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道德属于不同的领域 ,但二者绝不是毫无关系。由于科学技术本质上的革命性 ,在历史上总是对道德直接或间接地起着促进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影响的日益广泛 ,科学技术对道德进步的意义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2.
浅析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霞 《学理论》2009,(28):76-77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而关键在于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所要解决的措施,同时也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观点,即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目的就是引起我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的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一、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的制约.虽然社会生产和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它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但是,社会生产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1.统治阶级的利益直接影响着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对人类社会也显示了“恶”的一面。如果把科学技术与社会需要和价值观念联系起来,可以得出价值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的结论。由此,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导向来防止科学技术出现“恶”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与社会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灵 《理论探索》2011,(1):49-51,9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使它成为当今社会结构变化的有力杠杆。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的推动作用是通过社会分工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科学技术、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三者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分工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作用,决定了社会分工成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中介环节。在科学技术—社会分工—社会结构这一运行机制的作用下,科学技术通过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的变化引起了当代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3)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首创,其主要来源于马克思、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观。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逐渐变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也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成为新型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与反思,可以知其局限、晓其价值、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本围绕着科技精神能否独立、科学技术负效应的本质、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对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科学技术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的世界观的问题,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能否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对农村科技的管理如何。目前很多人对科学技术很重视,可对农村科技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文将从阐述农村科技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作用入手,进一步探讨农村科技管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的“伟大杠杆”。当代世界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变化起着牵动作用。现代领导活动也毫不例外地受科学技术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影响。领导活动的诸因素作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也反作用于领导活动的诸因素。科技进步与现代领导活动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其相互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条件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发生日新月异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冯石岗  谷晓飞 《学理论》2011,(22):77-79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认识由宏观深入微观和宇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逐步出现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全球问题,还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制造了原子弹、氢弹这样大规模的杀人武器。人类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第一次有可能把自己毁灭掉。科学技术开始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西方一些学者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批判反思,希望弄清科学技术的本质。列举了西方一些学者从人文、社会和生态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的批判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不同理解中,首先涉及到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命题的理解问题.从一些文章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只能理解为“科学技术是间接生产力”,这就是比较传统的“渗透说”或“转化说”的理解.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直接说”,即认为科学技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已是直接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解放的学说,绝非只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正像人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那样,科学技术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理论向度.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技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第一,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探讨;第二,对科学技术“双刃剑”思想的阐发;第三,对科学家、技术专家共同体的考察;第四,科学技术学代表作——《自然辩证法》的问世.遗憾的是,由于苏联学术界的误读,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把该著作定位为“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而遮蔽其丰富的科学技术学内容和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13.
高屹 《瞭望》1992,(17)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非常关键性的时期。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提高综合国力,我们靠什么?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科学技术,早在建国初期就对发展科学技术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又创造性地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强调: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须靠科学技术,靠科学技术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因此,科学技术进步能否挽救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就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科学技术进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来作进一步的考察,力求对上述问题作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知识论以自然科学、伦理、艺术、神话、宗教等知识为基础,研究知识的性质、界限、来源和效力等。科学技术作为知识论重要的知识源泉,它的发展历程对知识论的超越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技术主客体的变革,不仅彰显知识边界和范围的不断扩展,而且彰显人类从自然和社会禁锢中不断得到解放的历程。科学技术的特质与同时期知识论的性质具有一致性。科学技术获得方法从科学技术领域向社会科学、社会领域不断拓展,成为知识论关注的重要领域。科学技术证实的三个因素即基础的公理、联贯的理论和谐与外在基础,被知识论肢解为基础主义、联贯论和外在主义三种证实理论。科学技术功能的演进与知识论研究目标的演进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科学技术与知识论具有多元关联性、内在逻辑性、相对独立性、历时演进性与共时并存性、科学技术和知识论与其他知识具有融合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的精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对新科技革命时代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的精辟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的根本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基础,知识分子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想象成是完全美好的。归根结底,人类的幸福比科学技术本身更重要。失控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到底有什么不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科学技术有可能会失控。而且很多技术失控的后果是不可逆的。最初人们  相似文献   

18.
进入90年代,我国的科技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全面总结80年代科技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有关主管部门与专家们认为,根据90年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适时提出一些重大问题和对策,对加速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冲破极“左”思潮的桎梏,拨乱反正,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提高。例如,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人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科技体制,等等。这些理论上、认识上的突破,对后来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总方针,对改善和提高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发,寻觅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轨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总结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几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对当代世界的经济、文化的变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而且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变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 ,探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对于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人的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考察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中的作用时 ,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卷第 375页 ) 并把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