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986年刘伯承逝世时,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5页) 邓小平在追述了刘伯承的革命生涯后说:“我认识伯承,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  相似文献   

2.
杨明艳 《创造》2004,(8):12-13
克林顿说:“邓小平是过去20年里世界舞台上的杰出人物”。叶利钦说:“他是使伟大而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的宣告者和设计师”。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说:“邓小平是打开中国未来希望之门的领导人”。国际新闻机构德新社称赞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小平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一、广泛的阅历与高尚的品格邓小平在品德方面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与人民根本利益,与人类进步要求融合为一的高尚境界。邓小平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发自肺腑之声,也是…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在1984年国庆阅兵的队伍里,有一个横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小平您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领袖道一声问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创造了一个时代,"南方谈话"开启经济奔腾模式,"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4.
细节小平     
<正> 留在我记忆中的关于邓小平的事,重大的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军100万;一国两制;南巡讲话等。作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作为一个继毛泽东之后,历史公认的伟大政治家,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关他的一些细节,同样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在他的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所撰写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楚天主人》2012,(10):39-39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曾经采访过常勋教授,留给我印象极深的一句话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告诉我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有了中国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邓垦──邓小平的胞弟他是邓小平的胞弟,可他亲属及其子女的履历表上从不提与邓小平的关系。正直善良、豁达开朗、笑口常开,是邓家人健康长寿的秘诀。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的11叔邓垦(邓先修),1937年参加共产党。他可算是我们邓家...  相似文献   

9.
夏明星  华灵强 《传承》2009,(7):17-19
由于卡特出生于1924年10月1日,生日恰好同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每次会见时,邓小平总要说:"你的生日是你与中国人民友谊的特殊情结。"对于邓小平的外交风采,卡特也深为折服,他在邓小平逝世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深感荣幸的是,在我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邓小平与我实现了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0.
<正> 贾省长很忙。在中央党校学习,还兼顾着处理湖北政事。在中央党校的22号楼和湖北宾馆,我们两次见到他,得到的印象是他几乎没有什么空闲。尽管这样,他还是挤出时间,满足了我们提出的对他进行采访的要求,并讲述了他对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些体会。在谈到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意义时,贾省长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文献,集中、精辟地阐述了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史上,邓小平当然是杰出的爱国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心系祖国,牢记人民,曾这样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他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人民幸福,倾注了全部精力和智慧。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所显现出的许多特色不仅界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赖晨 《协商论坛》2012,(2):50-51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见甚欢。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成为畅销书……邓小平睡觉前爱看金庸的人、武侠小说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  相似文献   

13.
公元1997年2月19日21时8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近以年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巨星陨落,五洲皆悲。从华夏大地到全球的许多国家,人们用各种方式深切缅怀和悼念这位本世纪属于世界伟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我们缅怀和悼念邓小平同志,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是要学习他的爱国爱民的忠贞热忱。早年,邓小平同志在苏联留学期间就立下了“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党,交给本阶级”的誓言。后来他又更加明确地表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了。纵观他的全部历史,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对祖…  相似文献   

1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体现了他一贯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形成了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一面。我认为,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主要由“起点”、“重点”、“精髓”三部分构成,亦即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的首要位置是邓小平科技战略的起点;发展高新科技是邓小平科技战略的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战略的精髓。一、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处于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从1988年构思,到1996年出版《邓小平》长诗,整整8年,可以说我是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生活在一起”的。我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走近邓小平同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他在许多方面的建树令人高山仰止、震撼心魄。所以我写了6000多行的长诗,以多年来诗坛罕见的大结构,再现一代伟人的风采,抒发我的澎湃之情。关于写作的角度,我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终于我认识到,我是写诗,不是写生平传记。伟人就在身边,他谈话、写文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始于70年代末。正是这场除旧布新的教育改革,拯救了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教育,使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正是这场成就卓著的教育改革,有力启动并高质量地构筑了教育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从而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所有这一切,都与邓小平的教育改革思想紧密相连。没有他那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理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就没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崭新局面,就没有中国教育的今天。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思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指出了中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复出,就主动提出抓科学和教育。他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他根据新时期党在教育工作中的总体构想,提出了教育改革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经济腾飞,民族振兴培养优秀人才。二是明确了中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步骤。邓小平对教育改革的内容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改革要从体制改革入手,简政放权;要优化教育结构,建立新型的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就是英明伟大访全国政协委员文强文/徐有光淮海战役中,他是邓小平的老对手。50年之后的今天,他由衷地说———邓小平就是英明伟大!邓小平逝世一周年前夕,我采访了93岁高龄的文强。这位淮海战役中邓小平的老对手,对邓小平却一往情深,尊崇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正>邓小平同志曾经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今天,在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重温他老人家的铮铮之言,更有其现实意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领导干部内心的自我定位,代表着党的形象,引领作风建设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湖南湘西调研时,向  相似文献   

19.
梁宝渭 《传承》2004,(4):21-23
邓小平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用对人民全身心的爱去关心、关注人民的住房问题。要盖点房子1958年11月,邓小平到贵州考察。他多次提到当地老百姓茅草房的改造问题。在驶往贵州途中,邓小平说:“农村茅草房子太多,要改造。”在花溪区视察时邓小平仔细询问房子怎么修。他对遵义地委负责人说:“农村茅草房子多了。生产队应实行互助,用两个冬、春的时间改造茅草房。”1960年2月,邓小平视察了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职工的新建住房。这个厂在缺少资金、钢材、水泥的情况下,创造了一种用砖代替水泥板…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凝结着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缘由和归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爱国为出发点、为内容、为依归,与祖国共荣辱、共曲折、共辉煌,在他脚下,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熠熠生辉。 1995年4月号(总第37期) 以爱国为出发点,寻找救国之路 爱国主义是邓小平探索救国道路的力量源泉。青年时代的邓小平,目睹近代中国政治腐败和国家贫弱,萌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初步的爱国思想”。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抱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