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怕”是难免的。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语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也有一句警世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为人做事,既要“敢”字当头,又要“畏”字不忘。所谓“敢”字当头,就是敢于探索、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成规定势,不断开拓前进;就是敢于坚持原则,不是是非面前不开口、发表意见“顺竿爬”、原则问题“打哈哈”,而是需要“拉脸”的时候无所畏惧;所谓“畏”字不忘,就是有所敬畏,怕为政不勤、为政不廉,怕辜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望,时刻督促自己为民、务实、清廉。“敢”与“畏”虽然是两种对立的心态,但需要有机地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中。只有“敢”字当头,才能摒弃老框框,开创新天地;只有“畏”字不忘,才能兢兢业业,勤政廉政。“敢”与“…  相似文献   

3.
据《后汉书·李膺列传》记载:东汉李膺“初举孝廉”,因政绩突出,经人举荐,“再迁青州刺史”,郡守县令惧怕他的威严清明,多弃官而逃。后李膺又调任司隶校尉,贪婪残暴的野王县令张朔,虽为当朝权贵张让的弟弟,闻其严厉威严,也望风而逃,但仍被李膺追捕诛杀,为此李膺还在朝廷与汉桓帝直言面争,“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汉桓帝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黄门常侍”皆叩头泣曰:“畏李校尉。”“黄门常侍”何以惧怕“李校尉”呢?原因很明显,那就在于“李校尉”品行端正,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不畏权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地方,每到年底评先时,基层单位上报的先进个人名单变化都不大,基本上部是那么几个老面孔,职工群众戏称这些先进个人为“先进专业户”。  相似文献   

5.
提倡“简便易行”,是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越深入,我们越要注重简便易行,让各项办法、措施切实管用,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我们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非常重视细微事端,强调:“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今天,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7.
“自讼”语出《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看来孔老夫子是机‘自讼”当作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的,以至于对人能否达到这种境界持怀疑态度,所以他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有谁看到自己的过错就能‘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呢。”说来也是,悠悠往古,能够像“汉大丞相”诸葛亮那样,因错用马稷,失守街亭,就上疏自责“明不知人”,“授任无方”,请求“自贬三级,以督厥咎”的,能有几人呢?然而“自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批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却是不可须臾离之的传家法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人为官从政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就连有着“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玩鹰,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议大夫魏征,虽眼见爱鸟死去,唐太宗却是敢怒不敢言。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尖锐激烈。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  相似文献   

9.
林雪 《当代党员》2013,(7):70-70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群众比作“铜墙铁壁”、比作“眼睛”、比作“上帝”,并告诫众人“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  相似文献   

10.
11.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因为大凡一个“畏”字,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一种是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不言而喻。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2):51-51
有些干部,功夫不在事业上,精力不在发展上,心思也不在人民群众身上,相反,却整天盯着“上面”,“秀”给媒体,不仅敏于揣摩“风向”,勤于迎合“喜好”,且善于装点“门面”,喜欢把气力下在易出“亮点”、易被看到的地方。对于社会上监督、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起初惯用躲、捂甚至打压的方式来对待,及至激起众议、躲不得、捂不住、压不下了,才不得不去做那些早就该做、早该做好的事情。这些“怪”现象,说怪也不怪,反映出了某些干部的“媚”和“畏”。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这样的要求,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领会深意,认真践行。尤需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一种敬畏,一份清醒。然而现实当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敬畏当做不干事的挡箭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7)
<正>2015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纪念日。过往的94年里,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民的情怀始终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必须有"畏民"之心。《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畏"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做"畏惧"  相似文献   

16.
“慎独”语出《礼记》:“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品行高尚的人在其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总是非常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前人后一个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多次提到共产党员在进行道德修养时要讲“慎独”,主张共产党员应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  相似文献   

17.
不时看到有战友收到请柬后,无奈地戏称为"红色罚款单"。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但不能让人情之美成为人情之累。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革命军人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需要与战友、亲友、朋友广泛进行人际交往。但凡事皆有度,如果整天为场面、情面、脸面而周旋奔波,不但会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而且会分散工作精力,  相似文献   

18.
杨结宝 《党课》2011,(10):61-61
时下,“瘦身”巳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人们为追求健康而“瘦身”,会议也应为讲求实效而“瘦身”。如今,仍有不少地方不仅会议多,而且规格追求的是“隆重”、气氛追求的是“热烈”、讲话追求的是“长篇大论”,认为只有开长会、讲长话,才能显示会议的重要性,才能显示领导讲话有水平。这种会风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思想在作怪。  相似文献   

19.
“盲目种树会给沙尘暴帮忙。”我国防止荒漠化问题专家马文元教授说,“为了治理沙尘暴而植树,但又不讲科学植树的方法,这样反而会‘种出’更多的沙尘暴。”  相似文献   

20.
提倡“至大至刚”人品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胸怀与气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处理党内关系方面要贯彻“五湖四海”的原则,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利益的同志。就是说,对待一个同志,只问他是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遵守党的纪律,不应因私怨而耿耿于怀,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