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间谍战曾愈演愈烈,各国间谍机构为在竞争中有效地打击对手,不断投入巨资,精心研制供本国情报人员使用的各种间谍工具。其中,特种暗杀手枪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百年以来,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连续爆发所谓签证、“间谍”风波,使原本就龃龉不断的双边关系更是雪上加霜。透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以看到其中有格鲁吉亚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因素,主要是俄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俄罗斯在“间谍”风波中的强烈反应表明,在同美国关于独联体主导权的争夺中,俄罗斯已经开始由原来的“软抗争”转向了“硬对抗”。这既是美俄双方战略利益冲突的反映,也表明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正在形成新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巴尔干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战事不断,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借口科索沃问题,调兵遣将,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的空袭,拉开了一场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序幕,点燃了这一火药桶。在南联盟战场上,战争双方除用飞机、导弹、大炮进行直接交锋之外,还出现了三位一体、相互交织的情报战、电子战和心理战,使战场格局更加扑朔迷离。这场战争赋予国际谍报界这样的启示:现代战争日趋立体化和总体化,它不仅是军力的较量,而且也是政治、经济、间谍情报、外交等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较量。其中…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逐渐由“接触”转向“战略竞争”。特朗普执政标志着这一政策转向的基本完成,拜登执政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全面推进。对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既有研究主要从美国领导人更替、中国外交“咄咄逼人”和权力转移三个角度给予解释。本文在指出现有解释不足的同时,借助国际地位理论,提出霸权国地位焦虑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正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及对自身霸权地位的焦虑,触发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改变,由“接触”转向“战略竞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转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在文末提出管控中美战略竞争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美国本不属于该区域争端国,但作为域外最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由最初的“消极中立”、“积极中立”到如今的“积极干预”,由“离岸制衡”逐渐向“危机管控”过渡,参与力度明显增强。但鉴于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客观存在及中美在相关领域合作的需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较为克制,现阶段美国的南海政策已发生变化,其走向将会成为今后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1999年3月以来,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被诬为“中国间谍”,由此引发的“中国间谍案”在美新闻媒体和政界被炒得沸沸扬扬。它成了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又一大阴影,严重影响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 毫无根据的指控 199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所谓密报,称“中国已经获得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一些核机密,其中包括美国核武库中W-88核弹头的设计资料”。1996年,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进驻该实验室,开始搜寻那个“泄密者”,并从一开始就盯上了室内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后又将其确定为“嫌疑犯”。立案的主要依据是:1988年美国开始生产W-  相似文献   

7.
邢瑞利 《和平与发展》2023,(6):105-133+158
东盟在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美国开展对华战略竞争重点争取和拉拢的对象之一。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总体上持积极认知,并采用了“借力”与“平衡”的双重应对策略,东盟与美国在该框架下围绕数字经济、供应链韧性、清洁能源等核心议题领域的合作呈明显升温态势。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形成了分化双方关系的压力,但由于该框架与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本质上存在竞争,因此也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鉴于此,中国应理性看待东盟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加强战略对接和提升制度合作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尽可能降低“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有些传媒在报道中对美国作了过多的颂扬,以致在不少人心目中,以为那儿遍地黄金、发财甚易。青年人更产生“美国迷”、“美国梦”。成批的人蛇,正是这种“美国迷”、“美国梦”的谬种。 近期以来,由中国蜂拥而来美国的“人蛇”,引起各方关注。 据美国移民局统计,过去两年中国非法移民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相似文献   

9.
泰国象粪画     
《东南亚纵横》2002,(11):24-24
大团大团象粪是画作的材料 ,这是泰国创意画家把艺术想像发挥得淋漓尽至 ,结果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终极杰作。74岁的汶廷是个永远追求创新的艺术家。他最近展出大约100幅风景画作 ,所用材料是经过人工上色的象粪 ,所用画布是特制的———象粪画布。他说 :“这是非常容易使用的创作媒介 ,它非常容易粘在纸张上 ,而且有很理想的结构。”由于在美国住过好几年 ,汶廷认为美国许多地方景致同泰国很相似 ,这激发了他以“从泰国到美国的启示”为题举行这一次与众不同的画展 ,发表他的象粪作品。汶廷并不是第一个使用象粪为绘画材料的画家。19…  相似文献   

