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与探索中形成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性成果。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形成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考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概括,科学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制度性、人本性、渐进性等重要特征,深刻回答了中国与人类文明以及历史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的共同富裕,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逻辑,宣告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客观形成,彰显了中国共同富裕思想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主动承担着21世纪社会主义兴盛的理论使命与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主体性角度对资本主义所体现的人与人对立、人与物对立、主体与客体对立的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与重塑,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基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深刻的理论内涵,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高度,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向度。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集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使命的思想资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起点是消除贫困,经过百年探索,形成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分配体系,超越了西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动态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基于自身实践的现代化概念和理论框架。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分配体系是以党的领导为力量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组成,开辟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共同富裕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拥护者和继承者,以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引领人民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思想理论,为新时代新理念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所进行的理论思辨,深刻阐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剥削下,工人越是劳动就越贫穷的悖论性贫困问题的生成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消除贫困的科学构思为中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与实践依据。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资本论》反贫困思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立足点和理论支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促进共同富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典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刻分析和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道路的探索,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并进一步认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实际出发,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强调我们通过改革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8.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走出了一条根本异质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两个结合”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层逻辑与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坚定理论自信、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劲动力。现如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蔚然开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以持续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绵延和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华文化落后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潮流。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亟待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由浅入深,中国共产党由此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华文化发展的新道路。进入新时代,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必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积蓄中国力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模式、新道路,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对共同富裕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共享发展理念、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等新理论,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实践,探索、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重大课题,贯穿着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事求是的方法,以辩证法为基础的矛盾分析方法、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群众路线方法和以大历史观为基础的胸怀天下的历史担当。这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实践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次强调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意义。之所以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于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弊端的充分认识,即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充分认识,即探索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源泉价值的充分认识,即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些认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独立性、人民性和继承性三重特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与发展要求,在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中华文化内敛性、和合性和民本性的深厚底蕴,内敛性促使中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更多依靠自身的力量,立足国情、独立自主;和合性促使中国走的不是像西方一样侵略、扩张、殖民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民本性促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5.
延绵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共同富裕的思想元素,几百年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构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不断摸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和方式,开拓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境界。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是全域富裕,具有鲜明特征和时代特征。实现共同富裕靠共同奋斗,共同富裕先要富裕,共同富裕贵在共同,共同富裕的推进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世界近现代发展的主题,但不同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道路应当各不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尽艰辛探索并最终选择的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的成功探索,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元素,有力回击了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为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回顾这条道路的探索历程、揭示其重大意义,对当前和今后更加坚定地坚持完善这条道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补充 ,并臻于完善的过程。192 1— 192 7年 ,共产党人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知识分子成长道路问题 ,这是最初的探索阶段。抗战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 ,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发展和补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明晰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唯一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和新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全部实践活动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地揭示出:不仅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经初步探索、正式开辟和深化拓展三个历史阶段,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两个文明”到“五个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其独特的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代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