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部门是党委主管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职能部门,其重要职责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切实保证决策的执行。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决策的公正性,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这是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有力武器。要有讲真话的勇气。现实中,有的人主观上想讲真话,客观上又怕讲真话。一怕得罪领导,影响个人升迁;二怕得罪群众,影响人际关系;三怕捅娄子,影响正常工作。因而信守“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准则,遇事看风使舵,对干部评价一味迎合领导,其结果必然与公道正派相悖。因此,坚持公道正派必须把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摆…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现实中,由于有的干部对待公开选拔存在一些不正确甚或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公开选拔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怕”: 一怕不公正。有的干部认为选拔领导干部有“暗箱操作”现象,公开选择也是做样子,走形式,赶时髦,其实领导早已“内定”,自己参加也是给别人垫背。 二怕去竞争。有的干部平时不认真学习,自我感觉无竞争实力而“怕”竞争;有的干部习惯于跑关系、找门路而不愿去竞争;更有的干部缺乏远大志向,图安逸、图享受,认为自己干到这份上就不错,何必再自找  相似文献   

3.
政绩本来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陷入了“政绩误区”,如有的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乱铺摊子,搞“泡沫政绩”;有的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那一套,玩数字游戏、文字游戏;有的投机取巧,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干什么。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深入到农村基层调研,发现基层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不少干部作风不纯、作风不正。我认为,这其中,基层的混干部、官干部和漂干部实在是要不得。混干部要不得。有的基层干部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串门子,干私事,甚至打麻将,将工作搁在一边;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干实事;有的争权夺利,讲关系人情,不讲原则。官干部要不得。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  相似文献   

5.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是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最近一位地方领导同志提出: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这一形象的提法引人深思,因为现实中,我们或许不缺“老黄牛”式干部,却鲜有“狮子型”干部。  相似文献   

6.
现在,在少数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在上级领导机关为自己寻找所谓的“靠山”。有的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不是扎扎实实工作,而是通过老乡介绍、朋友撮合、与领导干部子女套近乎等手段,拉关系、拜门子,想方设法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有的转弯抹角认亲戚、拜“干亲”、攀大树,千方百计与领导干部拉上超出工作关系之外的关系;有的走上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后,不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迅速熟悉地方情况,而是研究起“人际关系学”,四处活动,频繁出入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家里,或直接或迂回地寻求“关照…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干部素质要求是单一性的,是指令与执行的夫系,上级机关、部门下达指标任务,下级企业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就行了。很少有横向联系。如今,是币场经济,是多元性的,干部需要纵观、统揽经济全局,掌握整个市场的信息与动态,研究发展经济策略。市场经济多元性特点,决定了干部在分工上是交叉的,在工作联系上是相互渗透的,在工作程序上是“立体”的,干部的本领必须是一专多能的。但这种“多能”绝不足“为全油”式的干部,而是精干高效的多面手。例如有的干部懂得几种业务,有的既懂经济,又会政治,有的既会做领导工…  相似文献   

8.
<正> 会议太多,几乎成为社会公害。近几年来,填平“会海”的呼声很高,各地也纷纷制定了精简会议的措施,有的省甚至还颁布了“禁会令”,但至今收效甚微。各级干部仍然身不由己地奔波于各种会议,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叫苦连声。精简会议为什么这样难?有的同志说,根本原因是各级机关的思想作用和工作作风不够端正。而笔者却感到,关键是我们的工作制度、领导制度有问题。长期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实施领导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会议领导制”.此制不改,会议太多的痼疾就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9.
基层团组织是青年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层。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年工作的开展与共青团组织整体建设。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团的基层组织为单纯完成上级目标考核或及早突出“政绩”,短期化行为明显:有的团干部为“显山露水”,投领导所好,热衷抓迎合上级口味的工作;有的团干部喜欢作表面文章,单纯追求能够“立竿见影”的“短、平、快”式工作;有的团干部把工作的重点仅放在搞“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或工作仅仅是不讲求实际地“搭花架子”;有的团干部自身对共青团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缺乏爱职奉献精神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恶语伤人。其实,美言“捧场”也可伤人,有时不在恶语之下。诚如鲁迅先生说过的“毁或无妨,誉倒可怕”。 现实生活中“捧场”并不罕见。如有的人对领导是“三分成绩讲七分,两成事实夸成八”;有的人一味贬低集体和群众,抬高领导,把集体的智慧说成是领导个人的才干;还有的人费尽心思投领导所好,上面喜欢什么,他就奉承什么。 我们之所以要警惕“捧场”,在于它华而不实,会使人陶醉于颂扬之中,忘乎所以。君不见,因为有人“捧场”,有的干部不知不觉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省委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许多人都处于知识不足的状态,真正有知识储备的人很少。有的人在吃老本,有的人靠“现买现卖”,有的人则早已“透支”且“负债累累”。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学习,要把学习当作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的干部。  相似文献   

