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城镇化建设既符合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与一般地方的城镇化建设不同的兵团特色。本文从兵团城镇化的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制约兵团城镇发展的基本因素,提出了加快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姚士谋 《群众》2014,(8):79-82
核心提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城镇发展的巨大成就;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认清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新型城镇化问题,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陈震宁 《群众》2014,(6):42-43
<正>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对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近日印发实施的《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是指导全省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正>我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并进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但城镇化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仍需加强、城镇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为此建议:一、优化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明确发展思路。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居民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保障高效衔接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城镇化,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李中元 《前进》2010,(8):4-7
<正>中国正在经历空前绝后的城镇化进程。对于山西这样一个资源丰富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资源型欠发达省份来说,城镇化是又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型特色城镇化理念,走新型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一、树立新型特色城镇化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转变我区城镇化发展方式,关键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进程。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新型城镇化,当仁不让。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的一道坎,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机遇。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予以的详细阐述,引起我省代表的激辩与思考。新型城镇化要有历史记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源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质量反思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罗松华 《求索》2014,(5):47-52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现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我国城镇化存在着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多管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经济,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超越,是“人的城镇化”对“物的城镇化”的超越,而“人的城镇化”的实现归根结底依赖于城镇治理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城镇公共治理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按照善治及其原则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构建中国特色的城镇公共治理体系,也就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7)
<正>城乡文化和谐共生,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型城镇化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我国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城乡文化的和谐共生,主要表现为农民或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近年来,为推动  相似文献   

11.
湖南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用SWOT分析发现:湖南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拥有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多层次城市群发展态势良好的优势;存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城镇综合承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面临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期、区域发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期、湖南承接产业转移黄金期等内外机遇。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需要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化解劣势和挑战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我们认为,中共马鞍山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马鞍山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发展模式",具有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既体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精神,又避免了城市"摊大饼"扩张模式带来的弊端,利用了我  相似文献   

13.
<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过,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中国的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同时也是中国新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这一关系全国、影响全球的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新型城镇化的由来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提出来的。从我国来看,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到1978年,是停滞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和必然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实证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应放松户籍限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骏  童中贤  杨盛海 《求索》2016,(4):128-133
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优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县域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特殊性出发,选择适合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县域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动力不足、机制不活、效益不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点以县城扩权扩容提质为突破口,推进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转型,推进县(市)城向中等城市转型,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城发展成为大城市,从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特色产业产城融合、新区新城引导拓展、旧城改造紧凑发展、城市群组整体联动、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等推进模式,加快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分类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有利于聚合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投资针对性,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小城镇分类发展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分类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一、切实提高对小城镇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重要载体,又是重要动力。要加快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钱从何处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诸多的投融资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积极引导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促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投融资方式市场化、多样化;规范投融资平台运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充实地方财政资金;完善投融资相关配套制度,盘活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资金。  相似文献   

18.
麦婉华 《小康》2024,(2):26-27
<正>县域城镇化,是以县级城乡区域为空间单位和行政关联单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随着《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印发,我国将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全体人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代化成果。县域涵盖了县城、小城镇和乡村等多层次空间载体,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主战场。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和谐发展建设路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些许问题.准确把握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若干关键性问题,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效显著,城镇化的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但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制约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必须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土地市场、融资机制、产业结构、公共服务等方面丰富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质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