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平措次仁自述●本刊记者张曙光撰文平措次仁,男,藏族。1937年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长,国家级专家。1992年担任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至今。自西藏和平解放开始,中央对西藏研究就非常重...  相似文献   

2.
青年藏学博士王启龙●格来郑仙蓉研究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帝师、西藏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对祖国统一的贡献,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和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八思巴的专家很多,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都没有研究透。特别是他的名著《彰所知论》,藏...  相似文献   

3.
徐建 《学理论》2009,(19):206-207
本文基于作者在济南西藏中学所做调研掌握的资料,对藏族学生所产生的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他们产生不适应性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方案。以便能对济南西藏中学的管理和教学起到指导和实践作用,更好的关心藏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希望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内地西藏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藏族歌舞迈向新时代———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席谈●沈路涛央珍撰文人们说,“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一大特点。号称“歌舞海洋”的西藏,古朴、轻快、嘹亮的璀璨歌舞艺术造就了丹增、顿珠次仁、德西美多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  相似文献   

5.
金寒冰 《党政论坛》2013,(24):40-40
瑞士《新苏黎世报》近日报道,上世纪60年代,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曾与瑞士商人勾结,将200名“藏族孤儿”寄养到瑞士,但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亲生父母当时仍健在。记者长期跟踪“藏族孤儿”一事,在此为读者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藏族艺术史上的空前盛事———《藏族文化热贡艺术彩绘大观》创作纪实●孙宁海李永文大文化圈·38·《望》新闻周刊1997年第38期在青藏高原各大藏区的僧俗群众中,在当地美术界,人们纷纷传扬着一件新奇的事:150多位优秀的藏族和土族民间画家正集合在青海“...  相似文献   

7.
《各界》2010,(7):F0002-F0002
1.苏联撤回专家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全部1390名在华苏联专家。终止派遣专家。苏联专家撤退时,带走了所有的图纸、计划和资料,使中国大批建设项目陷于停滞状态,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极艰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于滨 《瞭望》1997,(39)
中外藏学研究成果表明:藏汉关系历久弥坚●本刊实习生于滨“民以食为天。作为每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饮食主体———小麦,最早是由青藏高原流传到黄河流域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然而大禹的故乡就是现在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  相似文献   

9.
杨东晓 《党政论坛》2009,(12):40-41
赫鲁晓夫在1954年10月访华,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1956年开始在国内批判斯大林路线,出于对自己国内政权巩固、国际加强团结(1956年波匈事件,导致苏波关系紧张,苏联撤回了援助东欧各国的专家)等原因,赫鲁晓夫进一步加强了对华经济援助,形成了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高潮。事实上,中国在1956年,已经开始考虑减少专家的聘请,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尤其注重的是聘请核武器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万里副总理今年3月在西藏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自治区党委在京负责同志会议上指出:西藏要发展繁荣,必须有大批本民族的人才和专家。这是西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力的长远大计和重要保证,也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大量培养藏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是中央对西藏教育的一贯政策。1980年4月,中央转发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就曾明确提到:“要大力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帮助他们把建设西藏的主要责任承担起来。”并且第一次把教育援藏,摆在  相似文献   

11.
曹广涛 《学理论》2009,(6):67-69
在西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藏戏的论著中,哈顿贝克·罗伯特(Robert Hulton—Baker)的《藏族佛教戏剧研究》是比较重要的一篇。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内加强对民族戏剧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改进研究方法和正确对待民族戏剧命名等方面,均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简介     
《瞭望》2001,(21)
中国的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199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的藏族同胞为459万人。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人的一支,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明称“西蕃”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清代称“唐古特”,“藏番”。元期在西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新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3.
吴宇 《瞭望》1996,(32)
传说距今一千五百年前,藏族群众在祈祷丰收的“望果节”时就举行斗剑、角力、耍梭标等活动。但是,由于直至公元七世纪藏族文字才创始,相关文献和遗存非常有限,这些传统体育究竟缘何产生,具体形式发生了哪些演化,始终鲜为人知。 今天,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何峰(土族)找到了一把打开古代藏族体育宝库的“金钥匙”,这就是诞生于原始社会 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约公元1至7世纪)、系统反映古代藏族部落社会面貌、有藏族等多民族中世代口头传唱  相似文献   

14.
藏族习惯法与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作为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创造的藏族习惯法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藏族法律文化跟其他文化一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新生的民主制度在藏区的建立,国家的现代法取代过去的习惯法,这是历史的必然。藏族习惯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习惯法的回潮,藏族习惯法自身的缺陷对现实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影响着藏区的稳定。因此,界定藏族习惯法的内涵,客观解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合理对待和利用藏族习惯法,对切实维护藏区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保杰 《学理论》2012,(28):130-132
以青海藏族游牧部落夏布让为研究对象,以分布于同仁、同德和兴海三县的夏布让部落为研究点。对夏布让部落的历史、宗教、社会、文化进行了研究。从历史上看,夏布让部落的发展,也是甘青藏族游牧部落社会演进的一个缩影,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夏布让部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深刻认识安多藏族社会之过去,准确把握安多藏族社会之当代特性。  相似文献   

16.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由于民族、宗教、地缘、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青海藏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制于诸多因素。青海藏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青海藏区民族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夏天,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我国西部这块肥沃的文学土壤上,经过各族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终于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了。这是藏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根据藏族民间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改编、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格萨尔王》,是一幅古代藏族  相似文献   

18.
海泉  国盛  学能 《瞭望》1998,(22)
中国防化专家扬威化学裁军﹃国际联试﹄海泉国盛学能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有关部门从1989年开始,组织有关国家的实验室进行“化学裁军国际实验室间比较测试”(简称“国际联试”),中国防化专家连续八年9次参加,取得检出率最高、分析手段最全、操作程序最完善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拥有近400万人口的藏族,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27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8%。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藏族,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以及一个时期“左”的影响,当前藏族地区的教育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可以说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难点。1988年秋,旨在提高藏族普及教育水平的“五省、自治区藏族教育研讨会”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与会代表通过对夏河、玛曲、碌曲、卓尼等四个藏区县一些中小学的现场参观,充分肯定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为发展藏区教育所作的努力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无诤 《党政论坛》2013,(20):10-11
江泽民会倾听、胡锦涛爱提问、习近平亲自做主持……这些在中国政坛上拥有最高权力的人,都曾在中南海怀仁堂当过学生,而给他们上课的,则是中国各个领域最为顶尖的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