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曦 《前沿》2002,(5):63-66
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 ,无效婚姻根据要件欠缺程度 ,分别归入自始无效和可撤销婚姻中。根据我国婚姻家庭领域的具体情况 ,对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应从婚姻无效的原因 ,确认婚姻无效的法定程序 ,婚姻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加以规定 ,以建立完善的无效婚姻制度 ,保护婚姻当事人特别是善意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传统,以及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全面展示了青海省HY县S乡的婚姻现状,发现当地婚姻市场已经失衡,男性婚姻挤压严重,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西北农村地区婚姻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3.
赖晓凡  刘晓  向月波 《前沿》2011,(4):71-73
法律学家认为,婚姻是由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结合,是以男女两性关系为基本内容并为一定社会所认可的一种社会关系。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婚姻的目的、婚姻资源稀缺性、婚姻的成本与收益、婚姻的效用、婚姻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代单身群体的大量出现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打工青年跨省婚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关注打工青年的跨省婚姻现象,从其表现形式、发生机制和基本特征出发,来探讨跨省婚姻具有的社会意义.认为,跨省婚姻一方面具有西方婚姻革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使得婚姻在村庄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逐渐衰减,这种双重特性提醒人们,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农民婚姻生活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婚姻是每个人的事情。古往今来,关于婚姻的论说举不胜举,但有关婚姻契约的话题却有些少见,而具体阐述婚姻契约关系的文章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婚姻完全寄托在社会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救济上。笔者认为,在社会制定婚姻法律制度保障个人婚姻权利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每个人更应该认清婚姻的本质,正视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义务,对自已的每一个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认真对待(或者经营)自己的婚姻。本文就是从社会契约(本文所指社会契约都仅指民商事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婚姻关系。笔者认为,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既有作为契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时,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它于无形中制约着婚姻中的男女,这种制约导致了许多规避婚姻法律的社会现象,因此,笔者强调,婚姻契约关系应由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合作婚姻(又名形式婚姻)是两个非异性恋者(男同志和女同志)协商的异性婚姻.自2005年以来,合作婚姻的流行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但仍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20位已进入合作婚姻的男女同志,跨越中国南北五个城市,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进入合作婚姻的动机和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实践家庭和性别的.本文将运用孝道与亲密关系、同志研究的理论,分析男女同志是如何面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的忽视和制约,理解他们的身份角色和实现他们的社会与个人欲望;以及合作婚姻的流行对于进一步理解性与性别、家庭与婚姻,和中国以至于东亚的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策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蒋德翠 《人民论坛》2012,(20):120-121
中越边界的跨国通婚十分普遍,然而,这些跨国婚姻大多都是非法的,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如影响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嫁入中国的越南妇女的权益保障,不利于边境社会管理等。因此,有必要对中越边界的跨国婚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究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非农产业对农村妇女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都市聚集了大量农村女孩。这些浸染现代城市文明的都市农家女首先面对的是婚姻选择。城乡婚姻观念和现实环境差异强烈地冲击着都市农家女的婚姻动机和行为。文章通过对都市农家女婚姻动机、不同动机下的婚姻行为模式的分析,考察农村妇女就业社会化对婚姻动机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婚姻行为模式对传统社会、传统文化和农村家庭决策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山 《小康》2009,(5):84-86
在这一个个婚姻故事的背后,除了隐藏着些许无奈、痛心之外,更多的是悲伤。或许爱情真的会在美国的空气中变了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村庄被纳入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婚姻市场,沿海地区农村一批年轻女性嫁往经济相对发达的海外,但她们中的多数并未过上预期中的美满富裕的生活,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表现出双重的依附性,同时她们既无传统宗族势力的庇佑,又无娘家的支持,结果常常呈现出贫穷与屈辱的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1.
贾静 《青年论坛》2003,(5):102-103
传统“婚姻”概念是指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越来越多特殊的婚姻问题得以涌现 ,如变性人、同性间的关系等 ,对此是否能称之为“婚姻” ,我国无明文规定 ,各国对此观点也不尽相同。笔者统称这些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婚姻为“特殊婚姻” ,仅作法律意义上的前瞻性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年白领"婚姻等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键 《青年探索》2002,(4):28-31
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严重,存在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婚姻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价值观的冲击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现代都市有相当多的青年白领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都有了新的特征他们已达婚龄,也具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条件,却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暂时不结婚的状态,即“婚姻等待”,从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新的思想观念和婚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婚姻的胃     
泓秋水 《今日广西》2008,(13):71-71
朋友是一位生意人,婚前生活极没有规律,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饭吃下两只烤鸡。问他,不饿得难受吗?朋友拍拍肚皮说,还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呢!再问,胃受得了吗?朋友再拍拍肚皮说,不怕,咱这是铁打的胃!  相似文献   

14.
张清  姚雪莹 《思想战线》2007,33(2):101-107
自1791年法国宪法宣布“法律上承认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以来,虽然在形式上,婚姻具备了契约的特征,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完全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在婚姻契约中男性任意支配女性的传统和行为,阻碍了两性关系的发展。于是,新型伙伴关系社会模式的建立就有了现实基础,它展示的是平等、和谐、宁静和非暴力的生存状态,其婚姻结构也趋向一种互动的友好关系,基于两性合作、互补的快感,使爱成为生命中最神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16.
赵芳 《人民论坛》2011,(10):202-203
金一的婚姻思想,比如婚姻之前男女关系历史和婚姻历史的划分;人类婚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婚姻;对中国的媒妁、卜筮、金权之婚的批判等,在其妇女解放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对爱的力量的泛化、对再婚和妾的歧视等也暴露了他的婚姻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我国婚姻法制度的预设前提,也是婚姻法力求实现的目标。然而从婚姻制度的实践来看,这样的婚姻制度并不足以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和谐,而契约制婚姻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志学  易训芳 《前沿》2012,(16):13-15
一战期间,法国女多男少的现实、华工对配偶的需求促使不少华工与法国妇女结为夫妻,而法国政府错误的婚姻政策及急功近利的遣返华工政策又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北洋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的伦理秩序及与法国的外交关系,采取了限制华工婚姻的措施,但受制于其法律制度的自相矛盾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秀文 《今日广西》2007,(17):57-59
回顾过去这些年的婚姻经历.我仿佛一直在寻觅一双舒适的鞋子。第一次,年轻气盛的我刚刚步入人生的旅途,突然被鞋里的沙砾硌了脚,我草率地连鞋子一起丢掉了:第二次,我决心老老实实做守望女人,怎奈鞋子好看而不好穿,我在痛苦不堪中忍痛割爱:第三次.旅途的风雨锤炼了我的身心,我也再次得到了一双鞋子.穿上去的感觉是温暖而踏实.  相似文献   

20.
曹德旺 《今日广西》2014,(10):32-32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