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维度,是创新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抓手。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由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向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模式转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要厘清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框架、加强顶层设计;二是要瞄准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立足国情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方向;三是要探索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机制,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和专业化水平,即要优化市域社会治理常态化和精细化治理机制、强化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与网格化治理机制、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专业化与多元化协作治理机制、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联动机制与社会矛盾化解治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特别是在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新境界方面,提出了重大创新性要求,为新时代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高度耦合,运行安全维护与治安管控难点多、要求高。安全、有序、可靠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追求,主动控制是体系设计的基本遵循。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特点相适应,坚持风险导向,遵循一体化防控、立体化防控、安全第一与防处并举、实时性与适度性等原则,打造多网覆盖、防线支撑、机制贯通的"五张网、五防线、五机制"治安防控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不仅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速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支撑、公共政策导引与内在动力支持,而且其日臻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揭示和诠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提供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传播体系的内在表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厘定、路线图及时间表的确定,为其实施路径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就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以破解"五最"难题为抓手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以"四个精准"对接为效度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以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为动力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点;以治理考评结果运用为基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加速点。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在铁路治安治理中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探索铁路治安治理现代化的顺势之为,是线路治安完善网格治理体系的创新之举,也是铁路沿线法制宣传工作解决新时代各类诉求的应有之义。当前铁路治安治理中尚存在沟通协调不畅、多方联动不够、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对此,昆山站派出所坚持“枫桥经验”工作方法,以建网入格构建社会治理联动格局,以警民联动激发社会治理民力效能,以智慧警务打造社会治理安防引擎,为提升铁路公安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思路,各地各级公安机关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了治安防控建设工作,提升了治安防控实战化的能力,但是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在工作理念、防控体系建设、合理布警、警辅人员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别与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勤务运行机制、引入政府购买公共安全服务模式、开展第三方警务、规范辅警参与警察执法活动的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绿色发展要求的持续推进,区域水域社会治安治理要求与水域治安治理现状存在较大偏差。对此,应明晰水域警务的历史嬗变与规律特点,厘定水域警务的困顿与发展制约因素,准确把握新时代水域警务的治安特点与安全要求,积极构建与区域水域特点相适应的现代水上警务机制、强化水域治安的共享共建共治、制定出台全国性水域治安管理规范和水警装备配备标准、发展水域警务学历教育等是新时代水域治安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是为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具有显著公益特征的民生工程。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保工作,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意义非凡。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把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安保工作目标,从搭建安保指挥、应急处突、勤务运行和保障建设"四大体系"出发,不断充实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切实提升平安地铁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动力转化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空间重构机制助力乡村振兴,但由于乡村自身的承载能力不足、治理体系较为落后,再加上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凸显,导致这些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为更好地发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应对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该主要以提升乡村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机制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建立物防、技防、人防、联控及情报防控的线路治安防控体系是保证高铁运输安全的客观需要。高铁线路警务模式主要有巡线制、居家制、辅警制、联勤制等不同类型。高铁线路治安防控体系与警务机制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提高对高速铁路线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高铁线路治安防控体系的技防标准,提升铁路公安监管与处罚权威性,确保高铁线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正常推进,解决高铁线路治安体系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强化铁路企业和地方政府在高铁线路安保中的主体责任,完善高铁线路案(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胜利提供了根本指引。应对疫情实践和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从疫情防控实践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一是完善疫情发现、报告、发布方面的制度;二是明晰中央和地方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三是建立完善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治理体系;四是完善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的制度;五是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六是加强舆情监测和网络治理;七是提升决策和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应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即以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为依托,整合多种资源,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对城市轨道交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当前该体系建设的困境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都有体现,应从切实落实责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创新防控网络,统筹一体化警务协作、创新应急响应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和执法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3.
河长制是中国解决复杂河流治理问题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长制,使其更好地嵌入于河流治理的结构和过程,是推进河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分析数字技术何以为河长制的有效落实赋能,对提升水环境治理效能、促进我国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数字赋能水域生态治理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协调机制、整合机制、信任机制,并基于三大机制阐明数字何以为河长制赋能。提出建立数据支撑平台,开辟河流治理新局,整合基层力量、理顺协调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完善整合机制,构建共容利益、健全信任机制等四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间组织是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体之一。在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综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公安机关的主导地位外,还要充分依靠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联防队、单位内部保卫组织、保安服务公司等各种非政府(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自2018年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概念以来,市域社会治理在构建知识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和实践创新探索上取得了进展。通过观察五年来市域社会治理发展历程,发现其具有一定发展特征,在国家主导和外部环境推动下,学术研究与制度设计同向而行,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不断创新向前推进。然而在建设和发展中仍然存在治理的内生性、整体性、知识性以及数字化等不足。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把握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前提下,不断调适对市域社会治理及其发展的理论认识,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体制建设,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增强治理整体性,形成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视域下小城镇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构建立体化公共安全体系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小城镇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公共安全模式,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不高。要因地制宜,加大对小城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统一的小城镇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结合"智慧城镇"建设,建立完善的应急反应预警、处置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组织健全、信息通畅的预警防范体系;促进共同治理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2021,(2):145-152
媒介权力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权力,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媒介权力治理在助力国家治理效能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媒介权力治理助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现实路径。必须把党管媒体原则贯穿于媒介权力治理的始终,发挥好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媒介权力治理的作用,创新媒介权力治理话语体系,在提升媒介服务能力中加强媒介权力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媒介权力治理格局,使媒介权力治理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主体—规则—机制—目标等四个要素构成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其中,治理主体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及其在一定规则下形成的职能职责定位和网络关系结构,治理规则指社会治理体系运行应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治理机制指治理主体间协同的运行机理、方式、方法,治理目标指社会治理的价值愿景与追求。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其健全程度直接决定社会治理效能的高度,相互之间的耦合与互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达成度。我们党在推动社会治理进程中不断根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调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质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全景式"领导,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构建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坚持和完善"四化互动"的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关系和治理模式,它体现了多种前沿治理理论的综合性运用创新,其内容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共建机制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和共享成果的新型社会治理目标追求。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内容体系上的全民参与、共建机制和共享成果外,还需要一个集管理、技术、法律为一体的综合化实践推进对策,即强化以信息化治理为基础的技术支撑,推进以精细化治理为手段的管理深化,完善以法治化治理为保障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区开放与否,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城市犯罪已构成对社区安全的最大挑战。将城市犯罪的防控重点放置于社区,是社区基础性地位、社会治理精细化以及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要求。城市犯罪的社区防控之可行性亦为域内外实践所证明。应当从观念革新、理念提倡、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以及防控制度、防控对象、防控技术、防控实体等方面入手,整合利用犯罪防控资源,维护社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