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选举及其结果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应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承诺 ,即不支持“台湾独立” ,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 ,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 台湾公司法在“民商合一”的台湾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台湾现行的“六法全书”编排体例,公司法是民法特别法。如果说台湾的民商法对于台湾经济跃升“亚洲四小龙”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其中公司法更是功不可没的。它对于加速资本集中,发展社会化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3.
1994年4月,李登辉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有一次“剖白心迹”的谈话。两人“推心置腹”地谈了台湾的历史、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以及李登辉当政后的台湾政局等问题。谈话内容重点之一是,司马辽太郎讲“台湾自17世纪以来是由海上难民成立的无主之地。”对此,李登辉不仅不予驳斥,而且还附和说,当时清政府视台湾为“可有可无的化外之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统一既包括两岸法律形式上的统一,也包括统一后的有效管治及融合。“一国两制”香港经验主要表现为我国将长期与祖国隔绝的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在香港地方治理实践中取得的独特成果。其核心在于,以“地方行政区域”为基础,以“地方治理”为主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国家治理理论,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镜鉴。因此,借鉴“一国两制”香港经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必须明确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应确保爱国者在“地方事权”范畴内主导台湾治理,并以“一国”为前提构建统一后治理台湾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台湾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特别是一个宪法问题。“宪改台独”已成为“台湾法理独立”的主要形式。从大陆方面而言,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何有效适用于台湾地区的问题。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和公民统一台湾的义务,以及和平统一台湾的机制和运用非和平方式统一台湾的途径,是目前“反台独”斗争的基本法律依据。因此,我们不仅在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斗争中必须以宪法为基本依据,而且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宪法和法律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两国论”不但有特殊的背景,而且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值得忧虑和警惕。但是,台湾的安全与稳定,台湾民众的福祉皆系于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因此,虽有人妄言修宪定国,却未敢冒险付诸行动;各“总统”候选人在竞选白热化之际打“两岸关系”牌,恰恰说明了台湾民众对“两国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7.
1999年 7月 9日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严重影响两岸关系逐步缓和的格局。“台湾法律地位”也再次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一、关于“台湾的法律地位”2 0 0 0年 5月民进党执政以来 ,陈水扁政权实际上仍坚持着“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一自李登辉时期业已形成的立场 ,仅仅是因大陆和国际压力 ,较为收敛而已。其应付大陆统一谈判呼吁的四张牌是“对等、民主、和平、人权” ,后三张牌都是为谋取其“对等”地位服务的。唱“黑脸”的吕秀莲则又一次跳出来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不能简单的将之看成早已驳倒批臭的陈词老调 ,吕秀莲的这一手可…  相似文献   

8.
国际组织供资料 台湾童妓有七万 台湾有红灯区,世人皆知,台湾有童妓,不足为怪,但当一国际组织提供资料称台湾“至少有7万名童妓”时,则吓人一跳。 最近,一个简称为“终止童妓运动协会”的国际组织提供资料称:童妓,印度有30到40万,菲律宾有10万,斯里兰卡有3万,泰国则高达200到300万,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是“至少有7万”。无独有偶,以17种语言,42种  相似文献   

