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鹏 《证据科学》2007,14(1):I0005-I0006
脑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分为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血管扩张、静脉畸形,主要表现有头痛、癫痫和脑出血.本病发生率十万分之二,这种疾病主要危险是畸形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其后果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偶尔会碰到脑血管畸形患者受伤后突发出血猝死的案件,伤病关系常引起争议.作者在检案工作中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2.
甘建一  梁安文  朱金生 《中国司法鉴定》2006,(5):I0003-I0004,I0006
法医病理尸检中,因脑血管畸形出血死亡案例并不少见,本文通过3例脑血管畸形的尸检案例,探讨脑血管畸形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出血机理以及损伤参与度在死因分析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法医病理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引起猝死的第一大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其次是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导致猝死的主要机制。先天性血管畸形导致死亡的原因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积血 ,或血凝块压迫延髓而死亡。充分了解脑血管畸形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抓住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实际鉴定工作有很大帮助。一、脑血管畸形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脑血管畸形属于非真性肿瘤型血管性肿瘤 ,是胚胎残留血管网的畸形发展。大致有以下 5种情形 :1.毛细血管扩张症 :最好发部位是桥脑正中缝 ,其次是大脑导水管区及大脑皮质和白质区。具有遗…  相似文献   

4.
彭金香 《证据科学》2002,9(2):64-64
引起猝死的第一大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其次是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导致猝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1案例 案例1某男,32岁,与他人饮酒时发生口角,被人拳击面部左侧后倒地死亡。尸体检验:面部左侧皮肤轻度挫伤;头皮未见损伤,颅骨未见骨折;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第四脑室及小脑延髓池见较多凝血块,结构不易辨认,脑水肿;小脑蛛网膜下腔局部区域动静脉数量增多,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均。  相似文献   

6.
1案件资料1.1简要案情7月某日凌晨1时许,某居民楼起火,清理火场时发现1具尸体。死者男,35岁,离异独居。现场为2室1厅钢筋混凝土结构,卧室被烧最重,除部分金属物件外,其余皆已烧毁。尸体位于卧室内一烧毁的弹簧床垫上,呈俯卧位,头面部垫有一枕头残片。1.2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全身大部分体表皮肤烧焦炭化,仅右面部、胸腹部、右上肢前侧及外生殖器尚存有皮肤,残存皮肤周围可见充血水肿。头发烧焦缺失,左颞部头皮部分缺失、颞肌外露,其余部位头皮完整、未见明显破损。颜面部皮肤大部分炭化,双眼睑紧闭,右侧上眼睑肿胀,口腔、鼻腔有血样液体溢出,口…  相似文献   

7.
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助产方法,但在使用不当时,可能给母婴带来严重的损伤,本文作报1例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 案例1王某,男,46岁。某日下午,在性行为过程中突感头晕,迅速从床上滑落不省人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表检验见额面部散在擦伤(系倒地后形成);解剖见全脑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织固定后见小脑及右颞叶底部蛛网膜下腔细小血管呈云雾状;全脑切面未见挫伤。镜下蛛网膜下腔见大量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死者郑某,男,55岁。某日11时许,被发现其屋门开启,屋内地面有大量血迹,卧室内有明显翻动痕迹。死者头部有伤,卧于自家床上,怀疑被杀。1.2现场勘验郑某家中间的木梯旁地面有155cm×153cm范围血泊,血泊中见倒置的长木凳,血泊中有明显的擦拭痕迹。东西两侧卧室门口至床边地面上均有成趟滴落状血迹及血足印,东侧卧室木箱及西侧卧室床上被褥均有翻动痕迹。郑某仰卧死于东侧卧室床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佟某,男,73岁,丧偶,某日被发现在自家院落的厕所内死亡,面部有巨大损伤,地面有大量血迹。公安到达现场后发现死者面部有多处缝合口,家属解释“佟某死后曾被野狗啃咬,后委托本村村医进行美容缝合”。经询问村医,证实有死后整容行为,但死者面部损伤不符合犬类啃咬的特点。为查明案件性质,公安机关遂进行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11.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吴某,女,34岁,2009年1月25日晚,在老乡苏某家卫生间淋浴时突然惊叫,苏某推门查看,发现吴某躺在地上呈昏迷状,上前搀扶时身体有麻木感,切断电源,拨打“120”急救,送至医院时其已死亡。  相似文献   

