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视野下的警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公开制度创建之初并无来自法律法规方面的压力。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确立后,警务公开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公开工作理念、公开工作机制和救济制度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均对警务公开产生深刻影响。公安机关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明定公开范围,优化公开方式和程序,完善救济途径,并进一步夯实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以此来推动警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2.
政务文件公开是加入WTO后的必然趋势,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必须尽快制定《行政信息公开法》,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要规范文件制定行为,建立专门的政务文件公开工作机构;建立政务文件公开的责任追究制度,确定公开程序和公开方式。要公开政府有关决策性文件信息;公开所有法规、规章文件;公开行政标准文件;公开政府办事程序和操作规程;公开有关办事结果文件。  相似文献   

3.
田少婕 《传承》2009,(12):120-121
我国政务公开法治化发展中存在着政务公开的主体具有局部性、公开内容具有选择性、公开程序机制不健全、公开救济机制缺乏等问题。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政务公开各部门职责;规范政务公开的程序;扩大政务公开的主体,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完善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信息流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非有四支不可或缺的相关信息流,包括政府间的内部公开信息流、公众间的外部公开信息流、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主动公开信息流和公众向政府申请信息的被动公开信息流。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其实是一支主动公开信息流,是我国开展近30年的政务公开工作一贯做法的延续。开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条的立法目的,其中一个就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济南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民政政务公开工作,通过拓宽政务公开渠道,丰富政务公开内容,强化社会参与,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立体公开、全面公开、主动公开、规范公开。  相似文献   

6.
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有两种:自愿的公开和无意的公开。在尚未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古代,自愿公开个人财产的官员毕竟是少数,而大量存在的财产公开方式是那些被称为身后财产的公开。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公开方式,都是在颂扬廉政,警戒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7.
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政务公开的原则、制度、重点、载体等方面,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8.
罗军  高建军 《前沿》2013,(16):32-34
高校党务公开是指我国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将相关党内事务进行公开的活动。运用现代信息传播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高校党务公开的路径选择和实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新时期下高校师生对党务公开的现实需求与实践反馈。研究表明:高校党务公开引入信息传播理论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党务公开的主体重视程度、公开内容的质量、公开方式或形式、公开对象的受众研究,公开效果的信息反馈是直接影响高校党务公开实效性的五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一飞  吕阳 《电子政务》2015,(2):101-113
电子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通过网络公开检务信息,是对检务公开方式的创新。电子检务公开平台的实践形态主要包括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办案流程平台、终结性法律文书平台、新媒体平台四个方面。电子检务公开对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效率、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提高向社会公开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检务公开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评估标准缺失、实质公开不足、未建立文书公开统一平台等问题。为了实现电子检务平台建设的正当化,要确立统一的公开标准,加大公开的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据《人民日报》报道 ,广东省高要市白土镇政府大胆推行“政误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批评监督 ,仅半年就公布了近年来因决策或管理问题而出现失误的 3件事 ,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白土镇这种自揭老底 ,知错即改的勇气和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政务公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还干部一个清白 ,给群众一个明白” ,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但目前 ,政务公开往往流于形式 :或者公开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不公开 ;或者能公开的就公开 ,不能公开的就不公开 ;或者只公开结果 ,不公开过程。这种公开…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在"四大公开"中,中国共产党把自身的党务公开名列首位,足见对它的重视。党务公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关注,期待它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工程。本文围绕党务公开的话题,阐述以下八点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上海市A区信息公开三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得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五年来以及《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破解之策就是改变传统思路,从信息流通这一全新角度系统改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这就要求将被动公开视为一种信息流,放在一国信息环境当中进行审视,并从主动公开、内部公开和外部公开对被动公开影响以及从被动公开本身角度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政务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管事,使国家机关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务公开的显著标志是使政府的工作如人力资源、城市建设、城镇规划、医疗保健、民政事务等进行分类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通过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途径进行查询、监督。一、重庆市统筹推进政务公开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说到对司法公开的合理控制,易使人联想到某种专制主义色彩,似乎在积极主张司法公开背景下来讨论对司法公开的控制不合时宜。但从司法公开的实践来看却具合理性。随着司法公开力度的加大,各地各级法院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推行阳光司法,如推行审判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上网、判后答疑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透明的需求。但在司法公开实践上大步迈进的人民法院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怎样避免司法公开中媒体对司法的干扰?如何在司法  相似文献   

15.
积极有效地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就必须摒弃把党务公开视为自找麻烦的错误观念,强化民主意识;把握党务公开的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内容;努力寻找党务公开有效的形式和程序以及科学的方法,注重实效;健全党务公开保障机制,顺利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斌 《公民导刊》2013,(4):42-42
审判公开是审判公正的重要保障,审判结果公开是审判公开原则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应该是相对的,应以公开为主、保密为辅。审判公开是追求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实施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更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推进诚信诉讼,普及公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申请"和公开诉讼的"第一案"揭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问题亟需厘清。首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具有主体、内容和形式三要素。其次,引起是否公开争议的几类关键信息应区别对待:历史信息一律公开、内部信息除特定情形外也应公开、过程信息一般不予以公开。再次,信息公开的例外规定过于粗糙,国家秘密的空洞漏洞应逐步填补,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认定标准有待发展和明确。  相似文献   

18.
治安警情公开是公安机关警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公民警务知情权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治安警情公开的范围一直以来缺乏明确的界定,在实践中对于哪些治安警情该公开,哪些不应公开往往把握不够准确,容易出现公开内容不当、公民个人信息外泄等问题,使公众无法及时获取警情信息,进而激化警民矛盾。因此,进一步明确治安警情公开的范围势在必行,需要通过厘清公开范围、制定公开的法律规范,完善治安警情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眼     
《创造》2013,(6):70
律师吴飞向国家邮政局和财政部申请公开邮政普遍服务基金信息的要求,遭到了拒绝。国家邮政局认为,公开此项信息的主体应该是财政部门。政府不能一直等着公民申请才进行信息公开,应该做到主动公开。当前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亟待改进,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首先需要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务公开法治化发展中存在着政务公开的主体具有局部性、公开内容具有选择性、公开程序机制不健全、公开救济机制缺乏等问题.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政务公开各部门职责;规范政务公开的程序;扩大政务公开的主体,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完善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