9.
近日,台湾“副总统候任人”吕秀莲,撕下了“竞选”时“不搞台独”的暖昧伪装,露出了“台独”死硬分子的真面目。她公然不顾民族大义,大放厥词:“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这个女人何以如此嚣张,走火入魔?这与她五十余年的成长经历与一贯言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论对我国台湾地区判例制度的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台湾地区判例制度概论我国台湾地区法律制度属大陆法系。在认识到大陆法系成文法传统之局限性的基础上 ,现在台湾学者大部分承认判例之拘束力 ,这与台湾地区在法律之中对判例的确认是不无关系的。台湾“宪法”中并无判例的规定。在台湾 ,判例是判决先例之简称 ,依照其“司法院变更判例会议规则”第2条第2项之解释 ,是指 :“经采为判例编入判例要旨 ,呈奉司法院核定者而言。”由此可见 ,能被采为判例之判决是指“最高法院”各庭审理案件时所做的判决 ,而且还仅仅限于“呈奉司法院核定者”范围之内。台湾“法院组织法”第25条规定 :“…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商法”历经多次修法,均未实质改变承运人责任机制.为应对国际海事公约就承运人立法之趋势,考量《鹿特丹规则》的创新制度,完善海事法律体系,更新海商法律制度,台湾“海商法”启动新一轮修正.台湾“海商法”的最新修法,将保持与民法体系的统一性和相关性,充分尊重海商法的特殊性,追求船货利益的重新衡平,以海上货物运送为中心,保障海商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统一,规范海商法律用语的内涵,使台湾“海商法”的内容具有合理性、明确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熟悉台湾政治操纵司法的人,都会认为特侦组在开创台湾司法的历史,把涉嫌贪污的陈水扁扣上手铐,是谱写“中国人政权历史的新一页”。而陈水扁作为政党轮替上台的第一位“总统”,也将是台湾史上最大的贪渎犯,他的最后贡献恐怕就在于留待“有用之身”,作为台湾的民主化、法制化的标本,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3.
<正> 1986年3月,台湾国民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国民党主席蒋经国迫于岛内民众及各种政治势力的“政治诉求”、大陆和平统一政策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冲击,以及国际“民主潮流”的压力,为谋求其身后台湾政局和国民党政权的稳定,提出了包括“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充实中央民意机构”、“地方自治法治化”、“党务革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下的若干宪政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昌富 《政法学刊》2001,18(2):30-32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给我国宪政理论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一国两制”的宪政涵义,“一国两制”与宪法的关系、“一国两制”与港澳基本法的关系、宪法与港澳基本法的关系等,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不仅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而且能够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台湾“公平交易法”于1991年元月经“立法院”三读通过,同年2月4日公布,并于翌年2月4日付诸施行。该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标志着台湾经济管制时期的结束、真正自由竞争的来临,而且对岛内各行各业的企业营运和产业的政策、经济环境及产销习惯等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对台湾《公平交易法》的了解和研究,进一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由于台湾官场腐败,“金元政治”的弊病一直未能解决从而不断引起朝野的抨击。广大民众强烈要求反贪肃腐,端正政风,实行“阳光政治”。顺应这种要求,今年6月15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并于9月1日开始实行。该法被舆论界称之为“阳光法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独分子的“法理台独”愈演愈烈。前不久陈水扁的“废统”闹剧又引起两岸形势紧张。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无论是从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层面分析,法律手段都是解决台湾问题以和平统一祖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法学》1991年第3期刊登了赵秉志、余欣喜的《我国海峡两岸刑法典分则的比较研究》一文,文中认为“台湾刑法分则条文前均冠以明确的罪名”,而且认为“对台湾刑法典分则中载明罪名的立法方式,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事实上,台湾刑法典在制定和颁布时在分则条文前并没有标明罪名。我们经常在一些“六法全书”(并非所有的“六法全书”)上看到的刑法分则条文前所标明的罪名并非立法者所为,而是“六法全书”的编纂者  相似文献   

19.
在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台湾的某些媒体以及某些追随“台湾”主张的文人政客纷纷出面为“两国论”粉饰,称“两国论”是有充分的政治、历史及法律依据的,甚至有人撰文称“两国论禁得起国际法的检验”。然而,事实和法律都证明,他们所谓法律依据不过是对某些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曲解或断章取义,根本就站不住脚。一、“独立的政治实体”不等于主权独立的国家“两国论”者的所谓论据之一是,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隔海分治,互不隶属,台湾当局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  相似文献   

20.
畏罪劫机到台湾寻找“自由”、“幸福”,孰料在台岛的铁窗下消磨了自己4年青春年华。1998年11月20日,作为被台湾首次遣返大陆的劫机犯,黄树刚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劫机罪判处20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