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党史》2002,(2):45-4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我省党史工作战线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原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研究员彭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2月2日16时20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1岁。彭塞(原名彭为商,曾用名李思聪)同志生于1921年10月4日,四川省夹江县人。彭塞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投身革命,1936年10月在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彭塞同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校内发展“民先”组织,在校外发行…  相似文献   

2.
当我闻讯彭塞同志在川医逝世时,我真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以前,彭塞同志也住过医院,我还到医院去看望过他,这次住院的消息我是在他进院几天后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及时去看望他,但又听办公室的同志说:彭老的病目前正在检查确诊,据说比较重,希望我们暂时不要去看望,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我想,那就只有等到彭老的病好一些,天气暖和时再去看望,可我没有等到这一天……彭塞同志是1983年到我们单位任领导的,这时他的年龄已60多岁了。从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和接触彭塞同志,并有幸在他的领导下从事中共四川地…  相似文献   

3.
盛明 《四川党史》2002,(2):54-55
50年代初在工会我就认识彭塞同志,以后都调统战系统工作,同住一条街,但也只是点头之交。直到1986年春,“火星社”写社史,他来参加指导,我才知道他当时是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直接领导“火星社”,是我们的老领导。也才知道他就是有力地冲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四九”事件的现场指挥,不禁由衷的敬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地下斗争,不易理解那种由衷之情。当时我们在四川大学念书,都是20出头的热血青年,不满现实,向往革命,在雅乐工委副书记吕英的指导下,成立了革命青年的秘密组织———火星社。临近解放,敌人垂死挣扎,…  相似文献   

4.
1987年,几个军队转业干部来到党史工委工作,我也是其中之一。不久,我们都发现彭塞主任称呼我们时,都是姓名后面加同志。开始,我们既感到新鲜又还有些不习惯。像他这样一位资深的领导和长者,称我们这些晚辈为“小张”、“小李”又何尝不可,叫“同志”则显得过于郑重其事。时间长了,我们才知道,他不仅这样称呼我们,即便是分管党史工作的省委或其他领导,他也称同志,绝不称职务;不管是与其长期共事的同事或下级,还是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单位的年轻人,不论职务高低还是年纪长幼,一律称同志。我曾心想,或许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因…  相似文献   

5.
彭丹同志要我为她这本纪念彭塞的文集做点编辑工作。常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编辑纪念彭塞这样一位资深共产党人的文集,无论资格、学识和关系,都轮不上我。大概彭丹同志看透了我的心思,又说,你在彭塞生前曾采访过他,对他比较了解,他逝世以后,你们又在刊物上组织了一组悼念他的文章,社会影响很好。你就做我这本书的编辑吧。恭敬不如从命。我也不揣冒昧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虽然彭塞生前曾接受过我的采访,我也将采访的内容写成了文章发表在刊物上,但采访的内容和所涉及的方面都很有限,只涉及建国后他的工作、经历和遭遇。如果要问我对彭塞了解…  相似文献   

6.
悼念彭塞弟     
彭塞去世了,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彭塞是我表弟,也是我妹弟,关系自非一般。我小时住在他家里,和他朝夕相处,并同在盐道街省师附小读书,后来同走一条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我被捕入狱,1938年我从监狱出来后,彭塞不久就去了延安。以后他从延安回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们虽然没有组织联系,但彼此了解、信任、支持。他初在四川大学读书(当时川大在峨眉山),有一天突然到夹江我家,告诉我川大党组织出了点问题,他必须离开峨眉返回成都,在我家只住了一宿,第二天我就护送他走了。他以后进华西…  相似文献   

7.
彭塞同志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一位优秀的共产员、忠诚的战士、党史工作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匆匆离我们而去了。不。他没有死,他的音容笑貌、高贵的品质和我们多年的情谊,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解放前,我跨进华西大学校门,便结识了彭塞。当时,他的社会身份是哲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我是刚转学来的哲史系的学生。当他初次同我见面时,知道我是刚从同济大学“暴风事件”中被开除转学来的学生时,便开始主动同我联系,而且互相交往密切。那时我并不真正知道他的政治倾向和身份,只把他当成同学中的兄长、十分令人敬佩的朋友和思…  相似文献   