10.
赵菩  李巍 《东北亚论坛》2022,(4):24-46+127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已经过去两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这仍然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从两年来美国采取的行动和官方公布的各种文件来看,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并没有重大变化,美国国内出现的有关“新帝国”争论的实质,是如何使美国拥有的霸权地位长久地保持下去。从“霸权国”到“新帝国”,对全球主导的方式变了,但实质未变。所谓“全球战略”,如果用一个公式表示的话,就是“全球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力量×方针或政策)”。“9·11事件”使美国全球战略变化最大的部分是“手段”,包括如何认识美国的力量和怎样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到美国和到美国留学,已经成为千百万中国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可是美国,正如人们讲的,是儿童的天堂,年轻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墓地。那么,千千万万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围绕着生存与立足的拚搏挣扎中景况又是怎样的呢?作者通过亲自考察获得的大量翔实的材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充满悲与喜、绝望与期寄、向往与眷恋的生活画图。 福尔摩斯在中国 名称有别但实质大体相同于外国的“私人侦察”组织在中国,哨然出现,并且已经初试锋芒。然而,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度里,且又待法制健全的情况下。“私人侦察”是利是弊,是正当之举还是非法行为,是应大力扶植还是应予取缔,人们认识不同,评价不一。如果你看过本文,或者也会成为一个“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在2012年美国大选中再次胜出,但其第二任期仍将面临争取美国经济脱困、弥合政治分歧和调整对外政策的挑战。预计未来四年奥巴马政府对内将继续强化政府管理经济、协调社会分配的职能;社会议题上则推进自由主义。外交上,奥巴马将继续推进和调整美国对外战略的“再平衡”,重点依靠“巧实力”构建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秩序,其对华政策则将表现出在维护双边关系稳定中对华更加谨慎,在寻求合作与竞争的平衡中适度强调竞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孔凡河 《西亚非洲》2007,80(7):69-73
*2006年5月15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宣布,美国决定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重开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利比亚也宣布,从当天起正式恢复与美国的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冰封达25年之久的利美关系终于冰破雪融,期间双边关系经历了由“盟友”到“死敌”再到“伙伴”①的曲折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认定的利比亚与恐怖主义的“亲疏”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美修好对美国反恐斗争、中东局势、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九一一事件前的利美关系回顾利比亚是地中海南岸的…  相似文献   

15.
老山,地处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曾以中越边境战争最后结束战斗而闻名天下;而在中越边境战争结束后的近10年时间里,老山已由炮火纷飞的战场变成了边境贸易十分活跃的大商场,特别是大批越南妹的到来,为中越边境的贸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推广“普世价值”的过程中,NGO(非政府组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政治上的“公共外交”、经济上的“民主援助”、国际舆论上的“话语权竞争”,无处不见NGO的身影。本文以卡特中心的“选举监督”、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民主援助”、自由之家的“自由度评比”为例,深入分析NGO在美国推广普世价值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剖析美国推广“普世价值”的实力,笔者认为加强中国NGO建设和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中国塑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更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1983年5月2日到4日,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柏克莱市举行了第二次“美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会议”(简称“美国—东盟会议”)。会议由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和印度尼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以美国为一方,东盟五国为另一方的两个代表团,包括双方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倾斜式整合全球战略资源以实现最 大优化;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以“软实力”为优选,采取灵活手段扩展战略议 题;在战略威慑层面采用“利比亚模式”,重视非接触式高科技、新武器的使用和新媒体网络的作 用。美国战略东移是过程而非结果,相互依赖和全球治理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传统霸权国 与新兴国权力消长过程中对抗冲突场景  相似文献   

19.
肖晞 《东北亚论坛》2006,15(6):62-66
2006年2月6日出台的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称中国是“最具有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潜力”的新兴大国,并指责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称中国对安全事务采取了“遮掩的态度”,“中国军力扩张的速度和范围已使区域军力面临失衡的危险。”五角大楼对中国的这种战略定位,折射出中美冲突的实质,即美国作为霸权护持国,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防卫“挑战者”,从而引发的竞争、矛盾和斗争。由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既定战略是明确的,在这一变量确定的情况下,未来中美冲突的发展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泰国现任总理差猜·春哈旺是泰国自1976年以来第一位民选总理,他在1988年8月上台之后,极力促进泰国与印支三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经济关系。他发出豪言,要“变印支战场为商场”。他这一大胆而有远见的政策主张,标志着泰国与印支国家的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今后中南半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稳定以及泰国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