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罗平汉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中日关系,已有不少论述,而对建国初期中日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为何中日关系曾有20余年的不正常状态,而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又取得...  相似文献   

2.
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林泓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25周年。25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在政治关系方面,两国领导人频频互访,建立了各种对话机制和渠道,相互增进理解与信赖,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经济...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04,(1):34-35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帮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03年,中日之间发生了多起不愉快的事件,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签定,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周恩来与中日邦交正常化》重温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朝彬 《新湘评论》2004,(10):55-57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一时期来,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接连制造障碍.使两国关系受到损害,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诚然。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日本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是1989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到访的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共同宣布的.然而.回顾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还要从勃列日涅夫说起.他于1982年发表了著名的呼吁改善中苏关系的“塔什干讲话”.开启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让我们来还原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涉及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问题,今天仍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将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和日本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右翼和政界中的“台湾帮”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发难,一再向指导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发起挑战,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30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员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额已从建交初的10.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77.5亿美元,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72年中日人员往来只有九千人,近几年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达200多万人次。两国友好城市已达210多对。中日关系能够实现正常化并达到目前的水平,归功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民间外交为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为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推动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然而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更多的是服从于美苏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尼克松总统的辞职,到福特总统的无奈,直到卡特总统上台并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才完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主要在美国方面,美国因素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一时期来,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接连制造障碍,使两国关系受到损害,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诚然,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日本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方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接受了日方关于战争的“深刻的反省”;日方在谈判中则明确表示“对台湾不抱任何野心”、“毫无支援台湾独立的意图”、“也不设想将来台湾具有中华…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政府经过6年的接触和谈判,终于在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一代伟人的邓小平,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起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举世瞩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的中苏关系主要是围绕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展开的。其一是两国不断寻求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原则、基础,并通过谈判和交往逐步累积共识;其二是双方同时在全球、地区和双边等三个层次展开战略博弈。1989年5月中苏峰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是这两个过程演变的结果。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能够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这一事实表明,两国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稳固的基础,中苏关系正常化既是战略博弈的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日复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不仅标志着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状态的结束,而且也意味着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新时代的来临。中日复交谈判能在短短四天取得突破,是与当时有利的国际政治背景和富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分不开的。中美关系的历史性缓和是实现中曰关系重大突破的前提条件,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是中日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今年9月17日对朝鲜进行正式访问,与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会谈,这是50多年来日本首相的首次访朝,也是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战后一直处于紧张僵持状态的日朝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朝日关系是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的残留现象之一。冷战期间,日本追随美国对朝鲜采取“遏制”政策,朝日关系处于“对峙”状态。冷战结束后,朝日双方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由于分歧巨大、互不让步,两国关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影响双方关系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清算日本对朝…  相似文献   

15.
一30年前,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了第一个联合公报,即著名的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世界形势有着深远的影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两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各自调整外交政策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致使两国交往隔断了22年。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争夺激烈,美国深陷越战泥淖,急于脱身,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谋求与中国改…  相似文献   

16.
孟兰英 《党史纵横》2010,(10):32-34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关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相互对抗已20年的两个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运筹帷幄,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王毅 《求是》2003,(16)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这是继去年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后,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迎来的又一个值得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值此历史时刻,回顾缔约的经纬,总结缔约25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重温条约的历史意义,思考如何在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指引下,推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对于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是中日两国政府继1972年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历史事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  相似文献   

18.
越南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关系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需要。两国关系自1991年正常化以来发展迅速,这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关系不断提升。至2008年,两国关系已有"十六字方针""四好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支柱。然而,过去几年来,两国关系也出现了下滑和波动。借助建构主义、不对称理论以及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深入分析中越关系的深刻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因素和现代科技,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中越关系,是值得中越两国学者共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到今年9月,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已有25周年了。回顾在这四分之一世纪里,两国关系所走过的路程,可谓硕果累累,可喜可贺。不过,这期间,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总结这些年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发展两国关系,保证在21世纪使这一关系健康地发展下去,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两国政府1972年建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和六年后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文件,为两国相处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政治基础。在这两个文件的各项原则指导下,为了发展两国关系,两国领…  相似文献   

20.
要大力发展民航、旅游业 (一九七八年十月九日 )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中美两国关系虽然没有正常化 ,但商务关系是可以发展的。在两国关系没有正常化的情况下 ,要考虑先采取民间的方式通航。以航空公司的名义对外联系 ,便于同外国打交道。民航可以同外国公司签订协议。这样做 ,有利于民航和旅游业的发展。民航的服务工作要改进 ,搞不好就没有竞争能力。业务要大大开展 ,要显示出你们的本事 ,用管理经济的办法来管理。要抓利润 ,利润不是帅也是将嘛。民航要按企业来办 ,把原来军队的那一套改过来。民航的管理制度要重新研究。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