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对于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我国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其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引领动力、协同动力、内生动力三个方面。加强整体规划、加强法治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技术赋能、多元主体介入、依托大数据技术等是统筹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区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其中人才资源的共享将决定着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创造效益的程度,并影响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本文从国际环境中人才资源共享涵义变迁出发,探讨伦敦、纽约与东京大都市圈人才资源共享的国际经验,针对当前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共享突出问题,提出改善长三角区域人才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而且也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区域,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示范性作用。通过构建2002—2017年拓展碳排放和碳治理的区域投入产出表,测度和比较了长三角地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得出相应结论为后续实现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与活跃的区域间经济、行政协作相比,我国区域间的地方立法协作相对落后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文章全面分析了地方立法协作的动因、内涵,合法性、协作事项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范例,也对地方共同立法的制定和执行,立法协作机制建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边检机关警务一体化协作机制是在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长三角边检机关警务能级的有效路径。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制约边检机关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着手,找准未来发展新增长极,以"研发、培训、宣传"三大中心建设为支柱,通过加强警务互联互通、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强化警务资源整合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区域边检警务协作,努力建成符合新时代要求、适应长三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代边检警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行政的形成既得益于历史的影响和区位条件的便利,也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更与区域各地方政府的行政合作密不可分。目前长三角区域行政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条块行政”还很严重、缺乏灵活有效的区域行政合作机制。上海要在区域行政发展中起“龙头”作用,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长三角区域行政的发展应采取折中的发展模式,积极理顺域内政府间关系,走区域行政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和城市群,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如何关系到本区域发展规划如何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本文从地区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角度分析了以上海为主体的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相关问题,对长三角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策略性认识,具有宏观远见和战略思维,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8.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法治既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法治体系、规范政府行政职能、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加...  相似文献   

9.
论转型期我国长三角区域府际关系协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长三角区域府际关系协调取得了显著成绩:区域合作意识日益增强,区域一体化初见成效,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同时,也存在着府际合作低效、协调困难和制度实施绩效不足等问题。应当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三个方面促进长三角区域府际关系的持续协调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沿黄区域地方立法不够完善、执法冲突协调机制有所欠缺、司法协作联动机制略显匮乏、社会整体法治氛围尚未形成等法治困境,为此,应从健全地方立法、推进统一执法、完善协作司法、加强黄河普法几个方面发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营商环境优化是政府治理的目标,政府治理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二者统一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部分公职人员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治理碎片化倾向未能完全整合、体制机制仍需理顺等现实困境,需要从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模式变革、治理机制完善、治理工具更新等维度综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司法案例指导在长三角区域统一法律适用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长三角区域独特的区位特征,由此形成司法理念的差异、法律政策的不统一、社会治理的薄弱是构建司法案例指导工作机制的现实困境。构建长三角司法案例指导工作协同机制,需要转变案例指导工作理念,扩大案例指导范围,深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成果交流转化,加强典型案例的研讨,形成区域内共同的执法办案标准,共同推动案例工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服务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沪苏浙皖四地公安机关对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建设达成共识并有序推进。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公路省际卡口查控一体化建设比较缓慢,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信息共享和专门警力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难题。为此,四地公安机关应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探索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破除信息壁垒,加强科技引领,加强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治理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区域治理主张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协力。而从长三角区域整合进程来看,地方政府扮演主要角色,是一种不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问题的缺乏治理的模式,要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从区域管理转变为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和法制基础,同时,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也要求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区域行政立法协作,培育协调和谐的区域法制环境。本文提出了区域行政立法的法律地位,以及在长三角实行区域行政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如何运作区域行政立法,提出了立法模式、立法形式和立法程序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上而下地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充分释放和有效发挥城市、园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由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通过建构一个“政府—城市—园区—企业—社会组织”联动发展的逻辑框架,重新梳理各方在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行动逻辑与功能定位,本文主张: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组建区域性协调机构和多维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管理输出、资本合作等方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使企业跨区域并购和产业链跨区域连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转型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一体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如今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已经在治理的宏观范式中实现了治理取向的转型,以公平、凝聚与趋同为价值诉求,从政府管理逐渐导向合作治理的路径,从单纯的政府间主义迈向超国家主义和区域间主义的方向.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治理转型的实践不仅有助于缓解欧盟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使得各成员国及其地区之间得以维持一个一体化进程向前发展所必须的经济社会聚合水平,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边陲,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进入蓄势筑基期、高质量供需结构正在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等,但也存在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南宁渠道"的优势不够明显、补齐民生短板任务还比较艰巨等问题,为实现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力推进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突出创新引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优势;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持续聚焦富民,以民生福祉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关键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合肥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要量化明责,加强环境检测;要全程监督,压实主体责任;要优化环境,强化科技支撑;要区域协作,融入长三角共保联治。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我国特有的要素市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多重政策效果。本文以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27市为对象,基于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理论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分析框架,结合fsQCA方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影响城市营商环境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相关要素对城市营商环境的影响路径存在三种组态,即部门协同治理型、财力-监管双驱动型和财力驱动+上下联动型。据此得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政策启示,包括提升交易平台“信息软实力”与交易市场“治理软实力”,交易服务“好差评”应以公共价值为准绳,以及公共资源配置应实现“中立赋能”,从而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