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既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机遇,也以其复杂的文化难题挑战当今社会,并将技术与人文的复杂关系投射到虚拟世界,提出了“网络空间中的人文精神构建”这一新课题.思考这一课题,要求我们面对网络技术的复杂性、网络人文难题的多样性,注重当代中国网络人文精神的建构实践,阐发网络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技术活动中彰显人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的建构问题,着重讨论了保障新时期人文精神建构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即理论研究途径、教育途径以及相关市场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人文精神强调尊道贵德,倡导为生民立命,注重吸纳和创新,努力去营造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承接了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视野,从理论基础、实践主旨、实践路径到终极目标,建构起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价值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便是社会人文状况的混乱,社会原有的人文精神逐渐被现实社会生活所解构,而新的人文精神却并没有得以同时建构,从而出现了人文精神的滑坡现象,并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重新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便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体面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有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体面劳动"的实质就是在劳动的社会层面解决公平问题、自然层面解决安全问题。中国农民工劳动中社会层面的问题表现在就业机会、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公平性;自然层面的问题表现为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易导致工伤等安全问题。认真落实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公约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人文精神的建构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其本质的规定性表现为:历史精神、文化(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类通过为我关系建构了与自然世界相对应的文化世界。人的存在及其活动是文化世界的核心。实践活动在本质上的自由特性决定了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作为对文化世界观念反映的人文精神的本质规定 ,就是对自由的追求 ,体现着对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见仁见智 ,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文精神必须在文化世界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特殊方式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 ,对人文精神的弘扬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陆玉林 《新视野》2004,(2):61-63
本文以传统知识阶层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知识分子和人文理念的建构问题。笔者认为,知识分子是人文理念建构的主导力量,但建构人文理念、倡导某种人文精神并非现代知识分子的天职;知识分子建构具有普遍性的人文理念,主客观两方面都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制约,通常又要承受政治权威和民间力量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正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既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又面临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存在不同价值观的博弈。因此,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准则、价值原则和价值立场。首先,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价值准则。大众文化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休闲娱乐、流行消费,更要注重人文精神建构,发挥教育引导功能。第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习近平关于文明的重要论述,从世界层面看,是要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的文明观、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从国家层面看,是要通过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明;从个体层面看,是要通过教育培养能够促进文明进步的时代新人,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文明的重要论述的三个层面,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更好地促进文明价值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1.
林国强 《唯实》2007,(1):64-66
后现代是当代西方现代性理想破灭之后,兴起的一种反理性精神,它的目的是要解构现代性对人的规驯,给人以全面自由的发展空间。后现代以其更深刻的人文精神建构了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些方向,有鉴别地吸收,有助于推进中国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12)
人文精神在中国生生不息,哺育了中华文明。当代中国同样需要人文精神,它对于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领导干部要通过读书学习、深入实践、清除"官本位"意识来养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研究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初。 20年里,在人文精神的界定、中国文化有无人文精神、中西人文精神之异同以及对人本主义的评价等方面的热烈研讨中,学者们见仁见智,歧见纷呈。这种讨论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包括两方面:在理论层面,它包括科学的理论体系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实践层面,它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是要坚持并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向清 《学习论坛》2008,24(1):33-37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指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发生学的角度着眼,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李达、艾思奇、张岱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成阶段;冯契: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体系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陈咸瑜 《求实》2012,(1):31-33
契约精神自有着充分的存立理由与特定的生成机理。从当代中国现实看,契约精神所蕴涵的基本价值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内容与价值支撑力量。但是,契约精神既不能带来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和谐社会的建构,也不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境界之价值根本依归。  相似文献   

17.
有关人文精神的倡导、探讨与争论,自1993年《上海文学》先后发表了王晓明、陈思和等人的对话和思考,首次提出人文精神并引发各地学者、专家关注以来,已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界的热点,人文精神在晚近十多年的中国学界始终得到支持和弘扬。今天,尽管话题已经退潮,但高校人文精神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对人文精神内涵进行再思考,并大力弘扬高校人文精神依然具有实现意义。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汉语语境中,"人文"这个词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传统的中国人认为,"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范畴,《周易·贲卦·彖辞》上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古人的认识里,"天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的人文精神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公务员的人文精神有其独特内涵。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公务员的心理原因及其所置身的体制结构原因 ,公务员的人文精神是缺损的。重塑人文精神的途径是营造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并对其做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与区域性阐释,表明贵州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了巧妙的历史"接合点"。当前,贵州省委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贵州的文化传统,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提出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及其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我着重从"人文精神"的基本意思出发,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丰富、立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志良  高鸿 《理论学刊》2003,42(3):30-32
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主要表现为人在道德、心理、文化、自身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