12.
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案例及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检查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10月四川华西鉴定中心所做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猝死以10~49岁男性为主,有25例(69.44%)。18例(50%)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8例(50%)在发病后1h内迅速死亡。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病理类型以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常见,有33例(91.67%)。24例(66.67%)发生于脑底部、桥脑和小脑。破裂出血是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直接死因,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有22例(61.11%)。脑血管畸形部位和形态复杂多变,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满足鉴定的需要。结论脑血管畸形猝死的鉴定百分之百准确比较困难,熟悉其法医病理学特点,掌握多种检查方法,才能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所2003~2005年间检案实践中4例白血病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结果4例死者生前均无明显的血液病症状,其中1例死亡前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另外3例均无血液病相应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主要所见:(1)多器官(尤其是脑)白血病细胞浸润;(2)肝、脾肿大;(3)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创口渗血或迁延不愈等;(4)可排除暴力死亡。结论白血病细胞脑浸润引起的脑内血肿和血液病的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在白血病患者突发死亡的案例中,死者生前往往缺乏典型的血液病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未引起注意;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应注意收集临床资料,必须进行系统的尸体解剖检验,在有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骨髓细胞学病理检验。  相似文献   

14.
案情:某女,20岁,某日在一市场内突然昏倒,送医院抢救4d后死亡。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方法  862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 ,按伤者受伤的不同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合性颅脑损伤 2 76例 ,脑挫伤 192例 ,颅骨骨折 79例 ,颅内出血 91例 ,头皮外伤 2 2 4例 ;主要并发症为脑积水 ( 19例 ,2 2 0 % )、癫痫 ( 16例 ,1 86% )、偏瘫 ( 14例 ,1 62 % )、植物人状态 ( 12例 ,1 3 9% )。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 ,以头部复合性损伤最多见 ,严重的脑挫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 ,并发症的诊断应掌握诊断标准 ,并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6.
黄伯政 《法医学杂志》2008,24(3):207-207
1案例 案情:某日晨,赵某与刘某在餐厅门口发生口角,刘某猛击赵某下颌部一拳,赵某当即跌倒,不能言语,小便失禁,两分钟内急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7.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女,56岁,某工厂工人,通过车间录像证实,某日下午15:34,与另一体态较瘦小的女性工人厮打过程中,被直径1 cm 的钢筋钩打击头部及躯干等处。15:36两人被拉开,期间一直神志清楚,仍然与人口角。15:37开始逐渐站立不稳,坐在凳子上。15:42被搀扶至休息室,数分钟后出现昏迷,经“120”现场急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沈某,女,36岁。2005年8月10、11日被其丈夫多次殴打,11日下午6时许被拳击、掌掴头面部后,到附近市场买菜,下午约7时左右在返家途中突然倒地,头部撞在一水泥台阶上,当即昏迷,被人发现后送到附近卫生服务站,检查发现沈某呼吸、心跳已停止,遂报案。据武汉某医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致死案例的法医病理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畸形并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脑血管造影及头颅 CT扫描等影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但本病在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案例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对我院法医学系尸体剖验鉴定为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致死案 20例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结果 1.1一般情况   我院法医学系 14年来尸检总数 656例,脑血管畸形并破裂出血死亡者 20例。占尸检总数的 3.5%。 20例中男性 18例,女性 2例,年龄最大 36岁,最小 27岁,平均 32.2岁。职业状况:农民 6例,工人 4例,城镇居民 5例,其余 5例…  相似文献   

20.
钢丝割颈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2007年4月13日23时许,某乡间小道上发现1具女尸及1辆倒在路上的电动自行车。路面上留有大量血迹,行人发现后即报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