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萌 《政府法制》2013,(9):31-31
几年前买了一本林立果的“妃子”张宁写的自传,书中说道,当时选妃到最后,只剩下她和一个西安姓冉的女孩。我这才确信,那个女孩就是我的童年挚友燕燕。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时,我真的不是很理解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长大点,认识字,读了小说才知道原来书里可以把屋子介绍得栩栩如生。把美人描写得活灵活现。谁知道,大人告诉我,还是没有悟到这句话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1979年我考上大学,当时报考的是湖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大)法律系.因种种原因,最后读了经济专业。但此时电影《风暴》中施洋大律师的风采对我产生的影响却无法抹去,我开始偷师学艺,常常“混”进法律系听课,可以说我的法律功底是在那时候开始打下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广州的一所高校里当老师,而恰好当时学校缺法律师资,我便抓住机遇毛遂自荐,1984年至1986年我被学校送到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人民大学系统地学习法律。1986年,我通过了全国首次律师资格考试,于是在讲好课的同时,我做起了兼职律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  相似文献   

4.
1980年春,我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经组织推荐分配到了省检察院。时值“两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不久,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幢憬和向往,开始了我的检察官生涯。此时的检察机关由于才恢复不久,各项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全院干警只有60来人,在西大街政法楼与其它三个单位合署办公。自学近3个星期后,我被分到了四处(也就是后来的经济检察处,现在反贪局的前身),处里当时有7个人,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条件十分简陋,  相似文献   

5.
笔墨情缘     
1992年秋,我走出法律院校的大门,来到东明县检察院报到。当时院里正缺写材料的,检察长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问我写东西怎么样,我自觉舞文弄墨多年,还是有点功底,便不假思索地回答:“还行。”检察长一句话,把我安排到政研室,从此开始了我的笔墨生涯。政研室总共两个人,主任姓杨,为人厚道,和蔼可亲。上班不久,赶上院里年终总结,杨主任有意让我练练笔,把写总结的任务交给我。他找来往年的总结报告和其他科室的总结材料,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我坐在一大堆材料面前,愣了半天,没有找到一点感觉。当初在学校“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6.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童年的歌令人网味无穷,也让人感慨万千。学生时光已渐遥远,未免让人惆怅。而如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次阴差阳错的接待却让我再次体会到了那久违的滋味。  相似文献   

7.
我出身于一个貧苦的家庭,小时候只讀二年书,解放前长时期做女工和媬姆。解放后我在厦門市一个京果店里当炊事員,“五反”后党为了培养工农干部,把我調到厦門市人民法院搞民庭书記員工作。按照我当时的文化水平,是不能胜任这項工作的,曾經有一度思想波动,認为法院里不是大学生就是  相似文献   

8.
容人乃大     
马德 《政府法制》2012,(17):44-44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同学的书桌放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  相似文献   

9.
陈华 《法律与生活》2010,(10):61-62
“那一刻,我感觉就像魔鬼附身一样,邪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怎么就做出那样的事情。那时的我,是另外一个我自己都不认识的人。”朱光(化名)在说到抢劫的情形时,神情有些恍惚。这位口齿伶俐、思维清晰、阳光俊朗的研究生,在庭审室里与我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08,(8):56-56
我和丈夫冯某于2005年10月登记结婚。结婚还不到两年,冯某就开始嫌弃我,经多方了解.原来是他有了外遇。我无法容忍丈夫的背叛行为,想与他离婚。我们在登记结婚后买有一套商品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冯某一个人的名字,该商品房的首付款18万元也是冯某的父母支付的。当时他父母没有明确表示首付款是赠与他儿子一个人的。请问,我在离婚时能否要求分割该房产?若有权分割,那么具体如何分割?读者 孙慧 孙慧同志:  相似文献   

11.
刘飞 《政府法制》2012,(36):29-29
时下,官场小说非常红火。但凡描写官场上的鸡零狗碎或者阴谋诡计的文字堆成了书,总能卖得不错。这也难怪,现在有那么多当官和想当官的人,他们都是潜在的读者。写官场小说的人,不少都是官场中人,把自己见过、听过甚至想过的事情整理一下,就不愁没有故事。读者不缺、素材不缺,金钱自然也就不会缺。  相似文献   

