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来,自治区旅游部门不断加大依法治旅力度,有序开发旅游资源,使旅游市场逐步规范,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据统计,全疆旅游业近几年以20%的发展速度稳定增长,仅1997年就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17.25万人次,创汇7110万美元。经济分析充分显示,新疆旅游业将成为我区继"一黑一白"之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地方特色,开发旅游资源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山川壮美,景色宜人,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全国范围内有68种旅游资源,新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规划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边疆民族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其发展社会经济的任务也更为迫切。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无疑是其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是破解其"资源诅咒"的利器。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与监管,特别是在旅游安全维护与国内国际预防等层面。因此,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理性分析引导新疆旅游业的法治化方向,以"上合"组织为平台充分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旅游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司法协作等将是新疆旅游业在新时期的"重中之重"。既是对"环阿尔泰山次区域"诸多国际旅游合作项目的侧翼性补充,亦是新疆整体性法治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凸显"朝阳产业"之势的新疆旅游业,如今有了健康发展的"护身符"。《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经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已颁布。这对于依法治旅,发掘新疆旅游资源优势,克服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不良因素,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国68种旅游资源中新疆就占56种,可谓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现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的  相似文献   

4.
杨懿  时蓓蓓 《湖湘论坛》2020,33(5):126-135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特定产品领域,对于健康旅游产业形成机制缺乏系统阐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切入,审视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表明:外部政策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推力以及内部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的拉力是促进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健康旅游通过"健康+旅游"嵌套和"旅游+健康"嵌套两种模式形成融合发展的初级形态,进而通过学习模仿和自我调节,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业态;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两种路径,具体可分为资源延伸、功能延伸、服务渗透和技术渗透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正>红色旅游,是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的具有特别教育与宣传作用、能促进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是集专项旅游、形象宣传、教育研学、扶持"老区"经济、发展先进文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意义的创新性实践,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文化品牌。海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可谓丰富。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化     
<正> 国家首批4个文化文物单位"文化援疆"根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支援新疆工作会议部署,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对口支援新疆博物馆建设等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对口支援新疆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将对口新疆文物对外交流等工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新疆艺术剧院达成了演出、票务、展览、旅游等项目的5年扶持意向。(关俏俏)  相似文献   

7.
<正>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昆明600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0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一、旅游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完善腾冲风景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要旅游点349处,囊括了《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拥有如此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在中网非河北省莫属。河北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河北省国家级的文物单位高达278处,位居中国前列。这是因为早在50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新疆必须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张春贤书记关于"两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论断把新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解决长期困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这一最为棘手问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破解富饶的资源与贫困的经济的矛盾,将资源优势持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新疆科学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在21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加快新疆优势资源开发转化,当前就要在"变"上下功夫,在"特"上作文章.在"转"上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婺源的油菜花海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纷至沓来,三清山引人入胜的景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绿色自然风光,红色革命遗址,古代文化遗存,让上饶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6年9月,上饶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旅游产业是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产业和主攻方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万盛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2016年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万盛将以全域旅游战略为指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吹响了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号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物阜民安,水土光热条件充足,风能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神奇多样,区位优势明显。我们将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农业稳州、工业富州、口岸强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优势资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具备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得天独厚阿克苏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强、总量大、类型全,可以说是新疆旅游资源的缩影和博物馆。自然风光壮美奇绝。阿克苏地貌复杂,特色鲜明,山地垂直,河网密布,自然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景区,依托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建。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雄浑的黄河与碧蓝的大海相拥,造就了"河海交汇"的旷世奇观;这里是鸟类的国际机场,共有鸟类368种,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和"中国黑嘴鸥之乡";这里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河海交汇"、"野生鸟类"和"新生湿地"三大品位好、体量大、价值高的旷世奇观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不可复制性,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在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不断创新升级,打造新的旅游业态,最大程度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旅游产业的终极追求。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2016年,全域旅游引爆全国。一场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变革拉开序幕。在云南,围绕"把云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  相似文献   

17.
龙燕春 《创造》2002,(7):17-18
近年来,云南罗平县境内以纯粹传统农业景观油菜花为资源的旅游产业陡然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预示着一种新型旅游的崛起,这就是农业观光旅游。云南因其立体的地形地貌,山河田园,可视性远胜于无甚起伏的内地平原地区;加之气候不平衡,十里不同天,农作物样式多姿多彩,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前景应当说极其广阔。  相似文献   

18.
秋日的客家祖地连城景色分外迷人,冠豸山、培田古村落、四堡古书坊……处处游客如织。连城县旅游事业局局长林志强开心地向人大代表们介绍:"今年1—8月,全县接待游客217.53万人次,比增29.2%;旅游总收入9.95亿元,比增49.6%"。这是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全力助推"中国旅游强县"建设显成效的生动缩影。"加强旅游营销、提升旅游品牌推介能力,一直是我们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百坤如此说道。旅游资源是连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连城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从履职一开始就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产业加以推进。县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5,(7)
<正>山西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编纂出版"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是一项旨在全面深入发掘全省旅游资源要素、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和软实力的旅游文化建设工程。"丛书"编纂工作是适应新世纪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势而于2001年启动的,已先后出版了景区志20部,约1500多万字,为全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丛书"编纂工作启动15周年,又恰逢第21部志书《中镇霍  相似文献   

20.
黄平权 《当代广西》2014,(24):64-64
正宜州市资源富饶,物产丰富,境内矿产、水力、旅游、生态、土地等资源丰富,是广西重要的蔗糖生产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宜州市围绕"建设循环经济强市,打造宜居旅游名城""建设桂西北新型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立足市情,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项事业取得不俗的成就,先后荣获"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城市"、"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