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以及取得的明显成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要求在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同时要做到不枉不纵,防止黑社会性组织犯罪认定的泛化.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务中对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法律特征的差异化解读,直接关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圈的大小.司法机关对于《刑法修正案(八)》所确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存在着诸多不同解读,并由此陷入了定性不统一的司法尴尬,解决这一司法困境的出路,或许可以尝试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升华解释,廓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内涵.对于实践中黑社会性质组织法律特征不明显的案件,应在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和犯罪组织的“公开性”程度,严格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一般团伙性犯罪的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3.
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方面的紧迫任务之一.根据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经验,应当在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基本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工作机制和立法完善三个方面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在政策方面,要根据犯罪特点灵活执行刑事政策,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政策和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管理对策;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对涉黑资产的分类处置模式;在立法方面,需要修改现行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民商事、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杨章杰 《山东审判》2004,20(1):34-35
黑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的犯罪集 团,是人类和平生活的一大祸患,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将 黑社会组织犯罪作为司法活动打击的重点予以严厉惩 治。在我国,尽管尚未发现国际典型的黑社会组织,但带 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大量出现,危害十分严重。因此, 研究这一犯罪现象对于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和处理该 类犯罪,准确予以打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恶势力日趋滋生曼延的态势,如何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迫在眉睫. 一、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一)完善黑社会性质犯罪立法 一是增设黑社会犯罪罪名.当前,我国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仪存在于<刑法>第297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且可操作性都不强.因此,从有利于打击和遏制黑社会犯罪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应当及时增加新罪名,使其具有适度的超前性,也使执法者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6.
方明 《广东法学》2002,(5):53-59
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黑社会组织、一般犯罪集团、恶势力、恐怖活动组织等相关犯罪组织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关键。从理论上研究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构成特征及相关问题,无疑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岳岩 《法制与社会》2011,(14):265-26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我国集团犯罪的主要代表,自从1997年刑法修订案以具体罪名确立于刑法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为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导致在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一般组织犯罪时出现争议,影响了共同犯罪研究的发展与司法审判的公正。由此可见,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严格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组织犯罪,不仅是我国罪刑法定刑法原则的要求,更是保障共同犯罪领域罪犯人权益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在近期全国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列为打击重点。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294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为了更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2000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无疑对于司法实践中审理此类案件,正确适用法律是非常有帮助的。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9.
梅传强  胡江 《现代法学》2011,33(2):98-107
现行《刑法》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理解和认定上的困难,已经不能适应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新要求,有必要重视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暴露出的刑法规定上的不足,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相关规定予以评述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当前,我国没有必要制定单独的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律。在修订《刑法》第294条时,应当区别对待组织、领导者和积极参加者、一般参加者,并设置相应的刑罚,同时应当增设第294条之一以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所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均应增设财产刑,并提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定刑。此外,不宜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规定为特殊累犯,而应当规定为特别再犯,并提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缓刑、减刑和假释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了刑法学与犯罪学意义上的界分,并采取后者的定义。其后在附带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分别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综合对策、立法对策、司法对策及国际合作对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从重从快"打击,为在检察工作中全面践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更好的惩治黑社会性质犯罪提出了刑事司法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12.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作为我国97刑法为实践需要新增的罪名,是我国现阶段黑社会犯罪的主要形态。但由于立法本身的不够明确和完善,司法实践在具体认定时常引发争议,使刑法的作用难于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主要从一则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内涵及司法界定,同时对司法实践具体认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论当前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才能对其进行强有力的遏制和打击。一、预防和控制的概念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是整个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组成部分 ,它从属于整个犯罪预防和控制 ,并与其有许多类似之处。但是 ,由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与其他犯罪不同的特点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 ,本文的论述 ,虽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总体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 ,但是 ,我们将主要论述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问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黄翀 《法制与社会》2011,(18):180-180
重庆打黑案的爆发,使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滋生发展,腐蚀党政司法干部,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蚀干扰基层政权组织。《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称不再要求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属性,没有“保护伞”也可以构成。那么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否需要“保护伞”呢,本文正是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严重危害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犯罪形态,近十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逐步活跃和蔓延趋势,这是我国以法律为主的社会控制体系功能削弱的结果.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法律的控制功能削弱是导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法律的控制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法律规范的疏漏和法律执行的困难上.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定罪量刑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树政 《山东审判》2007,23(1):93-96
黑社会犯罪作为一种理性化的高级犯罪形态,是国际上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是有组织犯罪最为典型的一种形式。我国刑法第294条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即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等有组织的上游犯罪、贿赂犯罪手段成熟、隐蔽。在侦查、指控这些犯罪时获取真实、稳定的证据是刑事侦查工作面临的一大困境,而有效的自首、立功制度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目前,"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作为避免取证困难的有效手段已为许多国家采用,从刑事司法理论角度看,我国有必要引进这一制度,同时应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广东黑社会问题再探:近年来广东反黑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已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形成一定的势力,为非作恶、贻害一方,严重地扰乱了当地的社会管理秩序和危及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日趋猖獗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广东各级公安机关都将”打黑除恶”作为重要的日常业务工作来抓,坚持日常业务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反黑工作原则,从严从重、适时及时地打击黑恶犯罪。我们在查证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应具体地内看其组织特征,外看其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其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