12.
1997年5月,黄风送给我《阿尔及利亚民法典》的阿拉伯文一法文对照本;次年9月,当时还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的尹田慨然允诺为我们的民法典译丛翻译这部法典;2000年1月,我刚从中南政法学院调到厦大,桌子上就已经摆上了尹田的译稿。初来乍到,事务缠身,到今天我才把这部法典对照法文原文核对一遍,到了交付出版的时候,按惯例必须有一个序,只好由我来写了。由于我在阅读这部法典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感慨,我是愿意写一篇这样的序言的。  相似文献   

13.
采访张庆华是件很困难的事。从开始联系到采访成行,前后经历了将近1年的时间。每次联系到沧州市委机关的工作人员,总说张书记下去调研了;好不容易电话联系到本人,又说只不过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值不得宣扬。没办法,只好找各种渠道,把采访说成是组织交代的任务,他才勉强接受了。廉政向我看齐6月底到沧州,前来接我的同志告诉我张书记下去调研了,回来还要接待几个检查团,问我是不是可以稍微推迟一两天。等待期间,一个人上街溜达。沧州是个穷地方。说到沧州,大多都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林冲。这个因东临渤海而得名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是上海信访工作的一个转折 检察风云:请您大概介绍一下从事信访工作期间上海市信访的情况. 茆玉书:我觉得信访大量增加、处理难度不断增大是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当时上海的城市动拆迁开始了,1993年前后,又企业改制.城郊的征用土地也陆续开始了,群体上访特别是集体上访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甜蜜     
有这样一件事,与读书有关,也使我难忘。 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从事反贪工作。一天,我在办公室询问一名证人。我的办公桌上,除了案卷,还有一本我常年订阅的《人民文学》。这本《人民文学》,一下吸引了证人的目光,他大为惊讶地说,啊,你们检察官也读《人民文学》呀!我当时质疑他的话。他便说,在社会上人们的印象中,检察官就是只懂法律的人。他的“只懂法律”让我很感慨:我们被人看成是文化单一,读书短浅,缺文少雅的人了。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年初的第一场雪飘落时,我开始办理来检察院后的第一个案子。 这是个故意杀人案。没想到犯下如此凶残罪行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五月份作的案,当时才读高三,然后参加高考。他是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被抓的--他杀死了他的同乡学妹。 当我到看守所提审时,犯罪嫌疑人的学生身份让我无比心痛。在当检察官之前,我从教十余年,送出去的学生数也数不清。走到街上,会有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7.
我所在的监狱开展了阅读《光明行》系列丛书活动。通过阅读这些书,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明白了我犯罪的原因,也促使我安下心来努力改造。让我真正从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在读《心理与心态》一书时,有一篇题为"明眼看自己"的文章深深地启发了我。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心理学家莱格的一段话:"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短短的几句话,高度概括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只有当人静下来察看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内心才会清醒。对照自己,我何尝不是走过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入夜,躺在监舍的床榻上,我许久未能入眠,脑海  相似文献   

18.
黄鸣 《法人》2010,(5):86-86
十年前我和王石不认识,最近这两年才接触,现在有了比较深的交往,更多的频繁往来是我们两个团队之间互相的来访合作。但是十多年前(1998年),万科的一位蔡经理就曾到我们这儿来考察,希望搞一个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楼盘,后来我也过去和他们洽谈,他们提出了很多当时我认为很无礼的要求。比如说不能因安装太阳能耽误建筑时间,  相似文献   

19.
培根的醒悟     
苏宪国  王伟 《政府法制》2013,(29):31-31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17世纪的英国,一个年轻人醉心于权力,千方百计地往官位上爬。虽一度遭国王冷落,但他还是喜欢权力。为了升官,年轻人把所著的书赠给当时的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书信和题词中,他极尽对国王阿谀奉承,甚至用上了诺言和谄媚,以求得一官半职。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英国检察长这一显赫的职位,几年后他又升为英国大法官,并被授予爵位。  相似文献   

20.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自己已经伴随检察机关走过了近30年的光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刚到检察院被分到经济检察处,那是79年上半年的事。汽车在那时候可真是稀罕物。我记得当时整个市院不到十部车,有三台轿车,有几部吉普车,还有几辆三轮摩托。只有达到一定级别领导或者办案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才可能用到汽车。像当时我们这样新来的年轻人基本都是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