12.
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负有依法参与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职责。据了解,从人大代表履行监督工作职责的情况来看,有些人大代表把法律关于代表职责的规定置于脑后,“前怕狼后怕虎”,考虑自身的利益,迎合一些领导和被监督对象的“口味”,做“老好人”,当起了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有如下各种:有的虽发现被监督对象存在违法乱纪或者错误决策之类的“毛病”,可又担心成为众矢之的的“离群”“出头鸟”,于是就“合群”地跟着他人言其他,对那“毛病”不予声张,更不“对症下药”,成为“随大流代表”;有的明知“上司”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06,(11):49-49
山西省平陆县民政局杨引鸿认为,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培训,是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有的农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各级领导着眼农村的长远建设和全面发展的全局.着力解决农村“两委”干部按制度抓建设、执政为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两委”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农村工作头绪多、个人农活繁忙.农村“两委”干部真正坐下来看书学习的时间较少。在进行农村“两委”干部培训时,首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作为农村“两委”干部学习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干部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可以把干部的“不舒服”“不适应”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面具型”干部和“走秀型”干部,表态多、调门高,实则行动少、落实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懒惰型”干部和“佛系型”干部,对新形势、新变化和高标准新要求认识不到位,思想懈怠,习惯于“等靠要”;“焦虑型”干部和“蛮干型”干部,因能力不足或对工作过于自信而致工作方法不得当,达不到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最近指出: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片面强调才能、重才轻德,忽视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有的干部“带病”上岗,刚刚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一查早  相似文献   

16.
笔者先后在不同类型的机关工作过十几年,工作中接触过大量的文字材料,时常发现不少材料空话套话连篇,以至通篇读下来,竟昏昏然不知所云。某单位领导所作的年度工作报告共分八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都是“加强……”;某部委一份几百字的局级干部考察材料竟然3次出现“立场坚定”;有的领导干部甚至热衷于文字游戏,每次做报告都要拼凑成诸如“一个目标、两项计划、三条措施、四个步骤、五项任务……”之类;有的干部行文喜欢大排比句,看起来似乎很有文采,其实说了一大堆废话。凡此种种,姑且归之为“新八股”。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做了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系统条件-过程机制”的二维分析框架,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系统环境下,有的地方在基层治理方面没有创新,有的地方则持续创新。研究发现,社会问题与政治环境等系统因素是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充分条件,过程机制才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对地方政府内部运行的深度分析展示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内驱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内部存在党委领导与中坚干部的交互强化机制,党委领导主动改革、中坚干部发挥创新倡议与政策链接的作用,使得地方政府持续创新充满能动性;二是政治保障机制,创新机构化与制度化保证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方向;三是正向反馈机制,创新获得的效益形成持续创新的激励;四是渐进累加机制,各类主体形成行动惯性,使得创新中断或退出面临沉没成本。其中,前两者反映了“政治赋能行政”的逻辑,后两者体现了“社会双向激励”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黄达明 《现代领导》2008,(11):28-28
当前,在干部教育管理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传统观念仍相当普遍,有的领导往往只重视干部考察选拔,而忽视在干部长期教育管理上做文章。实践证明,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就显得越为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9.
当前,县区各部门的一些干部对于到党校参加培训态度冷淡,热情不高。其主要表现是: 1认识偏低。有些同志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只有干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干是实的,学习、培训是虚的,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以干代学。有的部门领导或因经济效益不佳或因工作忙而不愿在干部培训或提高干部的理论素质上投资,认为干部现有的知识“老本”还能应付“一阵子”,不必着急培训。  相似文献   

20.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