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开明皇帝,在缔造“贞观之治”的宏伟大业中,善于以史为鉴,以喻明理,在反腐倡廉上的一些思想很值得今人借鉴。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人拥有明珠,没人不觉得贵重,如果用来打鸟雀,岂不是太可惜了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要贵重,见到金银  相似文献   

2.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向他问道:“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都知道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唐太宗这句名言,把“得人”看作是“为政”的关键。《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之才看作为政之根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开明和有政治远见的君王之一。其中有一段唐太宗“转怒为喜”的故事,看后细想,颇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唐贞观六年,有一次下朝后,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院,大骂魏征:“这个乡下佬,总有一天我会把他给杀了!”在一旁的长孙皇后听到这话,询问为何大怒。太宗愤愤地说:“魏征每次上朝总和我过不去,当众顶撞我,使我下不了台,真可恶!”长孙皇后听后退了出去。过了一会,换了一套整整齐齐的正式礼服出来,恭恭敬敬地向太宗道贺。唐太宗觉得很奇怪,问她贺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君…  相似文献   

5.
执法须谨慎     
唐太宗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当时,有个相州人叫李好德的,向来有癫痫病,常常胡说八道,有时还讲得极其荒诞怪异,不避忌讳。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下令把李好德抓起来治问。张蕴古对唐太宗说:"李好德有癫痫病,按法律规定不应该坐罪。"唐太宗认为讲得有道理,就答应宽宥李好德。张蕴古知道皇帝这个意思后,就偷偷地告诉了李好德,并且同他在监狱里一起玩棋。这事被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知道了,向唐太宗告发。唐太宗听了大发雷霆,下令把张蕴古绑赴长安的东市杀了。后来,唐太宗想起这件事就懊悔,对房玄龄说:  相似文献   

6.
夏晴 《求索》2010,(5):210-212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帝王作用的凸显是一重要的文学现象,尤以梁、陈时代为甚,当政者们参与创作,以帝王之尊赋予了文学创作及其审美以相当的影响。直至隋,文帝不悦诗书,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文学,而后的隋炀帝偏爱南朝靡丽文风,重用虞世基、许善心等文人,文学又得以振兴。至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历经陈隋、颇具文名的虞世南的选贤任能与文学才华相结合,促成了唐文学以新的发展。然而,唐太宗强调国家治理须靠吏能的"贞观重臣"现象又从另一方面消减了文学之于选贤的权重。于此,以"文儒"视角考察贞观重臣,我们认为,唐太宗治国选贤并非出于单纯的文学才能,他看重的更是吏能。文学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更多是一种君臣的唱和,而并非选能当然之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把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作为国家根本和社会基础的思想 ,是封建统治思想中具有开明性的一种。民本思想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发展到高峰 ,贞观民本思想是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贞观民本思想由三个系统组成 ,这就是人民群众在封建国家中的位置、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封建治国原则、皇帝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贞观民本思想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治国方略对于我们今天的治国大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违法必惩     
违法必惩古意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岷州(今甘肃岷县)都督高甑生因犯罪被处以流放,有人出来替他说情说:"高甑生是立过大功的人,请赦免他。"唐太宗李世民说:"治理国家应该遵守法制,处理事情应该有统一的原则,我如果赦免了高甑生,就等于开了违法不惩的先例...  相似文献   

9.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治世。其时,“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贞观政要》卷9) ,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捻,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岑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道”(《贞观政要》1《政体》)的太平景象。贞观盛世的出现,原因固多,但唐太宗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应是最重要的因素。唐太宗是在经历了残酷的隋末农民战争和血腥的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帝位的,这使他对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在晚年写的《帝范》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国…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1.
<正>邓小平说:"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第229页)他还说:"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第139页)  相似文献   

12.
因为懂你,不再埋怨你的缺席;因为懂你,在你倒下的地方陪伴你;也因为懂你,我愿拼尽全力成为更棒的你……【人物档案】郑勇,1979年出生,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三级警长。2020年2月5日,郑勇突发疾病倒在抗击疫情岗位上,年仅40岁。"人民警察就得为人民服务。执法要刚,服务要暖。"这是郑勇生前最常说的话。他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才的选拔、培养、爱护、使用、积聚问题,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五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史,应该说关于选用人才方面的内容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人才是国家之本。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都离不开人才。历史上由于知人善任,拥有一支雄厚的人才队伍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四、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太宗皇帝》中说:时天下大丰,流离失所者都回到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一年判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到五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然,这里有美化的成分。但这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确是事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力于唐太宗的精兵简政、裁汰冗员。与东汉光武帝、北齐文宣帝、隋文帝大力精简地方机构不同,唐太宗把精简中央机构作为了主要切入点。唐朝开国初期,朝廷官员多至数千名,冗官充斥,…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委实与一般古代帝王的耳朵有别,只不过,这个"有别",不在生理现象,诸如"双耳垂肩"之类,而在心理作用,譬如"务闻其过",而非仅是"欲闻其善"之类。据《贞观政要》载,魏徵在任谏议大夫期间,前后共陈谏二百余事。就是这样一个"挑刺官",反而得到唐太宗重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被任命为秘书监,参与朝政,后又被封为郑国公。魏徵逝世后,唐太宗感叹道:"昔唯魏徵,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于是,他一面"虚己外求,披迷内省",一面要求"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在1984年国庆阅兵的队伍里,有一个横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小平您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领袖道一声问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创造了一个时代,"南方谈话"开启经济奔腾模式,"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7.
史源 《政策瞭望》2007,(11):54-54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房玄龄和萧璃说:"你们认为隋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两人想了一会儿,回答说:"隋文帝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勤于为政,每次上朝,常常要拖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退朝休息。朝中  相似文献   

18.
李愚 《传承》2008,(1):55-55
董事长对人力资源总监说:"我需要一名助理,你调一个优秀、可靠的职员过来。"人力资源总监拿了一本卷宗对董事长说:"这是他的资料,他在我们公司工作5年,没犯过任何错误。"董事长说:"我不要这个5年没犯过错的人。  相似文献   

19.
我担任福州市政协委员、常委已有8年了。想就如何发挥政协委员应有的作用谈几点看法。集中在"做"和"说"的关系处理上。"只说不做"、"只做不说"、"做了再说"、"也做也说"。这些观点纯属个人感悟,未必成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一、只说,不做纯粹意义上的"只说不做"显然是不对的。有一个词叫"清谈误国",就是对动口不动手的批判。如果"说"代表理论,"做"代表实践,那么成天高谈阔论,庄稼地颗粒无收,你怎么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上也有"说"的能人,比如春秋战国时的纵横家,他们中的高人可称得上思想家、政治家、谋略家,看上去只靠一张嘴巴,但那也是一种"做",做什么?做思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8,(22)
正2012年9月,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下乡挂职,我在单位第一个报了名。不少亲朋好友不理解,说你再过半年就退休了,何不在家乐享退休生活?我说:"牛扣在桩上也是老,能有机会为农村发展贡献余热是我的心愿。"从1975年开始,我担任了8年生产队队长、7年村委会副主任和主任、16年村书记,从2012年到现在又当了6年村书记,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深知,农村党组织书记生活在群众中,离群众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