且,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抗诉职能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司法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当在行政诉讼中合理配置检察监督职能,逐步设计完善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程序,这将有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对于生效行政裁决实施检察监督主要是采取三种形式,即提起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发出检察建议。而行政检察监督在检察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监督对象的生效行政诉讼案件来源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述三种监督方式在现实中所面临的阻碍以及法律效果的有限性。针对检察机关对生效行政裁决进行监督所面临的困难,应当进一步完善阅卷制度、调查取证制度、管辖和期限制度以及检察机关对实体性和程序性行政裁决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诉前检察建议是目前检察机关五类检察建议之一。作为监督行政的重要方式,诉前检察建议虽是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但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促进行政争议的诉前化解和实质性化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监督行政方面具有独立于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价值。在实践中,诉前检察建议还存在规范性欠缺、适用范围狭窄、效力缺乏保障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立法,通过明确诉前检察建议遵循的基本原则、拓展诉前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完善诉前检察建议的程序等,充分发挥诉前检察建议监督行政、促进依法行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行政违法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要求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性权力和非诉讼性权力的全面行使来实现对行政主体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行政违法的检察监督权能结构及其实现,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的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创制性行政过程的存在是以国家和社会公益为目的,然其在运行中因出现不当或违法而对社会公益产生侵害的现象不可小觑,亟需规制。现阶段,我国对创制性行政过程的规制往往忽视了检察监督的应有作为,事实上,从我国宪政架构和检察机关的职责来看,检察监督创制性行政过程具有正当性与可能性。因此,将创制性行政过程纳入检察监督的范畴并试图构建检察监督创制性行政过程的程序,以期从制度上、操作上盘活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行政监督机能,当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机关执法主体不移交刑事案件的行政行为正处在人民检察院一般监督范围内,构建检察院监督行政执法主体不移交刑事案件的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其中,完善相关立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调和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与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矛盾是完善检察监督机制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民事执行法律关系包括申请执行人与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执行法院与被执行人三方面的法律关系,用于调整申请执行人与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与民事审判法律关系中调整原告与法院、原告与被告之间关系的准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谓审执关系的共通性原理即建立在这两层关系之上.然而,执行法律关系中法院与被执行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却与审判法律关系中法院与被告之间的关系有天壤之别.所谓审执分立的原理即与这一层关系的法律规制有关.执行检察监督建立在执行法院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关系原理之上.  相似文献   

16.
无论我国的民事执行权依据何种权力分立标准,在学理上如何归类,都不能独自游离于检察监督的体系之外。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拒绝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不仅违反宪法的规定,而且有篡夺立法权之嫌。没有监督的民事执行权难以获得正义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衡址一个国家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承认人权、尊重人权、保护人权和发展人权,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信念。我国一贯重视人权,并将人权的内容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护,我国司法工作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权。其中,检察机关在我国人权保障的机制中,负有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保护公益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以原告身份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督促责任主体提起诉讼以及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三个阶段.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既是长期司法实践探索的进化版,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独特选择.这项制度在当下具有本土成长条件和现实需求.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效果.新阶段的探索已经建构了检察公益诉讼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监督对象的认定标准、起诉条件与举证责任、诉讼请求与判决类型、诉讼程序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仍需完善行政公益诉讼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食药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执法,检察机关通过对食药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立案监督、运用检察建议进一步拓展监督范围、初步建立促进监督开展的若干工作机制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监督范围和手段有局限、监督规则不明确不具体、信息知情权保障不足、长效化的工作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需要拓展监督范围,增强监督手段;明确监督地位,规范监督规程;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夯实监督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事、行政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过程中,针对人民法院在诉讼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作出的错误裁判,建议其自行纠正的法律文书。在民事、行政检察中采用检察建议很有必要,民事、行政检察建议作为一种非诉讼的法律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