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建议》的部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一战略既突破了我国传统区域发展的思维定式,拓宽了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也创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志勇 《求贤》2009,(2):11-12
2009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更加突出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依靠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领,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河西区的实际出发,拓宽招才引智渠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地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落差,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及水平的差异外,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差异。为应对入世挑战,尽快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落差,必须采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第一产业实施市场导向战略,第二产业实施区域差别战略;第三产业实施加速补齐战略。  相似文献   

5.
赵强 《新长征》2006,(7):57-58
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个总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为主线的内发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自下而上的经济发动方式;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引发的活力和效率为主要动力源;以轻、低、小集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块状经济迅猛发展的区域推进模式;理性化、世俗化、平等化的精神气质.这些特点决定了浙江模式具有极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把浙江模式放到全球经济社会史的大背景下来研究,也许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为发展经济学、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区域现代化的有意思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吕政撰文认为,我国的“十五”计划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的,这个新起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生产力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按总量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 ,与此同时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 ,培育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创新环境已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具体内容。区域发展主要研究生产力空间分布的性质、质量、数量和结构,中国区域经济明显体现出以行政区域划分的经济格局和经济内容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载体,而对国内城市群发展态势,作者对做大安徽城市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从非均衡到均衡:改革开放3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了差异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和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得出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激烈变化,引起了人们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的严重关注。如何使发展经济与保障国家安全结合起来,怎样才能使我们在跑步向前的进程中不被别人打倒,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和关注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意识形态论亲疏”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互惠的经济利益已成为国际双边和多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国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经济贸易摩擦与政治冲突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利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也已成为当今处理双边关…  相似文献   

14.
15.
法治水平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我国各省域间立法数量、人均民商事案件数量的差异,验证了在我国单一制国体背景下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法治水平差异。法治水平的提高会保护权利、保护劳动力以及促进资本流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及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为区域法治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因此,地方政府应从立法、执法、司法及法治文化建设四方面着手提高地区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历史共时和历史历时观分析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过程,指出该战略的实施是在我国长期所处极其恶劣的历史共时环境中和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生产力分布高度畸形的历史历时性经济基础传承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该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并为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共时与历史历时,在该战略的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无论成就还是问题,均是目前我们在常态下按常规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应予重视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使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既迎来了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根据区域特色,及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卫嘉 《新长征》2010,(5):64-64
在全球经济危机日渐复苏及我国投资高速增长、国内消费增速平稳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地挖掘我国市场经济的独特发展优势以解释当今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康 《新视野》2003,(5):11-14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我们现在提出的所有可称为发展战略的东西,都还不能令人信服地概括出中国经济极其复杂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中国的现实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同时完成多重性的战略任务。任何单一性的战略设计都可能导致战略失败。然而核心的难题在于,这些战略任务并不具有自然协调的特征,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天然的相互排斥性。怎样才能把它们合理地兼容起来,我们还需要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权世荣 《新长征》2009,(6):13-14
近一个时期,图们江地区开发正在逐步升温,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延边州地处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中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从独特的区位特点和现实基础分析延边的整体经济发展,必须实施中心牵动战略,全力做大做强和率先发展延吉,发挥中心城市的牵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构筑中心牵动式发展格局,开辟开放带动与中心牵动相辅相成的互动发展路径,全力加快新延边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