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川 《党史文汇》2000,(12):33-34
洪湖苏区是整个湘鄂西苏区的 中心和大后方,在1928年──1932 年间,洪湖苏区所辖范围是以监利 县为中心的湖北监利、沔阳(今仙 桃)、汉川、应城、天门、潜江、江 陵、公安、石首,以及湖南的华容、 南县等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处 在长江荆江段的下游,正是“万里长 江、险在荆江”的险要之处。在1931 年的特大水灾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作风,组织领导苏区人民同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红军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至今仍在洪湖一带广为传颂。 1 1931年6月,长江、淮河流域暴雨不…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08,(12):52-54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广大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开辟川陕苏区。川陕苏区在发动工农群众参军参战的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的川陕苏区,妇女有200多万,而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青壮年妇女,多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3.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开始的.红四方面军原先活动于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川北,很快建立了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4.
略述苏区的廉政建设冯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确保革命战争的不断胜利,苏区共和国在建立伊始,便把清正廉明提上议事日程,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廉政建设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不后我党反腐倡廉提供...  相似文献   

5.
正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鄂豫皖苏区组建,部队英勇善战,曾连续粉碎蒋介石的3次"围剿"。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积极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使苏区受到很大的损失。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又实行逃跑主义,仓促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1万多人离开鄂豫皖苏区(徐海东率二十五军坚持斗争),于12月到达四川北  相似文献   

6.
1931年7月11日,闽北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闽北地区苏维埃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统一领导的新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经济、财政委员会,在闽浙赣边区20余个县、50余万人口中,成功地建立了闽北苏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发展苏区生产力、促进苏区文化进步、解决苏区生产和生活供给、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苏区党建活动及伟大意义汤静涛1931年2月上旬,邓小平率领红七军健儿千里跋涉进入江西崇义境内。此后,他历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县委书记、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在苏区工作、战斗、生活达四年零八个月,主要从事党的工作。此前,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6,(8):90-90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蒋介石急忙于8月下旬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4个红军主力师及少共国际团共两万余人,越过京汉铁路向西转移而去。就在这时,吉鸿昌将军却在10月20日前后只身来到苏区的边缘地带,拉开了宋埠兵变的惊险一幕!  相似文献   

11.
孟红 《党史纵览》2008,(9):32-34
1931年,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时候徐向前正担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作为红四方面军中的高层领导成员,张国焘与徐向前“搭档”数年,直至长征中,两人的关系到了命运转折的关节点上。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  相似文献   

12.
略述川陕苏区的内部肃反余洪贵一、肃反组织机构的形成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结束了历时3个月,行程3000余里的漫漫西征路,进入川东北地区,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三个星期就胜利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三个县城。接着开始建立川陕苏区,19...  相似文献   

13.
最近 ,中大档案馆在整理档案过程中 ,发现一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文献。计有 :1931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10月5日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的《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反对国民党勾结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1931年10月25日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反对广州反动政府十月十日大屠杀劳苦工农及革命的学生》、1931年10月中国共产青年团东江特别委员会的《纪念十月革命告苏区青年群众》及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绘印的…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红四方面军为主体组成的西路军(下辖5军、9军、30军)从靖远出发,飞渡黄河天险,向河西挺进,以便打通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为我国抗日战争建立稳固的战略大后方。在西路军2万多人的部队中,有一支和男兵一样留短发、打绑带、背长枪冲锋陷阵的娘子军,这支队伍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该团下辖3个营9个连,共有1300余人,战士大都来自川陕苏区20岁左  相似文献   

15.
董保存 《湘潮》2014,(3):28-31
第十三集团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到了川陕苏区编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  相似文献   

16.
谢觉哉洪湖蒙难记张可荣1931年秋的一天,一个身材不高、留着平头、鬓角和八字胡已经花白、略显老态的人,从上海出发,躲过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搜捕,经汉口秘密来到了湘鄂西苏区,在苏区中心监利县周老嘴出任临时省委秘书长,负责主编省委机关报《工农日报》并主持苏...  相似文献   

17.
许顺富 《党史天地》2009,(12):35-39
1928至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在苏区各地疯狂展开,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闽西苏区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陕北根据地的“肃反”运动都曾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夏曦在这一苏区的肃反活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1932年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活动,使3万多人的红3军迅速下降到3000余人,弄得整个部队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8.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19.
周纯全,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时期,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参与创建鄂豫皖、川陕苏区,率部参加反“围剿”斗争。  相似文献   

20.
正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许家田村。他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作战勇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前线中,处处可见王近山纵横驰骋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