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巧识元青花
  青花瓷,英文译作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巩县窑。根据成熟青花瓷当有的洁白瓷胎和纯正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这三要素来衡量,再结合唐宋以来各时期青花瓷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十个阶段: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外销上的批量生产及钴料来源有保障,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种种原因及进口钴料中断,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烧造的黄金时代,生产有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瓷。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有许多人认为,明代是中国古代律学的复兴时期。①笔者对明代的律学作品进行调查以后,感到上述观点是有道理的,至少在律学作品的数量上,明代不仅远远超过了元代,而且也比唐和宋两个朝代多得多,据笔者统计,已知明代出版的律学著作有101种,其中,如何广的《律解辩疑?..  相似文献   

4.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3,(10):90-93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瓷窑就有产品销往国外。晚明时期,中国瓷器开始销往欧洲,当时以景德镇的青花瓷器、釉里红、龙泉青瓷、闽粤日用瓷等为多。直到1684年起,中国清政府开放港口,取消海禁,促进了出口贸易,至此,中国瓷器风靡世界。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我们在廉洁问题上应该“取法乎上”,高标准,严要求。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王宣认为“廉洁”有高低层次之分,他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威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威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笔者认为,这个论断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广大干部们借鉴。当今在为政廉洁方面,也存在这样三种境界。一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自觉地严格自律,这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单位经费报销,按现行审批方法,一般是“一支笔审批”,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规定,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多笔审批的混乱现象。多笔审批容易造成重复审批,乱开经费口子等现象。但一支笔审批,权力集中在一人身上,在约束不严、监督不力时期,更容易造成“以权谋私”现象。一个单位长期坚持“一支笔审批”,审批者以权力自居,容易弱化自我约束,产生腐败现象。略一观察会看到这种现象:只要与审批者关系搞好,有一个条给  相似文献   

7.
高阿申 《检察风云》2011,(12):86-89
明中期五十多年的青花瓷,有其总体特征,细细探讨,各朝还是有各自的特点。明中期是指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成化朝早期青花仍沿用"苏麻离青"料,因而青花纹饰的笔道上,带有黑斑,青花呈色浓艳。成化中期,因"苏青"料断绝,遂改用江西乐平县所产的青花钴料——俗称平等青,又称"陂塘青"。这种国产料,经过精加工后,  相似文献   

8.
“一支笔”作为一种财会术语,其含义是:由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依照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对核定预算及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查和批准,避免多头领导及预算失控现象的发生,这对严格财务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某些地方和单位“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呈上升趋势,与“一支笔”制度有密切关系,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此碗高12.6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4.7厘米、由碗与高足两部分组成。敞口、弧形、深腹、干底、造型规整细致,碗壁胎体匀簿。尤以口沿为甚。仅为0.2厘米。胎质细腻洁白.通体釉色带泛浅青色,器内素面无纹,器内素壁与高尺均以青花绘逗件水蔽汉,以釉黑红绘鲭、鲌、鲤,鱖四尾游鱼,取其谐音。喻意清白康洁。青花呈色淡雅,釉里红色泽浓重,局部可见因氧化而呈现的暗绿色调。图案清新活泼,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除青花外,同一件器上还要烧出釉里红,釉里红是氧化铜呈色剂,在成型的胎体上绘画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后于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在一器上青花釉里红两种颜色都达到色泽鲜丽的程度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吆!这只康熙青花瓷罐真不错!”笔者一见眼前那只制作精细,如亭亭玉立般少女那样令人心仪的青花瓷罐,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11.
唐云岭 《江淮法治》2009,(14):14-16
一走进瀛洲,就会忍不住感叹它的美,“山清水秀”就是对它绝好的诠释。走在乡村道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浓郁的徽文化特色建筑景观和一派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真不愧是“全国环境优美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而瀛洲人说,咱们这里这么美,“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吴秋发 《检察风云》2014,(22):92-93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观赏之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鬟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剖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而等多种形制。  相似文献   

13.
高阿申 《检察风云》2014,(14):88-91
明代到嘉靖朝,在分期上,一般被划归为明代晚期。明晚期一共有五个朝代:嘉靖、隆庆、万历与天启、崇祯。限于篇幅,本文先就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青花瓷器的特征,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把清中晚期的素三彩象形壶,我一见到它,就被它生动有趣的造型所深深吸引,把玩之余,涂鸦几笔,与读者诸君共赏。素三彩创烧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它是在唐三彩、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制作工艺不同,首先是在高温下(1280度——1320度)素烧的瓷胎上,刻画出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猎枪属于民用非自动滑膛枪支,大多数使用12号规格猎枪弹。其射击弹壳击针痕迹位于弹壳底部中心,呈圆形,痕底呈球冠状,多为均匀圆滑,无明显的细节特征。但是在日常的枪弹痕迹检验当中,多会发现其射击弹壳击针孔痕迹中有时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突起状痕迹特征,我们俗称之为击针头的“假特征”(见图1)。这种痕迹特征与猎枪在使用过程中,在击针头产生的凹凸痕迹的细节特征明显不同;即使同一支猎枪所发射,在射击弹壳上击针孔痕迹也会产生变化。有的猎枪弹底会出现上述的痕迹特征,有的不出现(见图2);即使出现了该类痕迹,其痕迹特征亦不…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地方为了防止乱花钱、乱开口子等类问题的发生,提出了“一支笔审批”的做法,这本是好意。可是也要看到另一个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这就是客观上造成了审批权力的高度集中,如果没有监督制约措施,对握着这一支审批大笔的人失去他律,又自律不严,就可能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发的证照发了,不该办的事办了,而该办的事没办。因此我提醒“一支笔审批”的部门,一定要以公开办事制度为前提,把政策、规定和办事的程序都交给群众,让群众进行监督;另外,一定要选好掌握“一支笔审批”大权的人,把“笔”交给政治素质高、业务精、作…  相似文献   

17.
试析明代盐法变迁之轨迹张家国殷耀德李红卫有明一代盐法,“莫善于开中”①,开中制度是明代盐政立法成功的一大标志。随着客观情势的变化,明代盐法伴随着开中制度的不断破坏呈现出沿着多种轨迹不断变化的特点。本文试图就明代盐法变迁之轨迹作一概要的论述,希冀对明代...  相似文献   

18.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这是杭州西湖于谦墓上的一副对联,作者是明朝名臣王守仁。于谦(1398—1457)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1449年“土木之变”后,任兵部尚书,拥立明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后英宗被敌酋也先(蒙古人)放回,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杀害了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以咏石灰为题的诗,是于谦写的明志诗,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他认为“名节泰山重,利欲鸿毛轻”,“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  相似文献   

19.
中青 《政府法制》2014,(22):20-21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王永春开除党籍处分。”当公众开始习惯于官员被查处的“周一见”规律,6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用上述4个重量级的“落马”官员,给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周一见”,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康熙青花一直备受世人推崇,很多喜欢瓷器的人都以老康罐、炉为追求.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笔者也倾心于此,见了好罐也不少,无奈总是囊中羞涩,只能忍忍作罢,饱个眼福,也一直再寻觅审美达标、价格合适的青花罐.淘宝总免不了一见钟情,终有一天如愿以偿.初见此罐,入眼较为舒服,时代特征明显,虽品相上有所欠缺,但仍不失其内在.谁叫人喜欢呢,于是果断收入囊中.把玩、陪伴数日,百看不厌,百玩不疲,愈是喜欢就愈会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