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大斌 《前沿》2013,(8):58-59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生命伦理学,到现在为止,生命伦理学虽然在我国仅仅发展了四十来年,但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引入的时候忽视了我国与国外实际情况的不同,忽视了我国生命伦理学与国外生命伦理学的不同,因而其自身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对中美两国的生命伦理学进行论述,对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真正创新与独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重影响原则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情境权衡原则。这一原则本身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对于这一原则的讨论逐渐转向了义务论的方向。双重影响原则主张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可预见伤害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主义的不足。意向以及意图和可预见之间的道德相关性是双重影响原则的理论基础。尽管这一原则本身存在着诸多争议,但这无疑是解决某些悲剧性道德困境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3.
任嫦勤  李明 《岭南学刊》2011,(5):110-114
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文传统资源,儒家伦理在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的同时,由于儒家伦理的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儒学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贡献也是有限度的,需要对其给予现代性转换,儒学与当代生命伦理学才有进一步会通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传国事件”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传国事件"引发的一系列风波已经过去,但其背后生命伦理学所广泛面临的困境却依然存在。干细胞治疗、辅助生育技术等领域的不规范现象,仍在不断挑战生命伦理的底线。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以西方有关生命伦理的法案为样本,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的生命伦理法案,并以此来规范、引导我国医学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并不总是崇高的。科学一旦和各种私利挂上钩,崇高很有可能变成卑鄙,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可能会给人类更大的伤害。科研人员的研究也需要遵循生命伦理规则。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哲学最具特色又最遭非议的是他所提出的悲观主义理论.其理论的形成,既受他所生活时代的影响,也是他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的认识和感悟的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伦理分析,以揭示其理论实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丽琴 《传承》2009,(10):94-95
叔本华哲学最具特色又最遭非议的是他所提出的悲观主义理论。其理论的形成,既受他所生活时代的影响,也是他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的认识和感悟的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伦理分析,以揭示其理论实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钟毓书 《求索》2022,(2):94-99
麦金泰尔对康德伦理学的批评可能存在误读。麦金泰尔批判康德拒斥幸福概念,但康德只是认为幸福不能成为伦理学的基础;麦氏认为康德对待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既有拒斥又有支持,但康德的目的论却并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康德突出了理性存在者的特性;麦氏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是逻辑空白和形式主义的,但忽略了具体的道德律令间会存在冲突。面对冲突,应基于具体情境,作有差别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是历史的主体,正是人的主体性活动,创造了历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现代管理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重视人的管理,强调研究影响动机模式的因素,已是国际性趋势。伦理道德的功能既在于协调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站在20世纪之末眺望未来的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领域,几乎可以断言,应用伦理学将是最受人注目,也是最有可能取得显著进展的学科之一。伦理学天生就与应用具有不解之缘。这是因为,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从本质上就是以“实践——精神”方式把握世界,是研究人的实践理性的。大家知道,在古代希腊,第一个写出《伦理学》的亚里士多德,就是结合着当时城邦的政治体制、心理和教育等实际问题,特别是围绕着人生幸福这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伦理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西方,伦理学发源于古希腊,真正给出“伦理学”这个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并写下了人类第一部有严密体系和明晰概念的伦理学著作。在中国,“伦”和“理”的概念早在商周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伦理”二字首次出现在西汉的《礼记》中,“伦理学”这一学科范畴却是19世纪由西方引进、并经与中国传统思想对照而最终形成的。上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伦理学家对伦理学的实践意义兴趣倍增,到了上世纪下半叶,对各种实际道德问题的研究蔚然成风,变成了伦理学发展的主旋律,应用伦理学逐渐成为伦理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伦理学本质特征和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的分析,进而提出笔者对于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盛丽 《求索》2010,(2):91-93
认识论维度下的现代性哲学体现在主客体分离、工具理性及普适的先验性上,这在根本上导致了包括公正伦理学在内的契约论封闭体系及其道德困境。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关怀为理论预设,基于对现代性哲学的反思和批判而主张联结与关怀、道德体验和情境主义下具体他人的实践伦理,从而为现代性伦理困境提供了一剂解毒剂。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必须从各地农村具体实际出发,在做好充分准备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终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1月20日,距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还有一天时间,大部分港澳委员及海外顾问已提前抵达北京。下午3:40,由于飞机故障,来自南非的北京市港澳台侨工作顾问仲跻德历经24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踏上了北京的土地。除了旅途疲倦,有些委员还因事务繁忙不得不在全会期间多次往返于京港两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但他们都表示为了北京能发展得更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辛苦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认真履职的人大代表越来越多,他们既是民意的代表,也是民怨疏通的渠道。怎样才能履行好代表的职责?是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必然要追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舍勒与叔本华在伦理学的建构上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把为伦理学奠基视为其伦理学的首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又必须首先对康德伦理学进行批判。其批判的目的,就是要解救陷入形式主义困境中的伦理学,消除形式与实质、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紧张或对立。舍勒与叔本华都清楚认识到,正是康德哲学的影响和自然科学的进步,有力地证明了伦理学或道德的原有支撑物己经腐朽。本文将对舍勒和叔本华在这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与比较,阐述舍勒在其"情感先天论"基础上对叔本华的同情理论所进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发展伦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之本质"时指出:技术时代的"危险"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作为此在的解蔽之"命运".由于技术这种解蔽方式遮蔽了其他方式,因而此在的"存在"被遗忘了.这种回到人的本质处去思考技术的做法,对发展伦理学的启示在于:生存危机并不在于技术本身.发展伦理学不直接批判技术,而是以发展观问题为核心,对人类自身行为根据进行价值批判.  相似文献   

19.
自出生之日起,他的命运似乎就注定是个悲剧──脑瘫:头部歪斜,四肢痉挛,口齿不清,连吃喝都不能自理。然而,这个名叫刘洪的重度残疾青年,却写小说、出诗集、上大学、办网站、搞发明,不断创造着奇迹。因为他对生命有个承诺。  相似文献   

20.
胡川宁 《思想战线》2024,(1):150-163
为解决私法制度在面对扶养义务人死亡风险时的失灵问题,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诞生伊始就涵盖了遗属抚恤。我国劳动保险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非因工死亡参保人员遗属设立了抚恤制度。然而,这种劳动保险遗属抚恤制度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亟须探索建立一套新型社会养老保险遗属抚恤制度,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功能,实现死亡风险的社会化治理。其主要特点包括:制度模式上统一于由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负责提供资金;遗属范围上与民法扶养义务人的范围保持一致;抚恤金申请上以遗属有抚恤必要为前提;死亡事由上具有无条件性;待遇标准上实现对民法扶养费的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