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时代潮》2001,(8)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是危害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一颗毒瘤,极大地危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从1993年起,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年递增9%左右;90年代共有3万多名地厅级以上的官员、90余名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因腐败受到惩处;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到1998年共受理各类腐败案件110余万件,立案50多万件,涉案人员达60余万人,其中,厅局级、省部级干部腐败发案率明显增高。职务犯罪成为中国政坛切肤之痛。廉洁的政府、正直的官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是新世纪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王则 《政策》2002,(6):46-47
近年来,全国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逃避打击、造成国家资产大量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且有蔓延发展之势。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年初,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多亿元在逃。其中,有的已潜逃出境,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一些国有企业难以为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据权威部门透露,近三年来,在全国立案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五成以上的大案,三成以上既是大案又是要案的案件,都与组织人事工作违纪、违法行使权力有关。一些具有组织人事工作权力的职能部门领导者与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买官、卖官的犯罪行为,危害十分严重,应当引起高度警惕。组织人事工作职务犯罪是典型的吏治腐败,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买官卖官。与其他职务犯罪行为相比,买官卖官具有  相似文献   

4.
浅议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约束梁孟伟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越轨、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缺少民主作风,独断专行,官僚主义严重,胡决策、瞎指挥,使国有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有的吃喝玩乐,不务正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使国有资产保不了原值,增不了效益;有的则贪污...  相似文献   

5.
公安民警职务犯罪是警察职权运作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是警察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也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防治警察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警界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新时期我国公安民警职务犯罪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危害性越来越大,有的被媒体和互联网大肆炒作,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公安民警发生职务...  相似文献   

6.
警察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使命,但现实情况是少数警察利用职务、职权之便进行着各种犯罪。警察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相比,其危害具有掩盖性、深远性、强大性、逆法性和多重性等特点。影响警察职务犯罪危害程度的指标包括:业务种类、职位级别、主观过错、犯罪时空、行为表现、危害后果。警察职务犯罪亵渎了国家赋予警察的神圣权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秩序,极大地影响了警民关系,疏离了人们对社会基本价值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反腐败的对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腐败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把握当前国有企业腐败的特征和原因,积极探索遏制腐败的对策,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制约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以法治企,依法行政,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迫切的现实意义。一腐败现象、腐败行为由来已久,随着企业转制,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现实面前,随着国有企业困难程度的加深,各种腐败现象也在不断地变换方式。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贪污和侵吞国有资产问题突出。一是借企业转制之机化公为私。有的对…  相似文献   

8.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源头上遏 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预 时,直接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形成严重危制腐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确保社会政 防职务犯罪工作。 害,职务犯罪使权力商品化、个人化,从治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 由于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 而助长权力的暗箱操作,对改革开放和经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 员,与其它犯罪类型相比,其对经济建设 济建设危害极大。四是严重腐蚀干部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 和社会发展就有着更大的危害性。一是会 伍,使不少领导…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罪数概念及划分标准罪数,是指行为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单复。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单一犯罪的,是一罪,构成两个以上复数罪的是数罪。同样,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罪数,是指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的单复。通常,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一个职务犯罪构成的是一罪,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务犯罪构成的是数罪。由于职务犯罪的本质特征是渎职性,即职务犯罪一般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活动,或是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所以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的数罪较一般普遍犯  相似文献   

10.
上海社保案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官员之多、职住之高、影响之大实属罕见,被称为改革开发以来上海最大的腐败案件。此案折射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行为突破简单的权钱交易,上升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明目张胆的显性腐败有所收敛,隐性腐败不断增多,查处腐败更加困难;单兵作战的个体性腐败向群体性腐败蔓延,反腐败阻力加大。因此,要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推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整合各反腐败职能机构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侵犯和亵渎的行为,诸如以权谋私、恃权挥霍、骄奢淫逸等。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蜕变,不仅危害政府的形象,而且殃及政权的根基。腐败问题愈严重对政权的威胁也愈大,古今中外都把反对腐败作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邻域。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预防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以及滥用职权等罪名,仅是腐败行为发展到犯罪程度的极端形式;检察机关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发现;腐败行为更多的是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以另类形式表现出来的。尽管这些另类表现形式在法律上没有规定为犯罪,有的甚至连党纪政纪也对之无奈,然而普通百姓却在生活中确确实实感受到其大量的存在。这种腐败的另类表现形式,最终会导致普通百姓对现职岗位干部的不信任,对法律及规章制度和施行的不信任,进而发展到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重视和解决腐败的另类表现形式,是预防腐败基础性工作,切不可疏忽。  相似文献   

14.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思想上的堕落是产生职务犯罪行为的根子。我们常州市武进区交通局工程管理处在区检察院预防科的帮助指导下,以强化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常念“廉政经”、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等宣传提醒形式,“治病于未发之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施工、监理、业主三方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廉洁意识.努力构筑一个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家庭防线。  相似文献   

15.
媒体最近披露的几桩国企改制腐败案件,再次引起公众对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解剖浙江“黄岩房产”这样的“麻雀”可以发现,代表国有资产管理方的改制领导小组成员职务犯罪问题,是造成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大的闸门。改制中常见的侵吞国有资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其结果或是危害政府和国家的利益,动摇统治集团的执政地位;或是分割公民利益,引发人民不满;或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最终必将危害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因此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由于...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税是对国家对税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由于社会种种因素的影响,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这不仅损害了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形象,而且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真正堵住腐败的源头,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税务人员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8.
正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由于权力运行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以及企业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缺位,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预防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案件屡有发生,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不容忽视,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国有企  相似文献   

19.
一、应该怎样界定腐败自从党的十三大以腐败概念指出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来,现在对腐败的理解纷繁杂乱,或是将贪污、受贿等同于腐败,认为“贪污受贿是腐败的法律用语”,腐败是违法犯罪行为;或是把腐败理解为权钱交易,从经济学角度来诠释腐败,创造出所谓的“寻租”理论,将腐败看成是一种交易行为;或是将腐败说成是公职人员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去获得私利,认为腐败是一切具有公权私用特征的行为;还有的认为腐败包括一切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消极行为。这些解释尽管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将腐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有些国有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增多、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现实状况,提出送法上门,将法律监督功能的触角向企业延伸,构筑行业预防体系的新举措,为国企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法制环境,使国企人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