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星的遐想     
有人说90年代是明星的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这星那星层出不穷,真可以说是明星的时代了!最早是有歌星、影星,接着是舞星,后来是球星,再后来又有网星。就说歌星吧,还分为什么摇滚歌星、当红歌星、性感歌星。谁能否认90年代不是明星的时代!歌星、影星、舞星多了自然是好事,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表现,无可非议。但是,与此相对照,我倒认为,在其他明星辈出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上海如何展示应有的风采,全面体现“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既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还应有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融世博会于上海独特而优异的“海派”文化氛围之中,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精彩之笔。一、实现上海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同步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在于城市本身创新。“海派”文化是上海的独特资源,也是未来上海能够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上海文化创新要注重在“海派”上做文章。借鉴历史,对今天上海“海派”文化创新很有意义。现在上海“一城九镇”分别进行不同国际风格设计建设,是个很…  相似文献   

3.
谢川陵 《党课》2010,(2):110-111
中国人盖房子讲究风水,这是延续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便是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在建造房子时依然要考虑风水问题。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和新加坡,只要是有中国文化的地方,就会有人津津乐道地谈论高楼大厦的风水故事,就像英国人谈论他们的皇族和天气一样。  相似文献   

4.
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引起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享受、发展需求是现代人的基本需求.追求生活的情趣与生命创造力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目标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进行的,需求不同,价值评价就不同,人们的活动指向与获取方式自然也不同。所以,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须从了解人的需求人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三个不同的层次。所谓生存需求,指的是为维护人的生命存续、正常存在(而非病态)而产生的需求,包括温…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城市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社区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认识到,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城市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曾撰文指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不仅是上海实施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整体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上海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面向新世纪发展,在研究新情况、拓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再推进和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6.
陈馨懿 《当代贵州》2014,(27):62-63
正"谁是异乡人?我胸中满是贵州山水,受育于贵州文化,我是贵州人。"身在上海,心在贵州,李建忠做的不仅是餐饮,更是文化的传播。(受访者供图)自2001年创办以来,黔香阁就以"有文化味道的饭店、有个性的美食"享誉上海。有媒体评价,其形成的"黔香阁现象"多多少少影响了上海人的口味走向,甚至"引领了上海特色餐饮的华丽转身"。身为上海市贵州商会会长、上海黔香阁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忠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长江 《当代贵州》2011,(33):62-62
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大题目,包含着大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小到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广泛内容。不过,在我看来,无论哪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内核:文化心态。我有时想,文化心态就像一艘船。船有多大,就有多大的承载力。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应当解决的是文化承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性转折,启动了再就业工程 上海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上海纺织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曾经有过自己光辉的历史。从1949年到1996年上海纺织局创造产值6699亿元,利税828亿元(其中1981年一年就达到41亿元),出口创汇314亿美元。上海纺织局在自身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1988年职工总人数达到55.16万人,另有离退休职工27万左右,号称80万大军。半个世纪以来,上海纺织为上海稳定、为上海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上海的母亲工业。  相似文献   

10.
商代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王朝,商代的甲骨文虽然还存在郭沫若所说的不规范的“五花八门”现象,但如陈梦家所言是“已经基本定型”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从它初始起,就具有重人文的性格,至少从商代开始,就不只是单纯的巫文化,而是巫史文化,在巫之外还有偏重人文的史。商人尚敬的文化,不只是对上帝之敬,而是以崇拜祖先神为主之敬,正是这一包含人文因素的敬,才有接续商代的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礼乐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包淑芝 《世纪桥》2011,(1):19-20
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在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世俗程度、结构及表现形式、变革的性质和方式、家和国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权力崇拜和权威政治等方面的类似。分析中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从中寻求共同的发展与多方面的契机,从而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4月28日上午,禹州市颖川街道办事处东关社区文化大院内花团锦簇、彩旗招展,由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主办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该文化艺术节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以社区为阵地,以和谐文化为载体,为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入冬以来,农二师二十四团各连的"职工书屋"就热闹起来了,每天来看书和借书的职工络绎不绝。职工书屋藏书十分丰富,有种植、养殖、生活小常识、法制等方面的书籍,整个书屋充满了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县”处在宏观与微观管理的中间层次.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在整个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07,(1):19-19
20世纪末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趋势日益凸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多样。文化不仅广泛渗透到人类的全部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精神文化生产日益走上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思想文化和经济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内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无论是在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利用外资规模,还是在城市知名度、城市影响力上来讲,上海都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竞争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江泽民在十六大会议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再次殷切提出“上海同志必须要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7.
新华 《党建文汇》2006,(5):51-51
父母烦恼:孩子生活能力差 今年30岁的张琴,1997年从广州外语学院毕业后,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2001年,她随丈夫到了美国。2004年春,张琴一家三口回到上海。张琴发现国内的小孩子才两三岁就有学习负担.孩子们整天忙着识字、学琴,根本没有多少玩的时间。虽然有大人们宠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不少孩子显得孤独,内向,不懂得珍惜长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9):123-123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籍省市和农村人员到上海打工,支援大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已在上海落户的均为新上海人。”这曾是一个网民给“新上海人”的定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人的成分愈加复杂,更趋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实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要交出精神文明的满意答卷,就必须从上海地方实际出发,以立为本,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建设工作。至此,上海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相继出现。为之,我们要着眼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新战略,落实新措施,由此推进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成功经验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社会精神生活的丰富程…  相似文献   

20.
当代含义的不确定性 所谓“当代”,并非准确概念,就本文来讲,它是对90年代以来至今的文化经验加以描述的时间界定。仅就这点,学术界也未达成一致,众说纷纭。其实当代主要指称一个有相对稳定性的视点。进入90年代几乎可以常常感受到失却范式而焦点模糊的生活经验,在这种“逝者如斯夫”的年代,似乎确定性是可疑的。然而观念总以寻找确定性为使命,这是到目前为止理性文明的基本法则。只要现代性没有完结,人们就只能在诉诸理性的生活和知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