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     
《南风窗》2005,(10)
贵刊20周年纪念特刊的“独家策划”将笔墨触及散落在民间的瑰宝“少林功夫”,是一种勇气,一种回归。被尊为“国术”的中国功夫,其价值不只是《武林》等行业杂志的谈资。自1909年天津霍元甲在比武中大  相似文献   

2.
他的名字曾如雷贯耳。伴随着“睁开眼吧,挥手上吧”的激昂歌声,他叱咤风云的迷踪拳令国人看得热血沸腾!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一剧风行,使人们一夜之间都醒悟到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这一位爱国的武林豪杰。其知名度,正如某机构1987年在北京初中学生中所作的调查显示:几乎没有人知道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刘少奇等人的名字,知道周恩来的也不到50%,而初中生们熟知的人物就是陈真和霍元甲! 留在这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霍元甲”形象,其实等同于一位香港电视艺员的模样,因为,黄元申就是“霍元甲”的饰演者。只是没料到,  相似文献   

3.
张宏  张晨怡 《法制博览》2008,(15):22-26
霍元甲(1868—1910)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曾经让俄国大力士贝洛尼加登报认错,灰溜溜地取消“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称号,也曾经让英国大力士奥匹音慑于其威名,临阵不战而逃,还曾经带领弟子击败过十多个日本武士和柔道高手,其事迹在天津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而当年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以及电视剧《霍元甲》的公映,更是在海内外掀起一股霍元甲热潮。  相似文献   

4.
阿炳与梵高     
有一句老话: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为什么英雄的出处莫问?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就存在士族与庶族之争,门第观念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元思维,尽管有“唯才是拳”、“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因人废言”等主张来稀释这一思维的负面作用,但拦不住人们要去问英雄的出处.  相似文献   

5.
“乱世出英雄”,所以有些“英雄”有很喜欢“乱世”的。像俄罗斯的这几位大亨便是如此。据说,他们几乎有能力买下整个国家。又据说,在中国也大有一批十分仰慕他们的“后备英雄”。  相似文献   

6.
英雄     
未必是"没有英雄的年代"吴思先生在《出售英雄》的文章里极为朴素地讲述了中国人的英雄故事。他考察历史,以为对中国人而言,英雄乃是顺民向暴民转变的催化剂。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旧历二月,浙江宁波府鄞县的农民因两项土政策闹事,放火烧了宁波和鄞县的衙门。挑头反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在街头、公园、学校等公共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人物的塑像,那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些英雄当中,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的一角,矗立着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茅以升的全身铜像.茅以升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培养出炉的第一位博士,1919年一毕业就投入了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喝酒     
小时候听故事,就知道有"三碗不过冈"的好酒,而武松喝罢十八大碗,还能在景阳冈上打死吊睛白额猛虎。武松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豪饮也就被看做英雄行为了。上学以后,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更认为英雄和文豪皆海量。  相似文献   

9.
诸葛漪 《工会博览》2010,(12):41-42
一部《武林外传》,让人们记住了宁财神。播出3年来,不少年轻人仍对它爱不释手,看了又看。不过,宁财神如今开始改编《武林外传》电影版,还编写了话剧《鹿鼎记》、《疯狂的疯狂》、《21克拉》……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8,(11):39-41
生前寂寂,死后却经由特殊的经济与文化管径放大到了世界性的舞台,从一个普通的岭南武师,到被世人熟知的文化符号,今天,重新折回故乡的黄飞鸿已经不再是100多年前那个在佛山街头卖艺的艺人,而是作为具有世界性声名的乡贤名流,跻身到了在当地意义殊同一般的文化与传统象征——佛山祖庙当中。  相似文献   

11.
尊严的递减     
余远环 《法制博览》2010,(20):37-37
所谓生的窝囊,死的悲壮的,死后总容易引起们的同情,甚至是出格的美化,刺杀秦王未遂的荆轲,就是这种人。按照太吏公司马迁的叙述,他大抵也是个英雄。所谓失败的英雄,总格外会引起人们的同情,何况中国古代多的是这类失败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11,(15):5-5
很长一段时间,抗联英雄杨靖宇“自杀身亡”的说法一度占据主流媒体,延续了数十年,甚至连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样的权威机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是这样陈述的。  相似文献   

13.
何震 《法制博览》2009,(21):12-14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时世浮沉,大浪淘沙,风流俊贤,恒如沙数,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有英雄横空于世,挽狂澜于既倒,留美名于汗青,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增添了无限风景。期间出现不少老子英雄儿好汉前后相承代代进化的风流人物,例如孙坚和孙策、周勃和周亚夫、刘统勋和刘墉,同时也出现许多老子英雄儿混蛋代代退化的窝囊废物,有的生在帝王之家,有的出身贤上名臣府第。笔者粗读历史,特遴选一些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此类代表人物,以飨读者,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14,(4):14-14
<正>01 中国的医药问题英《经济学人》2月1日在媒体的报道和披露中,中国医生的形象已经从救死扶伤的英雄变成了逐利忘义的家伙。近年来,医患纠纷越发频繁,去年10月,至少就有6起可怕的暴力袭医事件,其中有一名医生死于非命。而2012年,袭医事件有11起,其中7人死亡。医患敌对的主要原因是医药界的腐败导致药价过高。预计到2016年,随着中国药品需求的扩大,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销售总额高  相似文献   

15.
《国际展望》2007,567(13)
中国人,请低头追寻被遗忘的抗战英烈地标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十周年。为了纪念那些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以血肉之躯筑就长城的抗日英雄,本刊编辑部特派出报道组,历时六个月,先后寻访了南岳衡山忠烈祠、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四川抗战纪念馆和张自忠陵园等数个抗战纪念地标。通过实地观察、拍摄以及采访,报道组全体一致认为,这些地方就是我们现代中国人应该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李莹 《南风窗》2010,(25):88-89
今天,藤泽作品又被称为日本中流社会的"疗伤文学",究其原因,在其虽为武士小说,却往往借助历史素材写生活日常事,精心刻画在组织中力保个性而存活的人物形象,由此,获得了特别是中流社会的共鸣与青睐。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99,(8)
《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尚在《中国计算机报》连载的时候,清华BBS(电子公告板)就收录了求伯君和柳传志两个人物放在其精华区里供网友赏读。所以,1998年9月,我一拿到《知识英雄》的样书,就在清华BBS上贴了一封征集书评的信。说心里话,我当时的愿望是想听到一些鼓  相似文献   

18.
姚宏 《法制博览》2011,(7):77-77
当下流行“拼爹”,老子英雄儿好汉。近日读史发现,在古代,不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而且儿子“英雄”爹也是“好汉”。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就有一群“好汉爹”,时人谓之“阿父党”。他们虽然都是老阿飞,个个为老不尊,但生出来的儿子却不是小阿飞,而是个顶个的真英雄,不是当朝一品宰相,就是战功赫赫的将军。“阿父党”的老大柴守礼更是了不得。竟然是当朝天子柴荣的亲老子,可谓子荣父贵。  相似文献   

19.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10,(16):43-43
估计您又该骂我丁:人家岳飞是南宋最优秀的将帅,是中国最著名的英雄,你不去关注他的抗金事迹和著名战例,管人家有多少不动产干嘛!  相似文献   

20.
听来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上有位英雄.他来到一个村庄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事。村人说山上有只猛虎一直祸害着他们。英雄就去了山上,与猛虎搏斗了三天三夜,猛虎被除了。他剥下虎皮回到村中,问还有什么祸害,村人说:“海里有条龙.你去杀死它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