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持续演进的俄乌冲突及其相关事态发展引发大国力量对比和彼此关系之变,也将深刻塑造相关国家的对外战略。美国在冲突期间表现格外活跃,前不久拜登通过任期内第三次访欧强调美国对欧洲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借助军事援助、经济制裁等手段介入,希望局势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不仅基本上都选择站在美国一边,而且也真是豁了出去:不仅为乌克兰提供装备和资金,还配合美国对俄罗斯进行大规模制裁,为此不惜赔上能源供应无法保证安全和疫后经济难以复苏的巨大代价。对这本“美国获益、欧洲赔本”的“战争经”,外界都为欧洲深感不值。除了在安全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难以自主外,对俄罗斯战略意图、行为方式和“历史惯性”的“深度恐惧”,导致欧洲这一轮“恐俄症”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24,(3):42-43
<正>2024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已满两周年。目前,战事胶着,战局僵持,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这场冲突已不仅局限于两国的战场军事对抗,更延伸至国家和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博弈,加剧了百年变局之下世界格局的演变进程,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2024年将是俄乌冲突的关键一年,乌克兰能否顶住俄军的攻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和平 《新视野》2008,(1):94-96
2007年的世界政治的特点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家先后淡出国家权力中心,美国外交钟摆摆向现实主义;俄罗斯横空出世,强硬俄罗斯、强硬普京震惊世界;大国关系风云变幻:美俄,俄欧关系恶化,美欧关系则翻过了因伊拉克战争而争吵的篇章;中俄再次走近对方,中美关系一方面矛盾频发、冲突不断,另一方面又互相借重;塔利班卷土重来,基地组织重获生机,反恐已成为世纪难题.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环保人士,表明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威胁正由传统威胁转向非传统威胁: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气候变暖.面对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威胁,世界政治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标志着“冷战后”时代的结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给东亚地区注入了新的世界政治因素,东亚局势进而显得更为复杂。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世界与地区政治新变局的挑战,妥善处理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双方甚至还为文学巨匠果戈理的国籍争得面红耳赤。虽然恩怨不断,但300年间,俄乌两大斯拉夫民族分支彼此融合。而促成俄乌“三百年兄弟谊”的恰恰是凶猛剽悍的哥萨克人。  相似文献   

7.
王义桅 《前线》2022,(12):59-60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世纪疫情与俄乌冲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遭遇严峻挑战。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作为一个整体,在共同挑战面前,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近年来,中国积极顺应历史之变、回答时代之问,凸显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2021年以来,俄罗斯在欧洲屡屡遭遇冲突,对手多是中东欧国家,且背后不乏美国的指使和纵容。这不仅体现出拜登上台后俄美间的新一轮较量,也显示出欧洲地缘政治已从欧美俄三方博弈转变为"四元"新格局。两起冲突显露地区新力量格局俄罗斯在欧洲遭遇的冲突最受关注的有两起。一起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对立,这是一场一触即发的热冲突。  相似文献   

9.
姜锋 《理论导报》2023,(1):58-60
<正>对刚刚过去的2022年,德国人以“时代转折点”来形容自己国家承受的历史性剧变。深度参与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是这一“时代转折点”的核心标志,也是观察分析德国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态的基础。局部看,是乌克兰危机引发了层层危机浪潮;全局看,则是德国内外关系失衡,被迫进行战略调整。2023年,德国将面临内外更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张国启  王忠桥 《探索》2006,1(4):103-10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和相互渗透加剧,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性和实效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内指导思想一元和多元的冲突,文化交往方面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价值观方面教育中宗教关怀和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冲突;这些问题构成了全球化视域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科学认识和分析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受“人口老龄化、乡村城镇化、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美脱钩”等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立足国内循环,积极响应国外循环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内外粮食产业链升级、供应链升级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要素;借助绿色金融服务,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实现对智慧农业的现代化管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对国内种子、农机等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促进我国粮食产业自主可控,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陈焱 《唯实》2022,(12):68-70
江苏纺织行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是保障民生的关键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经济运行的支柱产业。纺织行业不仅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也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新冠疫情,纺织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叠加俄乌冲突等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影响,纺织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下一阶段,应准确科学研判市场发展趋势,综合施策,助企纾难解困,提高纺织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能级水平,力促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夏,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国际战略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提出:"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亨廷顿预言,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取代了过去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最重大挑战将来自伊斯兰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撼和关注,而国际一些事件的发生,也好像验证了亨氏的这一理论,如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冲突,被犹太复国主义者鼓吹为对伊斯兰的"文明战争";"9·11"事件的发生,被认为不但是对美国国家的袭击,而且是对西方文明的攻击.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其实力雄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超前而独领世界经济风骚。跨国公司对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增强了美国推行世界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的实力基础,为美国营造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强化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效应,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21世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正确应对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的挑战,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但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具有消极性.这主要由于美国仍然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化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似乎表现为其国内政治竞争的需要,然而根本实质则是面对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唯恐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希望通过政治等手段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化解来自美国的政治挑战,中国必须加强对话与沟通,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但最终解决途径在于自我发展与完善.可以认为,中美围绕政治议题的摩擦和冲突必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此消彼长的力量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太淼  赵培 《学习论坛》2000,(12):39-41
当今时代,国际政治格局正走向多极化,世界经济正趋势于一体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确立,利益格局不断变化重组,新旧观念不断碰撞冲突。在这特殊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迎接挑战,采取有效对策,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挑战之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重大理论难题。 首先,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角度看。自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2日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当日在乌首都基辅举行了10万市民参加的"尊严游行"。危机爆发一年来,不稳定的当地形势为当事各方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乌克兰而言,东部地区战火不断,5700多人无辜丧命,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另一方面,乌货币对美元汇率一年中贬值超过20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跌了7.5%。此外,受西方对俄制裁与油价持续低迷影响,俄通胀维持在两位数水平。分析人士认为,为了使这场攸关多国利益、左右地区命运乃至国际局势的危机尽早结束,各方要坚定政治解决信念,只有对话与妥协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标志的政治秩序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才能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矛盾和冲突,才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因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巨大而又急速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各种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那么,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并实现政治权威的重构,就成了当代中国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执政党权威何以是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重点探讨了执政党权威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执政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以其有效的政治权威给中国一个持久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国全球战略不断调整,政治经济外交重心全方位向亚太地区转移,矛头直指中国。本文根据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权力转移视角,对美国战略调整,世界权势的转移做出自己的解读,并做出预测。认为战略东移的原因在于世界权力的中心的东移,进程受到世界权势东移进程的影响,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权势霸权地位。亚太地区的崛起是其经济发展一种必然,中国作为其中心,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挑战国,中国必须承受住当前美国的最坏战略判读。不过中美之间不会发生大战,双方的权势转移更大可能通过局部摩擦或者区域冲突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伊斯兰世界冲突的实质是权力和利益争夺以及价值观的冲突。其中,价值观对立既是冲突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引发和加剧冲突的重要因素。当前,美国—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反扩散、恐怖主义、民主化改造和文化霸权等领域,集中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