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初,一位身患煤肺病,且年满73岁高龄的退休老工人来到四川省威远县公证处。只见他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流着期盼的泪水,急切地向我陈述强烈要求公证的请求。  相似文献   

2.
正在201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前夕,本刊记者跟随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的"根在基层·情系民生"调研活动组来到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与众不同的院长姜文海和他的精神障碍患者。这所如花园般美丽的医院,处处彰显着院长姜文海的超前理念——尊重病患,服务病患。他怀揣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坚韧地走出创新之路,把一所以往病人不愿去、医护人员不愿待的被人看不起的医院治理成全国专科医院先进典型,令人刮目相看。在他的带领下,医务工作者贴心、竭力地为病人服务。在这里,患者被统称为"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3.
文杰 《当代审判》2003,(5):38-38
今年1月初,单位一位同事领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青年来到我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个女青年是他远房亲属,遇到官司了,请我这个“法学家”帮帮忙。然后指着我对那个女青年说:“你有什么苦尽管向他诉,他是法学‘专家’,会帮你圆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高聪  高奇 《公民与法治》2011,(11):35-36
2010年8月,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年过半百、来自华北平原上的农民登台发言,引起了组织方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他布衣粗嗓,望着台下数百名同仁、领导和专家学者,语气平缓而坚定地说:“我们故城县三豆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0年,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资金规模由最初的110万元扩大到11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早晨10点,通过医院前台电话联系皮亚特·瓦诺门林格恩,一直显示占线。见面后才知,他之前接到了一位病人的投诉。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省故城县,连三岁的娃娃也知道边东茂,当地老百姓简直恨透了他。边东茂骗取了400多位乡亲的几十万块钱,跑了。 1996年9月中旬,在看守所,边东茂不时地晃晃脑袋:“光赚不赔,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这是讲给从他那里占过便宜的人听的,其中多数是妇女。这些平时为一角钱也与小贩理论半天的女人,花大价钱请边老板给自己上了一课。 边东茂本是故城县人,在东北混了二十多年后,跑回家乡,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店——超百时装鞋帽商店。  相似文献   

7.
去医院看病,患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听了病情陈述后,不问青红皂白,动不动就让病人去拍片,检验,看了有关检验报告,医生就开处方让病人抓药,至于什么病,为什么要花大量费用去检查,吃药,医生一概不讲。当病人看到病历、处方后,医生写的字迹犹如天书,无法识别,询问病历,处方上的内容时,医生很不耐烦地说是专业术语,病人毋需知道。以往碰到这种现象,许多病人忍气吞声,谁叫自己不是学医的呢?而南京市一位市民率先打破这种“我为鱼肉,人为刀俎”局面,将书写“天书”病历的医生告上了法庭,要求履行医生责职,重新书写病历,赔偿乱检查的相关费用。他的要求法院会支持吗?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金钱,无情与有情,够人琢磨一生。1995年5月,35岁的卢景银走上河北省平泉县国税局局长岗位,七年来,他在权、钱、法、情的碰撞中演绎着耐人寻味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税法不容情1995年,卢景银上任仅一个月,就有人看中了他这个局长手中的权力,找他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一位搞个体的老同学,在被查出偷税6万元的当天晚上,便来到他家里叙旧,说:“老同学,你当了局长,我也有了靠山。现在买卖不好做,挣俩钱不容易。今天犯到你手上了,说啥也得看在老同学的面上照顾照顾。”说着掏出一个信封放到茶几上。卢景林的脸当…  相似文献   

9.
说起癌症,人们往往会想到死亡。然而,笔者来到北京市红十字新华医院,那里的肿瘤病人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有位患者,三年前患结肠癌肝转移并腹水,许多医院都认为没有治疗价值,家属也准备办理后事。来到新华医院后,经过化疗、放疗、中医以及免疫生物学治疗,结合该院气功教员练气功,患者腹水消失,肿瘤范围得到控制,现在仍然奇迹般地生活着。 新华医院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创办的一所以肿瘤和老年病治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现拥有200多张病床,并有100多位医务人员(其中有十余位化疗、放疗  相似文献   

10.
吴涛 《中国公证》2002,(2):13-13
据报载,四川成都市某大医院近期与病人办理了一份医疗协议公汪,即危重病人被推进手术室之前,医院与患者先签订一份相应协议。协议约定,医院按正规方案治疗,如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医院概不负责。此协议经公证处公证,有法律效力。有一种意见认为,此举是利用法律手段避免医疗纠纷,对这种协议进行公证,很有必要,公证机关应积极介入。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3,(22):88-91
20世纪初,美国胜家公司的继承人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来到欧洲,他在众采纷呈的艺术界,找到了他毕生的兴趣所在。他以敏锐的眼光收集了一批囊括多种画派代表作的19世纪绘画,并成为美国克拉克艺术馆的创始人。今天“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来到上海博物馆,展期至2013年12月1日止。  相似文献   

