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伟大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接续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蕴了多重逻辑关系,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改革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延续;新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基础,新时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些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层层嵌套,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之美,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历史担当。迈上新征程,要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应对其逻辑关系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侨乡众多,且分布广泛。长久以来,侨乡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人脉优势、人文底蕴和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为当地高校提供了办学治校、特色发展的文化支撑。以坐落于我国著名侨乡的温州大学为例,以温州人精神为主体的温州侨乡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于温州大学创办、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温州人自己办起来的高校,温州大学不仅有弘扬和发展温州人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更有将温州人精神融入学校侨特色发展的基础与必要。借鉴嘉庚精神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在厦高校彼此融合、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温州大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设温州人精神专题课程;要以第二课堂为辅,开展温州人精神主题实践;要以文化建设为媒,写好温州人精神命题作文,从而开辟出一条将温州人精神有机融入温州大学侨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人类社会的各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产生着重大影响,全球化使中华民族精神内容更加丰富,也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对策主要包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保持自身民族精神的特点;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初级行动团体,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集群成长具有持续的影响。产业集群成长分为产生、发展、成熟、衰退以及衰亡或复苏(转型)阶段。在产生阶段,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群体创业意识是集群萌芽的开端;在发展阶段,企业家通过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推动集群持续成长;在成熟阶段,诚信精神和相互信任又维系着集群网络的稳定;进入衰退阶段,集群会面临企业家创新精神僵化的危险,只有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复苏才能有效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在集群成长的各个阶段,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集群成长。  相似文献   

5.
人就要有一种精神,一个地区,尤其是我们五原县这种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更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爱国爱县、友爱和谐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大宽容、互助团结的精神;纯朴厚重、热情好客的精神;善知荣辱、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深刻含义,就是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深刻含义,就是要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刻含义,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深刻含义,就是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然后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7.
张发钦 《理论月刊》2007,3(3):183-185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涵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民族精神健康发展;善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统;勇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明的有益成分,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大论断,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滥觞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和精神之源;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耦合性,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承续与发展;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使命的精神概括,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9.
杨梅芳 《长江论坛》2006,(6):32-34,43
武汉要充分发扬“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学习借鉴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创新繁荣武汉文化,构筑武汉市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扬“思想敏锐、敢为人先”的历史文化精神,坚持制度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武汉综合实力;充分发扬“开放开拓、精明守信”的历史文化精神,建立与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不断扩大武汉发展空间;充分发扬“豪爽大气、热情明礼”的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创造武汉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大特区精神是海南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弘扬大特区精神,加快海南改革发展,是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圳,当年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靠的正是包含改革开放创新特质的特区精神。在临近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关键时期,重新认识、弘扬大特区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再强 《前进》2017,(4):42-44
<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吕梁这块黄土地拥有不输于任何区域的传统资源和思想积累,经过不同民族的迁移与发展,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刚柔相济的坚韧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同时,吕梁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新民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政府推动下的制度建设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基本态势;从创建和实践民主制度,到培育民主精神和公民社团,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协商对话、社区参与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主题.长远看,民主精神和公民社团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 上海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在研讨中指出、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依靠党政军民共同奋斗,形成的一种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遵义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延安精神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革命精神、创业精神和牺牲精神。(摘自1989年12月28日《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于精神领域的感受。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论“长征精神”在我军优良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的伟大壮举积淀并升华为一种伟大的精神: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的政治觉悟;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拼搏意志;团结友爱、坚贞忘我的奉献品格;百折不挠、至死不渝的追求精神,等等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长征精神”是我军优良传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军艰难奋斗历程的一个光辉缩影,与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相辉映,“长征精神”既与之一脉相承,又极具个性。它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政治本色、政治优势,在我军优良传统发展史上,“长征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应当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尊重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又要不断根据时代的主题、问题和话题而创新、创造、重构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观念结构;第二,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尊重民族精神历史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和特质,又要积极发挥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养和精神修养境界;第三,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既重视民族精神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性,又尊重民族精神形成与完善过程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而在世界历史大视野中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力和惑召力.  相似文献   

18.
共情文化是基于共情所形成的心理文化形式,具有开放性、适应性、交互性、代入性和非线性特点。以往地缘政治所形成的权力格局都是以控制和主导世界为目的的。然而,控制和主导世界,既需要经济和军事实力,还需要有政治谋略和文化认同。在诸多主客观因素中,共情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除和弥合不同文明隔阂需要共情文化;遏制狭隘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需要共情文化;避免和缓解地缘政治危机需要共情文化;可控核聚变时代发展需要共情文化。因此,必须发挥共情文化在地缘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发扬共情文化中的共识精神,为地缘政治发展凝聚共识条件;二是发扬共情文化中的共处精神,为地缘政治发展创造共处关系;三是发扬共情文化中的共营精神,为地缘政治发展创造共营局面;四是发扬共情文化中的共赢精神,为地缘政治发展创造共赢远景。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精神?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浙江在2000年提炼出的浙江精神是十六个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再次提炼为十二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云南省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与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云南省委第九届第十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云南公安改革,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