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党校的改革规划强调党校同其他高校一样,“由教师唱主角”,主角的素质问题是关系到党校事业兴衰的要素之一,故有议一议的必要。任何职业,都讲究职业道德,当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师德,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故须使己“道德”——为人品格,“文章”——学术文化造诣两方面都能为人楷模。在党校搞教学研究,类师之属,自然也不能有违“道德文章”堪为人师的要求。只是因为党校教育有自己质的规定性,所以师德内涵也有所不同。党校教师不是一般国民教育系列的教师,也不是一般成人教育中的教师,而是党的学校的教师,是用党的理论政策和传统培养训练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与理论骨干的教师,这是党校教师与他类教师的差异点。由此规定了党校教师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孕育着传统文化的重大变革,诞生了改变和重构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的网络文化。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教师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影响1.网络文化思想多元性对高校师德建设“伦理政治”的影响。网络文化信息结构的高度离散,对师德建设所追求的思想统一、观念整合的目标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部分人思想的错位、道德的失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求“善”,传统的道德修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重人…  相似文献   

3.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列举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着“六重六轻”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教育、高校、青年教师等方面对教师师德失范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所在。中国要在21世纪掌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独领风骚于世界,必须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而要在师德建设上取得实效,需要构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策略体系。笔者认为总体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策略体系。 出发点——坚持正确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当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科教兴国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减负呼声愈来愈高的时候,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对教师的师德素质赋予了新的期待,对师德建设又增添了几份紧迫感。 师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优秀的师德能够激励教师不畏辛劳,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处处需要师德,处处体现师德,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师德对学生的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本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知荣明耻,充分展示大学生的动人风采。——以良好的师德引领高校风尚。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从师德建设入手。这是因为,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老师的影响潜移默化。教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应该崇德博学,学为人师,…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第一,全校组织学习“八荣八耻”内容,把帮助教师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示范。第二,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切实提高教师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针对当前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虽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而又很少…  相似文献   

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早在2004年12月1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强师德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导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做好在大学生中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作为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重任的教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如何以身示范,很好地践行"八荣八耻",笔者认为,加强师德建设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当前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教师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对于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学习、研究、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高等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研究,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入开展,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和基本要求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同时,高校教师要致力于把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自身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华 《世纪桥》2006,(5):89-90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而要以“八荣八耻”为导向,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讲话,对明确是非、分清善恶、界定美丑,引领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认识和看法。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就非常憎恨丧失国格、人格的耻辱行为。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历朝历代,对以何为荣虽有不同的见解,但自古以来,大都主张以爱国家、重正气、讲诚信为荣。胡锦涛同志强调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精辟的概括。这“八荣八耻”不仅提炼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而且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同时也为人民警察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15.
一、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常抓不懈的师德教育,使中小学教师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我们一是实施教师师德和业务培训制度,新教师上岗前要进行1-2周的师德培训,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每年暑假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两周时间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和校纪校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智、信、仁、勇、严”的将德,“清廉公正”的官德,“为人师表”的师德,“诚招天下”的商德,“救死扶伤”的医德,“忠于史实”的史德,等等,都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态,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经过历史的沉积,形成了一个宝贵的传统。就以师德、医德和商德来说,它们都有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在中国,师与范是紧密相联的。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天职,“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的制度打破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师素质中应有的“三力”,即“事业动力、人格魅力、教育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教师勤励磨炼自身的“三力”,是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根本途径。一、事业动力源于“爱岗”爱岗是动力的源泉,只有爱岗的热情才有对事业追求的动力和对工作敬业的精神。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所奉献的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是知识的,也是智慧的;既是毫无保留的,也是不断创造的,这是教师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的完整概括。然而教师对事业的奉献更多体现在敬业精神上,爱岗敬业是当代师德的第一标志。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一个教师怎样才称得上师德高尚呢?本人认为:“正己、敬业、爱生、奉献”八个字是师德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素质教育应重视师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旦大学曾举行从全校园57名教授中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的活动。调查发现,师德教风是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杰出教授的首要标准。这一活动在其他高校也激起了很大反响,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当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科技兴国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赋予了新的期待,对师德建设更增添了几分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接合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提出的。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特别是对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八荣八耻”观念,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高校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以正确舆论引导大学生摆正国家、集体、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