12.
去年9月一个阳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星期三,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法官,还有几个俄国同行和两名美国法官一道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墓碑间漫步。和其它参观者一样,这位俄国法官来到一个墓碑前敬献花圈,寄托敬仰。与其他来这些庄严的白色墓碑间的朝拜者一样,他和他的同伴们也需要向导。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为他们提供帮助,她带领这位法官来到一位陆军士兵的墓碑前,这位士兵在二战以及随後的生活中都给他的国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1996年第2期登载了毛磊的《贞操观批判》一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某日,J和男友P高高兴兴地来到某市指定医院进行婚前体检。一位年轻的女医生看到J的腹部有花纹,随口就问:“你以前引过产吗?”“没有啊。”“那你怎么会有妊娠纹?”“你不要搞错。我原先比较胖,现在瘦下来了。会不会因此出现这种情况?”J有些着急。年轻医生又请来一位年龄稍长的医生再作检查,那医生也说:“好象是妊娠纹。”谁知,医生的话却象一记重锤敲击在站立一旁的P的心头上,一团疑云顿时笼罩在他心头。他先是推迟婚期,继而又拒婚。J欲…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27日,我随一位律师去江苏连云港采访。第二天一早,我见到了他——一位房屋遭遇拆迁的农民。 他并非我此行的采访对象,他是通过律师知道我来到当地后,才找上门来的。透过他满身的寒气,我知道他是起了个大早从村里赶来的。  相似文献   

15.
慎守“家门”谭文波明朝嘉庆年间,官场腐败,仕风污浊,但郑晓却如出污泥之莲花,一身洁白。一次,他主持选拔官吏,一位求见者给他送了一包茶叶。郑晓见来人情意恳切,就叫夫人收了下来。这位夫人打开包装,发现茶叶里藏有金子,顿时色变,二话没说,就将茶叶包好如初,...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4,(10):50-51
话题背景 2004年5月28日CCTV焦点访谈报道: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在一位病人的处方上开出了"49号药"这种药品.当这位病人费尽周折弄明白"49号药"是罗红霉素后,同一厂家生产的这种药在医院里卖40.5元,而在药店里却只卖13元.医院里药品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呢?  相似文献   

17.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医院的宗旨。然而,近些年来,病员欠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医疗机构,往往使革命的人道主义难以充分展示、发挥。例一:今年元月初,几位农民用一辆手扶拖拉机将一位被树砸成重伤的五保老人送至某医院。医生见病人生命重危,二话没说,进手术室,无影灯下,经过4个多小时"战斗",病人生命保住了。当医院向几位农民要钱时,一位农民说:"你们医院是公家的,这病人是五保户,是由公家养着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还要什么钱!"几位农民走后,医院不但继续为病人治疗,还花钱雇人服侍病人,照料吃喝。例二:今年2月中旬,某医院收治一名转诊重症病人,医院又是输血,又是用药,两天花去了近千元,后终因病人在外耽搁时间太长,失去了有效治疗时机而未能救活。当医生请病人家属结帐时,家属发难说:"人都死了,还给什么钱"。最后,在公安部门干预下,家属才勉强交了300元钱。  相似文献   

18.
李寒鸥 《政府法制》2012,(30):22-23
有一位美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35年。期间,两次蒙冤人狱,在铁窗中苦苦煎熬了16年多。获释回到美国之后,耄耋之年仍不辞辛苦,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尽心尽力。这位美国人的中国名字叫李敦白。一部题为《革命者》的纪录片,讲述他的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8月23日上午8时,寻乌县律师事务所潘其伟律师刚来到办公室坐下,就进来一位操赣州口音的中年人。他说他叫刘明富,住赣州市新赣南路,观专程来寻乌请潘律师出庭为他儿子辩护。他儿子刘撼宇现关押在寻乌县看守所,检察机关指控他儿子犯有抢劫罪,寻乌县法院已发出出庭通知,后天就要开庭审理。据他所知,在另外4人抢劫汽车司机和货主的那天晚上,他儿子刘撼宇因腿剖骨折住院治疗刚从医院出来,走路都还不方便,只是跟着他们四人一同出去吃了夜餐,未参加抢却,他没有分得赃款。他本来打算自己出庭辩护,但没有把握。又从侧面了解到潘…  相似文献   

20.
彭志新 《江淮法治》2008,(18):18-18
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有篇题为《法官、看护和隐居者》的寓言。寓言说:有3个“圣人”十分渴望幸福与解脱,为追寻同样的梦想,他们暗自较劲,并选择了不同的路。第一位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选择做了法官,他勤奋而廉洁。第二位想替病人减轻痛苦,到医院当了看护,工作兢兢业业。但是不久,看护得到病人越来越多的抱怨,法官的处境更糟糕,总有当事人不服判决,对他滥加责骂。法官和看护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