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雄县米家务乡司法所所长兼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三合同志.自1988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他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门心思做好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深受人民群众信赖:始终把调解疑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不断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5月21-23日,省厅在宁召开了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近3年来人民调解工作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任务;表彰了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在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据统计全省已建各类调委会55508个,现有人民调解员94万余人,他们为维护全省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年来共调解民间纠纷911273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417起,防止民间纠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6,(8)
在目前发生的民间纠纷中,因矛盾激化引起的自杀案件较为突出。据不完全流计,一至四月份,仅湖北洪县就有17人因家庭婚姻纠纷、工作和生产中的矛盾激化导致自杀死亡。就死亡当事人来讲,引起自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细究起来,又无不与其心理特点有关。因此,如果司法助理员或人民调解员,在根据事实依法调解各类纠纷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特点,找出症结并对症下药,对于防止矛盾的激化,就显得极为重  相似文献   

4.
白雪晴 《人民调解》2006,(12):15-16
马悦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金色花苑社区调委会主任。她从1989年担任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走千家、进万户、息诉讼、化纠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15年来,她成功地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60余起,防止矛盾激化35起,有效制止突发事件11起,无一起民转刑案件。新疆法制报和乌鲁木齐晚报曾6次报道她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2,(12):51-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第三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白水洋村调解员王渭忠,今年57岁,中共党员。从1976年开始从事村级调解工作。先后担任村调委会主任、村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等职。在数十年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实践中,他坚持调解工作原则,成功调解了各类民间纠纷200多起,为维护一个有5000多人口大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三次被评为临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日前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  相似文献   

7.
何敏刚 《中国司法》2003,(10):52-53
人民调解是一项上升为法律制度的民间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调解员是在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作为第三人依法对纠纷进行调停。新时期民间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人民调解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纠纷和调解活动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仍然是心理活动外化的结果,调委会调解的根本目的还是使双方当事人的需求得到最大化,达成调解协议即是双方当事人心理共同达到平衡点。因此,使当事人获得心理平衡是一系列调解活动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提出温馨调解,改变以往司法调解中心“法庭式”的庄重严肃,推行温馨和谐“家庭式”的街道、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温馨调解需完善5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8.
诉讼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具有有效减少当事人讼累,切实实现案结事了的功能,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一项司法制度。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有效地运用诉讼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能够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  相似文献   

9.
祝家奎 《人民调解》2009,(10):44-44
今年以来,重庆市工县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实行“五诊”制度,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6%,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事件5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3起,制止群众性械斗7起,防止群众性集体上访5起。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12日,北京市第一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在西城区成立。据悉,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属于群众性的社团法人,协会成立后,将加大调解民间纠纷的力度,对外提供调解服务,对内提供专业指导,直接服务群众,防止民间矛盾纠纷激化,同时开展人民调解理论研究,做好政府与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06,(8):37-38
近年来,我局积极应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已处于“凸显期”的新形势,整合司法行政工作资源,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去年,全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05件,调处成功789件,调处成功率98%,防止矛盾激化56件。  相似文献   

12.
徐伟 《中国司法》2001,(10):67-67
今年以来,河南省栾川县在总结乡镇司法调解中心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农村民事调解工作成效的新路子,针对以往采用的调解人员与当事人私下协商的方式调解纠纷,易导致调处效果不理想、纠纷久调未决、引发上访或矛盾激化等问题,该局反复探索,寻求新时期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新路子,在全县各乡镇推广成立了“模拟巡回民事调解庭”。他们利用法院审案的办法,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道德力量对疑难重大民事矛盾纠纷公开调解处理,让纠纷所在地群众参加全程旁听,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之目的,收到良好效果。模拟巡回民事调解庭以乡…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导致人际间关系的重新调整。由此引发的各类民间纠纷,从多角度折射出一些改革时期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了掌握这一时期民间纠纷发展变化的规律,制定预防和调解民间纠纷的措施,我们对山东省1981—1990年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处理的各类民间纠纷作了以下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久拖不决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各地要争取将问题尽快解决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实现重点案件重点突破。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将各种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探索建立重大社情报告制度、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因纠纷处理不及时而转化为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改革开放20年来,河南省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在预防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年来,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650余万件,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事件3.8万起,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5.7万起,避免非正常死亡12万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当前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做好民间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大连市中山区司法局对辖区内近年来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内民间纠纷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纠纷发生的主体与以往不同,以往多是邻里和家庭,现在集中表现在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打工人员。二是纠纷产生的原因来自4个方面:首先是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管理相对不够完善,致使部分人员的养老工资、医疗待遇、组织文化生活得不到…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传统民间调解的过去(一)民间调解在传统中国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是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反映,即在礼治秩序下乡土社会以内生性的社会模式来解决冲突和纠纷,①尽量避免诉诸官府。在此基础上,大量的社会纠纷通过民间调解的方式得到解决。到了革命根据地时期,民间调解依然是一项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08,(4):55-55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小汤山法庭在开展调解工作中,总结出了调解工作6种方法。 一是庭前单方调解法。此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法律关系较为简单,但积怨较深的家庭纠纷和相邻纠纷,即承办法官在首次开庭前,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情况单独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通过推心置腹的思想疏导和依法调解,避免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19.
医调委——由政府购买服务的群众自治调解组织,把医疗纠纷从医院内引到医院外,避免矛盾激化,居中调解。不收费用。在浙江省,医调委被认为是化解医患纠纷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和谐社会,构建大调解格局的背景下,调解作为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知识产权纠纷的特征以及与调解优势的契合,决定了调解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能够发挥比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更好的作用,在实践中,调解被广泛地运用在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调解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要针对司法、行政、民间等不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手段的特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