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课》2013,(15):19-20
受政党及政党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一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把西方政党制度看做是具有“普世性”的现代政党制度的误识,特别是把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视为现代政党制度,更是错误的。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由两个或多个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体现了人民选择的民主制度。而实际上,这种制度并没有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尤其是其中的大资本集团控  相似文献   

3.
领导党和执政党是两个经常使用却未被明确区分辨别而常被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在西方国家,通过选举获胜而执掌政权的政党是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通过革命获取政权,并为完成特定历史使命的政党,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取得了执政地位的领导党。弄清领导党与执政党的不同涵义,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不能搞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来,韩国政党政治稳步发展,自出现第一个政党——大韩女子国民党开始,已发展到300多个自称为政党的政治团体,其中具备政党基本属性的有88个。目前,韩国的政党主要有大国家党、新千年民主党、民主劳动党、开放国民党和自由民主联合党等。到20世纪90年代时,韩国政党政治制度已基本完善,政党活动程序得到了规范,并由长期的辈人执掌政权向多党轮流执政过渡。政局较为稳定。作为资本主义国家,韩国政党在发展中不仅具有一般资产阶级政党的共同属性,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百家言     
《求是》2011,(18)
梅宁华:中西制度比较中的本质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只有把握这两种制度的本质,才能对它们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资本主义制度来看,其一,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已难以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深层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上强调自由市场、多党轮流执政、个人价值至上等。  相似文献   

6.
魏铎 《理论研究》2001,(5):32-34
政党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 ,一个或几个政党的执政方式 ,以及各个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其他党派是参政党。这种政治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和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 ,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周淑真  柴宝勇 《探索》2011,(6):48-52
“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是认识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中国特色的多党制事实上已经客观存在。从概念上讲,中国的政党制度应该是多党合作、一体多元的制度,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体,以台湾的多党竞争体制和香港、澳门的政党体制为多元的政党体制。在此基础上要理顺五种政党关系:合作性的政党关系、竞争性的政党关系、准竞争性的政党关系、“一国两制”下的协商性的政党关系和“一国两制”下的友好性的政党关系。要做到“一国两制”与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衔接,还需要具体制度上的设计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5,(6)
<正>中国政治话语中常有"一代接着一代干"的说法,这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有关,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观察西方政党制度,应为"一代隔着一代干"甚至"一代对着一代干",其政策经常打架,缺乏连贯性,这是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决定的。表现在外交上我们就会发现,比较起来,别人与中国打交道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1 )在现代国家 ,政权皆由政党来执掌。之所以如此 ,“这是因为在 1 9世纪以来崛起的大众社会的形势下 ,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语 )由此 ,我们来理解执政和执政体制 ,那么 ,所谓执政指的是执政党对公共权力的控制 ,而执政体制就是政党掌握公共权力过程中处理和协调其与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其他政治组织关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总称。( 2 )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认识 ,当今世界政党执政体制从外在形式上典型地可分为三类 :两党轮流执政体制、多党联合执政体制和一党长期独掌政权的执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西方多党制是近代资产阶级统治的产物。它是指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内,长期存在两个以上的政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竞选而形成几个政党联合执政或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资产阶级各派之间相互争夺又相互妥协的产物。表面上看,你上台,我下台,好象很民主,其实质则是资产阶级的“一党”统治,无论资产阶级的那个党执政,都是  相似文献   

11.
政党制度是一国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形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不同的政党制度。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造。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理论,主要涉及政党与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政党的组成、作用、最终目标和斗争策略等,其中包括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曾深刻剖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两党制”和“多党  相似文献   

12.
一 当今世界政党制度形态各异,有无产阶级政党制度,有民族主义政党制度,有资产阶级政党制。在基本类型上,可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度。目前世界各国比较成熟和稳定并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政党有1000多个。它们以各种方式组织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直接影响或掌握着国家机器,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政治可以理解为政党政治。与此相适应,以确立政党地位、规约政党行为、调节政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政党制度也已成为各国政治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性质上,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民族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本质区别;在形式及具体运行机制上,它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亦有差异。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几个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存在着一种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标帜,不论什么国家,只要是一党执政,或者一党居于领导地位,而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执政,便不是民主的国家;甚至认为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们”打着建设“民主政治”的旗号,提出“政治多元化”的理论,主张实行多党制(即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从而达到利用改革的名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然而中国不能实行多党制,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国情所作的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15.
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政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创立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加强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结合实践,全面认识多党合作制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在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的过程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政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创立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加强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结合实践,全面认识多党合作制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在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的过程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政党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不同的政党制度。人们平常所指的政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当前世界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直接产物:政党轮流执政的结果,造成政府所有工作人员"与政党共进退",使政府工作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党派之争以外的稳定的业务类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9.
多党合作制与社会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社会整合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及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考察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需要从五个方面来衡量。多党合作制具备了与这些功能需求相适应的结构 ,从根本上提供了社会整合的条件。多党合作制必须面对新的形势 ,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0,(1)
中国的政党,发端于1905年的同盟会,中国各政党从诞生之日始,便不得不面对强大的内外压力,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奋力挣扎。经过长期的斗争、分化组合,在饱尝胜利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之后,中国各政党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用历史的眼光,动态地研究、分析、评价这个制度,对正确总结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认清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所鼓吹的“多党轮流执政”的错误实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