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数字生活     
20% 我国约2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去年从各法院的数据来看,60%到70%的离婚案件直接缘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还跟妇女犯罪密切相关。据江苏省南通市去年对1477名女犯所作的调查表明,有46%的女犯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有50%的受虐女性曾迫切希望离婚,但却没有如愿,以致使她们在积愤难消的情况下,走向疯狂报复的极端。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4个省通过了制止家庭暴力方面的法规。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中受伤的多为女性、离婚案件中女性受损害赔偿难度大——婚姻家庭中的权益问题正成为我国妇女维权中的热点。记者从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州市基层法院90份涉家暴离婚案件的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可知,《反家庭暴力法》实施3年以来,司法实践中对"家庭暴力"的认定过于保守,即使认定了"家庭暴力"情节,也无法对施暴人造成实体法上不利的法律后果,过低的违法成本无法有效防治家暴行为。为此,应调整对涉家暴离婚案件的证据认证规则,区分受害人不同的诉讼请求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以更加有效地认定家暴情节,同时明确施暴人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以实现法律保护受害人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4.
平安广场     
实践:施暴者离婚时可少分财产日前,北京市丰台法院卢沟桥法庭适用新婚姻法制止家庭暴力条款审结了一起由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案件,使施暴者不仅少分了共同财产,而且向受害人支付了损害赔偿金。许某与小西自由恋爱,两人于1997年7月登记结婚,后来由于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被告小西开始经常殴打原告许某。2002年8月18日,许某经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鉴定为全身多处包括面部、胸部、四肢等部位软组织损伤,皮肤烫伤。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许某坚决要求离婚,并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小西给付损害赔偿金,同时要求孩子由原告抚养…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受传统文化以及警察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态度、认识和工作技巧等因素的影响,警察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警察性别、所接受的相关培训以及单位领导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置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与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置效果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由男女警察共同参与的处警组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家暴案件办理的整体效果,公安机关应尽量安排男女民警共同参与此类案件的处置工作,将社会性别教育、家庭暴力处置技巧等内容纳入警察培训课程,并建立健全家暴案件处置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6.
季差 《人大论坛》2011,(12):24-25
1999年11月5日,由多米尼亚共和国提议,60多个国家支持,第54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第134号决议,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近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虐妻案再次引发人们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关注。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了李阳美籍妻子丽娜的离婚诉讼案。离婚时,我国法律赋于了遭受家庭暴力一方诸多额外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害者不可忘记。  相似文献   

7.
夫妻间人身暴力是最典型的家庭暴力,由此引发的离婚诉讼蕴含着受害人要求维护人身安全、解除身份关系等多重诉求,涉及《婚姻法》与《反家庭暴力法》的衔接适用。对于此类案件所特有的争点如家暴事实的证明、因家暴解除婚姻关系、家暴损害赔偿等,审判实践应充分吸纳反家暴理念,准确把握家暴事实的证据形式、证明主体和证明标准,力破沿袭已久的"二次诉讼裁判离婚"隐规则,探索更加多元而公允的家暴损害赔偿机制,以更好地回应家暴受害人的诉求,实现反家暴的制度功能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家庭暴力犯罪在我国日渐突出,不仅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而且危害社会的正常秩序。反思一起家庭暴力案件,有三点启示:无须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须明确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要合理考虑理性民意,化解非理性民意的干扰;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机制,防止家暴悲剧的续演。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案件有不同于其他普通违法犯罪行为的特殊性,警察在干预和处置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法律规定不明确、取证困难、受害人诉求模糊等诸多实际问题。文中从分析家庭暴力的危害入手,结合法律规定,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依据及处置、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相关实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谈美国警察如何处理家庭暴力案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反家庭暴力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对如何遏制家庭暴力、有效保护被害人各种权益以及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缺乏深入研究,更未具体落实。为将家庭暴力案件正式列入中国警务管辖范围,本文对美国警察如何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立案标准、处警程序及法律支持进行介绍,供中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00,(10):28-29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99年下半年,全国家庭暴力信访案件20446件,占婚姻家庭类案件的20%。 广东省妇联在广州等11个市对1995年以来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了一次入户抽样调查,共调查城乡1589个家庭,统计结果是,有29.2%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79.4%为丈夫对妻子施暴。近年来,全国信访工作数字统计和调查情况表明,我国有近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且施暴者一般为家庭成年男子,受害者一般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其中妇…  相似文献   

12.
新农 《人民政坛》2011,(9):35-35
【案情】张某婚前有一套房产,2007年5月,张某与王某结婚,同年10月王某要求张某在房产证上加她名字,同时写给张某承诺书,注明永不离婚并签名。但王某于2009年11月以张某实施家庭暴力为由起诉离婚。法院经审理,认定张某确实对王某实施了家庭暴力,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妇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群体家庭暴力问题无疑具有全球性 ,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意义上讲 ,它指的是在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 ,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性等方面伤害的行为。众多的数据表明 ,妇女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 ,在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中 ,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90 %~95 %是女性。据龙岩市妇联的统计 ,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案件占家庭暴力总数的 96 %。美国学者戴维·莱文森选取了《人类…  相似文献   

14.
《协商论坛》2012,(10):26
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我省妇联系统2010年受理2160件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占婚姻家庭类信访案件的32.2%。在我省两所女子  相似文献   

15.
李全彩 《理论月刊》2012,(3):150-152
家庭暴力的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家庭暴力已经是离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母亲,往往会殃及家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个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从受暴妇女的个人和社会公众角度探讨了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一是加强和完善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工作,二是要设立专业的机构为受害者提供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离婚,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侵袭着我们社会的肌体,据统计,我国自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正逐步增长,由1981年的34万余件增加到1988年的63万余件,约占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民事案件的近一半。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离婚案件继续上升,1993年达到87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暴力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普遍存在,但是以怎样的法律措施应对和处置,比较而言我国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正是着眼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媒体在报道时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写道:"这部法律将从整体上构建起我国反家暴的组织架构、预防机制和处置措施。"在中国,家庭暴力案件近年来呈多发  相似文献   

18.
《人大论坛》2010,(10):51-51
1日,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保护妇女权益的责任主体,并提出公安机关要依法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将家庭暴力案件纳入出警范围。  相似文献   

19.
《协商论坛》2012,(10):26-26
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我省妇联系统2010年受理2160件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占婚姻家庭类信访案件的32.2%。在我省两所女子监狱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离婚法定条件是“感情确已破裂”。它既有积极性,也有不足。中国传统观念上对夫妻感情认识的不足和当今婚姻家庭状况,使离婚诉讼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案件易受法官的主观影响,甚至出现同案不同果的情况;二是案件易受当事人的“表演”、“表现”所干扰,影响司法权威;三是案件易受当事人不正当干预,影响司法公正。所以,以“夫妻感情破裂”为我国离婚的惟一法定理由实有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