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九歌·山鬼>诗句瑰丽优美,情节曲折哀婉,堪为传颂不衰的爱情悲歌.同时联想到屈原忠君爱国而遭谗逐,数十年寄身蛮荒而不改初衷,竟至殉国沉泛,也可认为该诗又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天问>与中国上古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问>中涉及我国上古神话内容的有七十多问,其中大多是关于自然神话和自然社会性神话的.屈原作为一位熟悉和热爱神话的诗人,在<天问>中质疑了中国上古的大部分著名神话,表现了作者以怀疑的精神走出神话、以哲学的精神思考神话的态度.本文梳理了<天问>中涉及的中国上古神话的内容,并求解屈原质疑神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余玮  陈晰 《人事天地》2007,(11):36-36
古典文学大家文怀沙,以研究屈原出名。文怀沙自嘲“没有屈原的魂,总该有一点屈原的皮毛”。  相似文献   

4.
楚辞的山水景物呈一种感伤性特征,形成这种特征的一个原因是充斥于其中的水意象蕴涵着一种悲情色彩。而这一色彩的形成是和楚辞的创作环境、屈原的悲剧命运以及屈原笔下水意象的描写手法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四个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建立在传统经典文化精神的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屈原精神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千年来,屈原秉持的不变节、不改志、不随流俗的人格精神;勇于抗争、勇于担当的九死不悔的脊梁精神,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品格,彰显着我们民族的斗志。因此屈原精神应继续被提倡、被重视,发扬其价值,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和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橘颂》奠定了屈原人格的基本思路。他把国家、君王看作是王道在历史实践中的直接显现,这一思想逻辑直接导致了他的“昏君和腐败的国家具有永恒的合法性”的观念。祖国则是一个情感概念。屈原的痛苦与悲剧就在于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分析屈原作品及屈原之死对剖析其人格精神背后的政治文化及导致其悲剧的文化根源均有时代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屈原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宇宙、神、人、我"历史流程中形成的四大文学主题,它是一种共存状态的整体之美,这是其他文学家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四大主题同流并进,不可避免地渗透与融合,但总体是以某一种为主其他为辅。而屈原作品汇聚这四大主题在诗史上已成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是楚骚美学的具体表现。屈原拥有热烈的感情,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屈原还有高尚的理想,但是,当时社会使其理想难以实现。他最终走向死亡,以此实现对生命的超越,对真理的问询,其理想与情感也在死亡中得以统一。屈原这种独特的情操传统为后世带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相同的爱国之心,以屈原的后裔自居的屈大均,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香草”意象、斗争精神的意象和飘渺的“仙气”意象三个方面。研究屈原对屈大均的影响,对于充分认识屈大均及其诗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屈原自战国以来一直以文辞称名,其作品可与《国风》并称,被誉为诗赋之祖。然而在初唐时期被以王勃为首的初唐四杰视为"弄词人",将其视为不良文风的始作俑者。但四位诗人在实际创作中又或多或少视屈原为知音。导致初唐时期的屈原形象显得颇为矛盾。  相似文献   

11.
“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发轫于屈原,而李商隐则在无题诗中升华了“香草美人”的蕴涵,进一步诠释了“香草美人”的时代性,赋予其理想性特征与艰难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戚建常  卢克叶 《工会论坛》2002,8(4):107-107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也是楚辞的最重要作家。他的作品 ,在内容上深刻反映了楚国社会的现实矛盾、时代要求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在艺术上 ,屈原的作品取得很高的成就 ,不仅开创了我国抒情诗真正光辉的起点 ,而且还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影响十分深远。屈原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 ,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产生的现实主义以后 ,与之相辅相成的又一伟大艺术传统。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存在于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  相似文献   

13.
屈原对内,坚持法治,反对心治,举贤授能,励战国强,统一天下,禁止朋党,竭诚事君,反对蔽壅,赏罚分明,变法革新以达到美政的目的.正由于他走到了时代的前面,才造成了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九歌>塑造了众多美好的人物形象.<九歌>写人多注意人物的容貌举止,重视以服饰、道具和居处环境来映衬人物形象,赋予人物以"情"的特征,其写人物形象之美存在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屈原改革思想管窥赵逵夫屈子于怀王十年任左徒之职,可以说是楚怀王给他提供了一个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史记·屈原列传》写他任左徒之后的情形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九章·惜往日》中说:国...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黄河在咆哮民族在呐喊,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炎黄子孙被迫发出了最后的怒吼!人们从各个角落呼啸而出,举起了大刀砍向鬼子们的头颅,像屈原般呼号奔走死,如岳飞样精忠报国亡,将战斗的号角吹遍山岗田野,人民掀起了暴风挟带着狂奔的巨浪,用血肉之驱筑起了新的长城河山.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是与春节、中秋节并列的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重要的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与曹娥说、纪念勾践说,以及来源于吴越民族的龙日说、来源于夏至节和恶月说,等等。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体现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的崇敬。  相似文献   

18.
2023年是屈原殉国2300周年,通过梳理“屈原精神”的核心内涵和他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我们能看到其蕴含的爱国精神、民本思想、求索精神、斗争奋进精神在新时代依旧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对于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时期先后涌现出的各种政治概念中 ,屈原的“美政”概念是独树一帜的崭新概念。考察有关文献 ,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美政观包含着人治与法治并重、反心治等新颖内容 ,是儒道法的结合体。从屈原美政观中 ,既可以看到先秦政治理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江大湖。武汉人,“江湖”儿女,大情大义。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评价武汉人:“从屈原到列祖列宗、英灵先烈,他们的心神和魂魄,都还活在今天的武汉人身上。”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敢拼敢做的武汉人,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