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赫希(Travis Hirschi)的社会控制理论是西方犯罪学界用来解释青少年犯罪及越轨行为的主要理论之一,但至今未有严格的实证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对中国青少年的适切性。基于2011年广州市中学生生活调查的数据,旨在全面检验社会控制理论中阐述的四种社会联系(依恋、奉献、参与及信念)与中国城市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关系。考虑到城乡二元化的宏观社会背景,移民的特殊流动经历对于越轨行为形成机制的可能影响,城市中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相比明显较高的犯罪率,本研究将样本分为流动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两个子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流动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显著多于本地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的各种社会联系也显著弱于本地青少年。赫希的理论在两个子样本中都得到了支持,即增强社会联系可以预防和减少本地青少年和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少年越轨行为提出了几条预防及矫治的方法,以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许多变化:所有家庭的人口规模都在逐步地缩小,核心家庭在家庭结构的占比中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核心化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经对青少年行为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甚至导致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出现.当前对青少年越轨问题的家庭因素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为视角,分析了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从而了引发了一些思考,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防治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对策,以期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预防和减少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越轨行为的易发年龄段,做好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预防,对青少年的犯罪防控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对初中三年级5594名学生进行了样本调查,发现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学校、家庭仍然注重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论好坏,这种做法对年轻一代的负面作用正进一步显现。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是犯罪预防的重要基础,社会有关各方应合力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从基础建设上为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涉黑”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新趋势,是我国又一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涉黑”组织依靠暴力而建立,以反叛文化为精神支柱和力量,为实现其特定目标而选择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6.
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思想原因和情境原因等等。这些影响着越轨行为发生的种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它们是常常有层次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辨证统一体,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越轨社会系统。只有通过分析这种复杂的特殊的社会系统,我们才能了解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是如何进行越轨行为的。本文按照“越轨原因结构”理论,从越轨行为发生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方面来对当代我国青少年流动人口越轨的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少年越轨行为提出了几条预防及矫治的方法,以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处于互联网巨浪冲击的最前端,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极易使其脱离现实社会,沉浸于网络世界。缺乏现实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制约,导致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出现,最终形成网络越轨行为。从犯罪社会学视角出发,利用社会解组理论、控制理论、社会化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等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网络越轨进行直接控制、强制控制、自我控制和职业控制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类学家A·W·林德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非主导文化体系中的“亚文化”,而作为亚文化中存在的不良亚文化,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良亚文化的“极端”面更容易折射在青少年的头脑之中,并直接影响他们的主流文化观的形成。这是由于青少年生理特点、社会实践等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变迁形势下,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越轨行为呈高发态势。不良的农村社会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错位等。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需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渠道入手,努力整治农村社会环境,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增强父母的责任感;同时还要规范学校的教育行为,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将“青少年是否实施越轨行为”看作一个“因变量”,通过对越轨社会学的七大理论取向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提取符合中国社会情境、可以解释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即对本文设定的“因变量”产生作用的12个“自变量”。在提取“自变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建立了一个可以分析我国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性理论模型,并根据整合后的理论,对预防和解决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对色情作品的兴趣状况与其自身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对色情作品的兴趣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强烈,且因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因素、性格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所列的一系列自身因素中,性别的影响非常显著。此外,青少年的消极性格特征和越轨行为与其对色情作品的兴趣正相关,能力特征则与其对色情作品的兴趣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亚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暴力亚文化是青少年从事暴力越轨的精神动力;黄色亚文化是青少年性罪错的土壤和温床;腐败亚文化是青少年心态失衡、报复社会的催化剂;惩罚亚文化使青少年性格压抑,并且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快餐亚文化则是西方社会蚕食我国青少年思想和情感的腐蚀剂.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亚文化氛围,是预防和遏制当前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将“青少年是否实施越轨行为”看作一个“因变量”,通过对越轨社会学的七大理论取向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提取符合中国社会情境、可以解释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即对本文设定的“因变量”产生作用的12个“自变量”。在提取“自变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建立了一个可以分析我国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性理论模型,并根据整合后的理论,对预防和解决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青少年由于"流动到城市"这一重要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伴随着他们家庭依附关系的削弱。学校依恋关系的减弱。参与正当活动的机会减少,对社会规范的信仰降低,他们比固守在农村或一直住在城市的青少年更易产生越轨行为。体制外生存给流动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利环境。决定了城市社会需要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予以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犯罪和越轨行为的成因由个体特征和社会因素组成,个体特征包括遗传、生理、心理与信仰,社会因素则主要指家庭教育、同伴影响以及社会压力。预防青少年犯罪应提倡多元化的犯罪预防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校内纪律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有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社区内的成人指导,以降低造成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性社会规范行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表现、特点、危害性及原因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预防性越轨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网络色情和暴力、网络犯罪等。失范理论、标签理论等社会学相关理论有助于深入剖析该现象,其解决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包括社会工作的介入、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阶段,越轨行为的发生日益增加,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越轨行为是指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做出违背社会期望的事情,它的产生有社会控制力削弱等三个方面的原因。越轨行为类别有三类,在分析三种不同的越轨行为基础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此减轻越轨行为带来的危害和降低犯罪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地震灾害中的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对人类的生存条件造成巨大破坏,同时增加了产生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受灾时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地震灾害中的越轨行为在时间、空间分布上,越轨行为的类型和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地震灾害中的社会控制主要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积极采取这两方面的控制对策有助于减少地震灾害中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