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由此看来,"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为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划清了未来发展路径。当前,南宁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及早认识和把握"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演变发展规律,对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宁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三基地三中心",意味着南宁市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对人才需求的重点行业是加工制造、物流、商贸、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才资源开发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人才资源需求与开发也面临巨大挑战。南宁市未来人才的需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相适应,与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相适应,与南宁市重点产业与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面临着政策支持、资源丰富、融合基础较好、消费需求旺盛等机遇,但是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低、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等困难和不足,在结合南宁市实情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山水生态景观、山地地貌、水域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等路径来促进南宁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且给出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保障资金投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旅游行业高度融合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路径。在新的时期,县域文旅产业有着独特的人才需求,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县域文旅产业实践,着眼文旅人才需求,找准破解县域文旅产业发展人才瓶颈的思路与方向,从政策制度、教育培训、就业环境等层面探讨县域文旅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路径,助力县域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伟才 《人事天地》2015,(12):27-30 34
当前南宁已进入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培育与赶超先进地区的历史性机遇。要顺利实现南宁市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国家创新驱动的贯彻落实,必须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产业人才队伍作为前提保证。现阶段,通过改进人才工作方式,加快引进与培养一支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符合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业已成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产业兴旺是支撑乐山市各区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乐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目前,乐山市在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方面还难以适应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转变观念,科学合理编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育引结合"补齐乡村人才短板,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实地了解、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5.0对游客关于南宁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期待度、感知和体验度、产品资源类型、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了影响南宁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事天地》2010,(20):72-72
本刊讯(古丽丹)为了进一步落实南宁市委市政府就业工作部署,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择人才,7月13、14日,由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南宁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承办的2010年南宁市夏季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南宁市人才市场新址举行。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推广离不开旅游。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南宁市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一直以来,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结合,造成南宁市的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是各打各的牌,没有融合。南宁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因素,只有注入文化的内容,旅游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旅融合是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强农业产业创新力、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南宁市发展农旅融合的优劣势及当前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发展,挖掘特色亮点、谋求产业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服务升级,借助科技赋能、发展智慧农旅,加强政策保障、构建农旅融合制度和人才体系等针对性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才供给的差距,发达地区具有"人才虹吸"效应。同时欠发达地区在招才引智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人才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吸纳不足,人才引进针对性不强,引进与培育关系处理不当,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提升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水平应当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以经济工作思维抓人才引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台工作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大政策主张,其中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新时代深化冀台经济融合发展既面临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混合型产业分工新格局加速形成、台湾经济对大陆严重依赖的多重机遇,又存在着产业合作水平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有待提升、台商台企服务有待加强、惠台政策落实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冀台产业合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在冀台企台商、强化惠台政策落实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冀台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南宁市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因此,加强对南宁市传统工业产业的改造提升,是南宁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事关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4.
会展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研究发展南宁市会展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南宁市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后,人才工作成为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随后各地区纷纷提出建设"人才高地""人才支撑战略""人才特区"等口号和方案,以行政力量和资源推动人才招引、聚集,试图通过动员式的行政方式达到引人用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但是为避免不结合实际和人才发展客观规律的、不加论证的行政引人造成行政资源浪费,甚至是错过产业和社会机构调整、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期,有必要分析社会对人才的认识的变化规律、高新技术人才与资本、社会认识、产业发展中的分布规律和结合方式、趋势,从而形成关于人才涵养机制的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融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助力,而且是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推动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产业集聚、融资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环境建设等方面抓好。  相似文献   

17.
《人事天地》2010,(23):56-56
本刊讯10月22日上午,2010年南宁市人才活动月在高新区火炬大厦举行启动仪式。据悉,人才活动月从10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上旬结束,将举行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技艺大赛,名师服务基层活动、专家(博士)企业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据介绍,今年的人才活动月以"展示人才风采服务绿城发展"为主题,旨在以举办活动月为载体,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创  相似文献   

18.
格物求真一讲着眼于民族问题包括的"自身发展",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努力造就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从根本上保障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防微杜渐一讲着眼于民族问题包括的"三个关系",从法律政体上进行制度规约,以实现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良性调控,在确保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团结、互助基础上,构建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在制度建设、基础设施、两化融合、数字化规模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给产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但是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在构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理论模型时,以改进生产方式、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依托技术、资本、人才和数据等生产要素,从技术融合、产品和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等角度讨论产业融合路径,并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跨界复合型人才队伍、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融合发展生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才小高地涵盖了南宁市的软件、铝加工等优势领域和高新领域,是南宁市人才集聚和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南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南宁市的人才小高地已经初具规模,呈现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以领军人才为龙头引进团队、以项目合作促进人才智力的合作和产学研互动式人才集聚模式等特色。但是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南宁市的人才小高地还存在着承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服务跟不上等问题,需要在政府主导之下,不断完善人才小高地的引进和培养机制,提供灵活多样的政策支持,不断提高人才小高地集聚人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