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刑事诉讼中DNA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鉴定解决了困扰司法鉴定多年的“同一认定”的技术难题。DNA鉴定结论能为刑事诉讼提供有力证据,但它仍然是证据的一种,并非“铁证”,盲目迷信DNA鉴定具有危险性。应该审查DNA鉴定的偶然重复性、污染可能性、鉴定水平的差异性、鉴定书的规范性,以及与其他证据的关联性。DNA鉴定结论只有与其他相关证据相印证后才可以作为证据予以采信,其证据效力必须经过审判人员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并采信后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法医DNA鉴定技术首次应用到法庭科学以来,法庭科学获得了质的飞跃,改变了以往法庭科学检验只能"否定"不能"认定"的历史。利用法医DNA鉴定技术,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由于其鉴定结论的认定概率几乎接近100%,所以该鉴定结论被认为是铁证。但作为鉴定结论的一种,笔者认为,它不能优越于其他证据,决不能盲目夸大法医DNA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只有符合采信标准,才能作为定案证据予以采信。  相似文献   

3.
DNA鉴定作为鉴定结论的一种,具有优于其它证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但这并不意味着,DNA鉴定就是完美无缺的“证据之王”。在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中,DNA鉴定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不仅要完善相应立法和管理机制,更要在DNA鉴定采信等环节上建立相应标准,杜绝对DNA鉴定的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DNA鉴定在刑事诉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成功的案例令人们心悦诚服,但一些失败的案例也令人震惊,有必要理性思考DNA鉴定的相关问题.提高DNA鉴定的证据效力,关键是如何保障司法人员科学运用DNA鉴定技术,并在诉讼中正确应用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人身伤害鉴定结论是司法机关用来查明人身伤害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和依据。目前,在我国人身伤害案件中的人身伤害鉴定存在着鉴定主体繁多、鉴定类型多样、鉴定结论效力同等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人身伤害案件中的人身伤害鉴定的现状、人身伤害的鉴定结论性质之重新审视以及如何逐步完善我国关于人身伤害鉴定机制改革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不同穿鞋足迹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以刑事诉讼证据必备的要求为准则,研究不同穿鞋足迹鉴定结论的内在联系,揭示该鉴定结论的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从而论证该鉴定结论具有的证明案件与作案嫌疑人存在的必然联系,是当前足迹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半年前,我与邻居孙某因宅基地纠纷而发生殴斗,把对方的鼻梁打断。经治疗和矫正,孙某的鼻梁已基本痊愈,所花的医疗费已由我全部支付,但孙某非要到法院告我,说我犯了故意伤害罪。法院受理案件后,委托医学鉴定部门对孙某的伤情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轻伤害。法院准备根据医学鉴定对我定罪量刑。其间,我的家人经打听得知孙某在医学鉴定部门有熟人,鉴定结论可能被做了手脚。请问,对这种可能有假的医学鉴定结论,我该怎么办? 金民 金民读者:   伤情鉴定即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是司法机关处理伤害案件的重要证据,它关系…  相似文献   

8.
刑事技术鉴定结论是一种刑事诉讼证据 ,是鉴定人的科学认定或判断性意见。鉴定结论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 ,有助于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及补充。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主要审查鉴定主体的资格 ,鉴定对象的可靠性 ,鉴定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鉴定设备是否先进 ,鉴定方法是否科学 ,鉴定程序、鉴定书格式是否规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结论在鉴定人资格、受理鉴定、检验过程、检验结果以及鉴定结论本身等方面的综合评断,使微量物证鉴定结论更具科学性、可靠性、正确性、准确性,有效发挥其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姚澜 《长白学刊》2003,(6):24-26
鉴定结论是我国三大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鉴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所以,通过剖析与阐述影响鉴定结论公信力之原因,提出树立司法鉴定结论公信力之基本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DNA检验技术在司法鉴定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但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还仅仅是刚刚起步的,在法庭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还会面临新的课题等待解决。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全面开展,这类群体是否也会携带两组DNA、他们子女的DNA是否会形成多倍体、是否能做亲子鉴定、孪生兄弟和孪生姐妹结婚、他们的子女如何确认等一系列新的法庭鉴定问题等待着人们去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前 ,概率原理在司法证明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概率论无论在证据分析方面还是证明标准方面都具有普适性 ,问题在于必须科学地建构概率原理在司法证明中的操作性标准 ,信度理论或许可以为此构建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庭科学中,人身识别主要采用下列四种技术:指纹识别、虹膜纹识别、DNA技术和牙齿形态识别.指纹载体是综合性有机物,虹膜是软组织,在重大灾难性案件中,它们极易被毁坏,且我国也尚未建立起非犯罪人口档案库;DNA技术虽然鉴定精确,但成本高、检验周期较长,因此这三种技术都有不足之处.相比之下,牙齿形态鉴定法效果较好,文章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物证技术仪器检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新技术手段应用到案件的破获以及司法鉴定当中,为结论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保证。笔者对气相色谱法在物证检验及文件物证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总结阐述。GC技术以其分离高效、分离速度快而准确的特性得到广泛应用。在微量物证中广泛的应用于爆炸残留物、涂料、塑料、橡胶、油类和纤维的检验,在文件形成时间上的研究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确立以行为人责任为中心,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建立以填补损失为要旨,二者机能不同,这在事实因果的判断中有所渗透。事实因果以条件说为核心命题,进而产生了基于其缺陷的各种修正学说,在侵权法与刑法领域不尽相同。表述修正说可以解决假定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问题。原因说可以区分"条件"与"原因",缩小打击面,主要在刑法领域得以适用。NESS标准能够妥善解决赔偿责任分担问题,不得任意扩张到刑法领域。协同行动方法、确信概率说本质上系因果关系推定问题,不能渗透入刑法,疫学因果关系应当被否定。刑法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大相径庭,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程序的修改,呈现出明显的扩权基础上限权的指导思想。遗憾的是,立法虽然将辨认笔录增加为证据种类,但产生辨认结果的辨认行为在侦查一章中却难觅踪影,这显然既阻碍了辨认措施功能的充分实现,也不利于规范辨认这一侦查行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辨认的法律地位,完善辨认规则,细化辨认程序。  相似文献   

17.
吴春雷 《青年论坛》2007,3(3):95-97
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本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发展观的演变,探讨不同发展观对当时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与影响,从而得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当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