8.
我与陈刚同志相识相交相知27年。1940年初,我从中央文委调中央社会部任调研科长,从兰家坪到了枣园,认识了陈刚同志。此后彼此就一直保持着联系和友谊。新中国成立,陈刚同志和我先后回四川,又一起在川南区工作。他任内江地委书记,我任泸州地委书记。四川合省后,陈刚同志和我又先后调四川省委工作,且先后分管工业。一直到1967年,陈刚同志不幸逝世。从相识到永别,27年间,陈刚同志是我的良师、兄长和朋友———因为我们共同的革命信念、共同的思想见解,也因为我们不同的革命起点和性情秉赋。陈刚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黄道霞 《党史博览》2008,(10):47-52
“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 我在雪峰同志身边工作了15年。从1956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起,随后又跟着他到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化大革命”期间,再跟着到中共北京市委,到天津市,到河北省。其中有8年是做他的秘书。1971年初华北会议结束后,不当秘书了,但此后的23年间,包括在他处境最困难的8年里,也通过家人的渠道,保持了一些联系。雪峰同志于1979年回京后,在没有配秘书的10年间,首先是要写申诉材料,于是把我从石家庄叫来,写出了到京后的第一份申诉(李先念同志批了这份申诉)。  相似文献   

10.
张浩1896年生于湖北省黄岗县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饱尝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痛苦。他连小学没读完就在家织布。1920年夏天,恽代英同志到张浩家乡进行革命活动,他俩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张浩接受了恽代英同志的革命思想教育,参加了恽代英同志组织的革命团体“利群书社”和“共存社”。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接受革命风暴的锻炼,不久,张浩来到了上海。在那里,张浩一边做工,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从此,他的一生就同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了。 1922年初,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张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担任了沪西区委书记,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了“五卅”大罢工的斗争。他在青云路召开群众大会,领导群众游行示威。这次集会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张浩不顾个人安危,赤手空拳地带领群众与敌人搏斗。他头部被刺受伤,满脸是血,但仍在号召群众坚持斗争。他振臂向周围群众高喊:“我们反对屠杀中国人,我们反对  相似文献   

11.
林卫国 《党史文汇》2002,(11):42-44
1994年8月25日下午,在山西省外办的会议室,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山西籍外交家赵源同志。他约有70来岁,高个子,身着浅灰色中山装,脸上的道道皱纹是蹉跎岁月刻下的痕迹,头上的稀疏白发是长期操劳留下的印记,风度稳健中包含着热情。他笑容可掬地同我握手,操着浓浓的灵石乡音说:“你就是林卫国同志吗?好。好。”我激动地说:“您好,赵大使。我们早就盼望同您见面呢。”这次会面,我了解了他在战争年代的革命经历、解放后被派驻国外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天,我又到他下榻的住所进行采访,碰巧赵源大使外出,便与赵大使的夫人姜…  相似文献   

12.
读了王杰同志的日记,我联想到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里的一段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必要的时候,对于多数共产党员来说,是被视为当然的事情。这不是由于他们的个人的革命狂热或沽名钓誉,而是由于他们对于耻金发展的科学的了解和高度自觉。”王杰同志的伟大,就在于他“高度自觉”地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王杰同志这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用“高度自觉”的革命品质铸成的。他的一部日记,是他“高度  相似文献   

13.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四川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彭塞一、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简言之它是这个革命从遭受严重挫折到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前,这个革命不仅受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我所知道的张老──悼念张秀熟同志逝世彭塞3月25日张秀熟同志不幸逝世,消息传来。悲恸不已!张老是四川省少数幸存的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也是仅存的当时省委书记一级的领导人。他一生在敌人面前正气凛然。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群众勤勤恳恳,对青年学生循循...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共产党人》2005,(19):16-16
1949年春天,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讲话,告诫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到“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17.
旷继勋是贵州省思南县人。1911年,他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并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等革命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旷继勋的部队编入邓锡侯部,他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其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白林  许倩  朱艳 《求实》2003,(Z1):110-111
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为防止和克服党内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错误倾向,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他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独有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处于一个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牢记毛泽东同志的告诫,凭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凭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战胜了许多“糖衣炮弹”的袭击,顺利地完成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旷继勋是贵州省思南县人。1911年,他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并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等革命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旷继勋的部队编入邓锡侯部,他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其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0,(4)
“雨水”刚过,正是春寒料峭时节。我和康政、龚固忠同志来到蓉园,拜访、看望正在湖南视察工作的中顾委常委王首道同志。首道同志是革命老前辈,也是湖南人民熟知的老领导。他是浏阳县人,青年时代起即接受马列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在广州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湖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