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初的礼制设计,"子"爵是小诸侯的爵位,春秋时代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都被华夏大国贬称为"子";而华夏大国公卿,政治地位与这些子爵诸侯相当,因此也被称为"子","子"遂有尊称之义。《论语》中孔丘被尊称为"子""孔子",与他的男子性别、道德学问、圣人地位、弟子尊敬均无任何关系,惟一相关的就是他的官职:孔丘当过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孔丘称"子"现象至少折射了周礼三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华夷之间,显示了华夏民族强大的文化优越感;在华夏内部,显示了大国自豪的实力优越感;在君子之间,则显示了官本位的价值观和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
3.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4.
曹光天 《前沿》2013,(13):56-57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天”是具有人格神特征的,它外在于并高于入的自在地主宰世界的“天”,它与儒家心性论传统中内在于人的义理之“天”同时并存.《论语》所说的“天”,既有人格神的天,又有义理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的天、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天、天丧予的天即是“准人格神”的天,而性与天道的天、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即是义理的天.  相似文献   

5.
6.
7.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位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摩崖为中国现存汉代摩崖精品和甘肃摩崖文化遗存的代表,在国内外有广远的影响,对其本体的文化研究正逐步走向更细微的方面,但对《西狭颂》摩崖古代题记的研究还有欠缺。一些过去无考的相关人物,如北宋僧智诠、滔山僧思苻,明嘉靖官员甄敬、冯惟讷,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必要补说辨明,这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西狭颂》的文化经济价值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9,(7):54-54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  相似文献   

10.
宗法制的完全建立和充分成熟无疑是在西周,它同时是父权学说的形成时代.考察《周礼》女官制度在殷周巨变时期周政对源自商代的女官制度的改造过程可以知道,地位崇高如王后等女官在当时仍负有广泛社会职责,同时在宗法——父权制笼罩之下女官正在丧失其地位与权力,步出其曾拥有巨大影响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读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咱们又相聚了。上次刚刚说过春和景明、外出踏青,如今已是阳光灿烂、鲜花直开了。就像《论语》中的一句话:“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就是说,孔子站在岸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一般,日夜不停地流淌而去,概括得实在精辟。  相似文献   

12.
"乐(le)"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论语》首章首篇就开篇言"乐",《论语》全书亦反复出现诸如"喜"、"说(悦)"等"乐"的语言家族。孔子之"乐"的独特性在于"我"与"所乐之事"之间"爱"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爱人的快乐、爱自然山水的快乐以及爱道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乐"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应当受到"中庸"之道的规约,即"乐"当适度;同时,对"乐"应当有所区分,不仅要区分"益乐"与"损乐",还应处理好"乐"与其对立面"忧"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正确把握孔子的快乐观。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爲,可谓好学也已。《论语》什么叫深度?深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后,可以引领新的方向,看到更深远的图景。丘成桐。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反映出的社会伦理变革有:等级制度被打破,人们突破了生活中的诸多条条框框;伦理观念由“务虚”转向“务实”。人们开始重“功绩”,轻“祖荫”,礼仪形式由“繁”化“简“,人们的观念由维护“礼仪”转向维护个人利益等。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与思考》2009,(19):2-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说来也巧,孔子《论语》里这句表述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话,用来总结共和国成立后的历程,居然也是那么的妥帖!这其中的巧合,让人感到了某种玄机,某种奥妙。  相似文献   

16.
重要言论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我以为是伟大而震撼人心的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7,(1)
周礼在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史上是一次伟大创举。自周初周公旦制礼作乐,周礼在西周社会得到大力推行。周礼规范下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一派和谐与完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周礼慢慢由兴转衰,具体表现为:民间大量男女自由相恋对礼教的突破,特别是统治者内部自身的腐化,破坏周礼的行为日趋严重。《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便生动地反映了周礼这一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其中,婚恋诗由于自身的地位,在反映这一历史状况时又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礼仪的贫困     
礼仪之邦,这是国人妇孺皆知的一个老词。忙里偷闲,我去了一趟邦之上源,在中华文明的巴颜喀拉山底逡巡远足,寻找它诞出的温床。眼前铺开的,是三部经典:《周礼》《仪礼》和《礼记》,构成了中国礼仪的起点,也是巅峰。山很高啊,攀爬不易,佶屈的小道没有相当的耐力无法走通,聱牙的路障需要足够的耐心一点点咬嚼。当初这些都不过是教材教辅式的普教读物,而今俱已壁立千仞,让人望而生畏。文言和白话,划开了两个时代的楚河汉界,想要越界,  相似文献   

19.
方亦雨 《创造》2007,(10):80-81
一年来,央视<百家讲坛>火了,于丹热了,<论语>热了,传统文化热了…… <百家讲坛>以自己的方式,紧扣人文历史,突出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亲近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需求,让学术文化走下神坛,走进普通人的身边,缩短了人们和那些经典文化的距离,让每个普通人真切感受文化,接受文化熏陶,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素面读孔子     
佚名 《民主与法制》2011,(33):71-71
今天读论语,《四书集注》让我们感受到朱子的中规中矩,博学勤思;《论语译注》让我们敬佩杨伯峻先生严谨雄厚的朴学:《论语今读》有李泽厚先生对时代的思考:《论语别裁》则分明是南怀瑾先生气贯长虹的风姿和气魄,有学者以学院异化的眼光吹毛求疵,可谓自取其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