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是“长三角”的上海,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有包容400多万农民工的气度。上海不仅把农民工当作兄弟姐妹,还选举产生了上海有史以来第一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  相似文献   

2.
新声 《黄埔》2007,(4):F0002-F0002
总部位于上海西区外国领事馆区域内的童氏集团,是由以下一些颇具实力的公司所组成:上海华盛建筑装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新原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银电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新金信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新金信实业有限公司,澳盛(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3.
上海属于全国,上海属于世界,上海属于未来。上海是海外看中国的一个焦点,而如今上海的福建人成了“阿拉”瞩目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6,(4):54-55
邓小平从上海出发投身革命、解放并接管上海以及建国后,数十次亲临上海,对上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关心和指导。特别是从1988年至1994年的7年间,邓小平更是每年都来上海视察,对上海的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并寄予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5.
曹琪 《今日上海》2009,(5):24-25
近年来,总部经济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亮点与热点。“加快上海总部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保持上海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地发展”已是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8,(9):19-19
2008年10月9日,“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即将开工,目前上海中心“龙型”方案模型已亮相上海城市规划馆,建成后将与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形成“三足鼎立”的超高建筑群。根据规划,上海中心主楼共有127层,总高度达632米,将再次刷新上海天际线。左图为模型图,右图为施工现场。  相似文献   

7.
《上海机关动态》2006,(9):17-17
8月3日下午,上海口岸廉政共建签约仪式在浦东海关隆重举行,仪式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李良园同志主持,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周禹鹏同志出席仪式并讲话。仪式上,上海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徐逸波介绍了上海口岸廉政共建筹备工作情况以及具体设想,上海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孙毅彪代表上海口岸办和上海海关提出上海口岸管理单位开展廉政共建的倡议,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杰明、  相似文献   

8.
《今日上海》2009,(5):41-41
2009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4月17日在大连拉开惟幕,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旅游局和上海世博局公布了首批24家世博指定旅行社名单并授牌,上海有5家旅游企业入围,分别是上海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上海航空国际旅行社和上海旅游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9.
刘彦昆 《小康》2010,(1):118-119
曾经,上海人鄙视外地人,外地人痛斥上海人;如今,在世博会的聚光灯下,上海人的底色开始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0.
3月7日上午9时,上海代表团准时进入人民大会堂上海厅。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参加了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上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因此,上海团的对外开放引起了境内外几十家媒体的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茜 《台声》2009,(8):15-16
7月9日,百名台胞青年欢聚上海,参加由上海市台联举办的“龙脉相传缘聚上海—全国台联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上海分营”活动。在四天的短暂行程中,来自台湾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实践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海洋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们饱览了上海城市美景,体验了上海现代化建设成就,走进上海世博展示中心,  相似文献   

12.
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标志一样,上海的石库门是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石库门凝聚着上海人的回忆,积聚着上海人的邻里情分,是上海独有的“建筑艺术品”。石库门景观因此成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上海世博会中上海馆的外观造型。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示     
各位朋友: 上海走过的历程,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上海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历史性跨越,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上海各界人士,是上海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也是上海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您或许亲历了上海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事件,或许参与了事关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某项重要决策,或许直接见证了某个行业领域变化发展的重要细节,或许相知相交重要人物而了解一些有价值的重要片断,这些都是值得留存的珍贵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的石壁上,闵行是绝不可抹去的名字,因为它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源头。在历史沿革中,北京人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上海则是先有上海县,后有上海市,上海县便是闵行区的前身,所以,要了解上海的前世今生,先要去闵行区沾一沾吉祥气,那可是风水宝地啊!连黄浦江到了闵行都要拐个大弯多逗留一下呢……如果说浦东、徐家汇是上海出场时皇冠上的明珠,那么闵行便是上海的微笑,奔跑时必穿的鞋子,是上海的底气。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西装和旗袍构筑起上海特有的服饰景观;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奢侈品品牌服饰的80%进入上海,描绘出上海国际时尚之都的新形象。上海领先时尚潮流的奥秘之一是上海人不仪懂得对高端服装的穿着搭配,也懂得对高端服装的洗烫维护。由此,上海服装洗涤业的品牌“正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以前在上海学习的时候,周末总喜欢逛淮海路。 在中国,上海的南京路大名鼎鼎,来自全国各地的行色匆匆的游客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南京路永远是生机勃勃喧闹欢腾的。如果南京路是上海气派非凡的前门,那么淮海路就是上海人悠闲购物的后花园,上海时尚风格和品味的象征。相比之下,淮海路上的行人,表情是优雅从容的,步履是淡定安然的。  相似文献   

17.
李国华 《探索与争鸣》2023,(8):164-176+180
在《蚀》三部曲中,茅盾为上海赋形的基本逻辑是多重的:首先是通过武汉发现上海,武汉的“政治生活”创伤造成其在为上海赋形时总是试图把上海内景化;其次是上海经验在“政治生活”中苏醒,在武汉和上海的“政治生活”之外触及更混沌而厚重的难以赋形的日常生活;三是漫不经心写下的丰富的上海都市生活细节却意外写出了上海的一种精气神。对于革命景象的刻意描写反衬出茅盾对于上海的稔熟,那些丰富的细节里藏着真正的上海。这些书写既然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就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座城与一个人的关系:表面上是一个人在为城市赋形,实际上是一座城在为人赋形。以日常上海经验应对和消化大革命的剧烈撞击和震荡或许暗示着,上海是一座具有足够弹性的城市,能孕育和生产一些激烈的生活组织形式,譬如工人运动,也能孕育和生产相应的克服剂,譬如令人依恋的都市生活,从而为生活在上海的人赋予革命和安稳交错的双重形貌。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公司,美国金海洋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中美合拍新片《上海红美丽》,是一部以当代上海为背景的现实题材新片,将于近期在全国公映。  相似文献   

19.
都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底蕴,不管是历史的,还是文化的。 虽然历朝历代都没在上海建过都城,上海的历史不够厚重,但上海毕竟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文明的城市之一,有过十里洋场的辉煌,拼文化,上海是有底气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卢湾区人民政府、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等承办的2003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于3月中旬在上海“新天地”拉开序幕。来自台湾、香港、上海等地,以及世界各国的服装界知名人士、知名品牌、知名模特云集申城,交流服装文化,近年来频频亮相申城的台湾服装,其设计理念、着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