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山西省开发区经过四年创业起步,目前已进入了成长见效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开发区的建设开拓发展,必须紧紧把握一条主线,这就是用邓小平同志的特区思想来作指导。一、小平同志讲,特区是一个试验,山西的开发区建设要特别注意“特”和“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根据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的构思,首先在深圳、珠海,然后在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后来改称“经经济特区”。试办经济特区,是…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最近一再强调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并在视察特区时一再重申中央关于经济特区的“三个不变”,强调经济持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做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对于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搞好深圳特区的第二次创业,具有待别重要的意义。一、要从政治上认识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讲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冶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一项新事物、一个伟大创举。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对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成功的实践,倾注了大量心血。学习邓小平办经济特区的思想理论,研究和借鉴特区的历史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特区要不要继续“特”、如何“特”的问题,是我们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的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李鹏同志在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十几年来,特区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抓得紧的,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经济特区要在第二次创业中,更好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仅要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模范,也要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不仅要在经济上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也要增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优势,积极探索“三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有效形式,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逊同志是研究特区的专家,他每周要为《海南特区报》、海南电视台、海南经济广播电台等五个理论专栏主持节目或撰稿,深受特区人尊敬。为进一步了解有关专家学者对特区发展方面的思路,记者最近专程采访了廖逊先生。记者:中国经济特区走过了十五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实践证明,在中国创建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当前,经济特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关特区的地位、作用和进一步发展的路向等问题,国内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您认为中国经济特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廖逊:于光远同志在最近…  相似文献   

6.
自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中国理论界就特区发展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每一次讨论都提高了人们对特区的认识。讨论主要是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展开的:当前经济特区还持不特,如果还特主要表现在哪里,如果不特还要不要继续办下去,如果继续办下去要增创哪些新优势,如何进一步深刻认识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十年前,我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在服从全国统一政策的前提下,特殊政策是经济特区的生命。意思是说,没有特殊政策就谈不上经济特区。现在回想起来,对特殊政策的理解,则偏重于中央对待区所实行的特殊…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江总书记在视察特区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重申“三个不变”,并郑重宣布,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要搞多久,经济特区就要搞多久。同时特别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对经济特区实行的基本政策要坚持下去;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场”作用,而且要发挥得更充分。过去,特殊政策孕育了特区的辉煌,今后我们仍将更充分发挥政策的“支点”作用去再创辉煌。政策如何“恃”下去,我想有三个问题是很紧要的:一、要明确特区的政策定位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大国,要稳定持续地推进改革开放,选择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战略是符合国情的最佳抉择。作为渐进发展的第一步需确定先行区和试验区c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79年4月首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主张。从此,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就提上日程。经济特区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从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中国经济特区享受了发展的后发性利益,即后起工业化国家可利用先行的工业化国家的资金、技术加快发展,同时,特区又…  相似文献   

9.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场”。目前,一些特殊政策已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统一政策,经济特区已成为全国加速发展的象征和促进改革的催化剂。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由南向北,从沿海向广大内地推进,特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针对“特区”已经“不特”的说法,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那种认为经济特区地位和作用可以削弱甚至可以逐步消失的看法是不对的。经济特区还要为加速建立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经验,继续发挥“窗口”作用,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一2 0年前 ,我国东南沿海诞生了深圳等四个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在为“试验场”取名时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 :“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 ,要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但怎么改 ,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邓小平的改革战略部署中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步棋绝不仅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区先行一步 ,由点带面 ,推广全国。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担当起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上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赋予特区以若干特殊政策,对特区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特区财政也不例外。特区财政之“特”,集中表现在政策和体制所享有的优惠待遇上,本文将对此作一分析。实行了“大包干”财政体制我国财政1980年进行了“分灶吃饭”包干体制改革,而广东、福建两省财政则先于1979年实行了有别于包干体制的“大包干”体制。但它们对于本身下属地、市则未实行同样的大包干体制。如广东省财政1980年对下属各地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体制,从1981年起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相似文献   

12.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急先锋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特区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但是从1980年建立以来,特区的使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到深圳视察,讲的核心问题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特区的使命是为解决贫穷问题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特区的潜能释放与优势再造探讨经济特区发展机制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1)经济特区原有的特殊政策是否用足,存不存在可以继续利用的空间?(2)特区如何通过政策的科学调整来拓展新的空间?前者的实质是释放潜能,后者的实质则是再造优势。从现有的情况看,特区对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仍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用不足问题。据有的特区调查,国家赋予特区的有关外贸外汇、基建投资、金融信贷、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自主权的某些方面还没能完全落实,这里有体制不顺(涉及“条块”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等)的原因,也…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召开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4月13日到15日在海口举行。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智利、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80位专家学者和官员,就中国经济特区面临的新形势、经济特区的国际比较、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目标模式及近期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由于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特区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刻,正处于向更高目标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推进中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解决三人问题C1在全国改…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济之所以迅速增长,与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分不开的。特区发展的十五年,就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十五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要培育新优势,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五中全会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所提出的要求,给特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区要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一、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是深圳特区发展的历史必然首先,实现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创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以及在特区创办的“三资”企业,是奉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以来的新生事物。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然碰到在实践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事大问题。“三资”企*的成长与发展,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特区活力强劲的企业群体。实践证明,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特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政府有关的必要的监管体系尚待建立和健全,加上如何有效地对经济特区的“二资”企*实施必要的监管,在实践中也碰到“二难”境地:一方面为吸引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这期起,开设“特区研究简讯”专栏,借用“大特区”的概念,其包括深圳等几个老经济特区,也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还包括国务院新批准的几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公开媒体上摘编有关特区最新动态、信息、资讯,为关注特区改革发展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历史贡献令人瞩目。而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全面启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又提到特区人面前:“特区还能不能特?怎样才能特?”厦门特区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9.
特区二次创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核心的或根本的问题是引力再造问题,即特区寻求和创造新的引力源,去补充和替代正在日益减弱的政策引力以吸引海内外投资的问题。一、引力再造:特区二次创业的核心问题把引力再造确定为特区二次创业的核心问题,是特区独特的发展道路决定的,而不是我们的主观臆断。独特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特区区别于非特区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的独特性集中表现在特区建设资金以利用外部资金恃别是外国资金为主。虽然特区也欢迎国内投资,并且对特区建设来说,国内资金越多越好,但就创办特区的本意来说,主要是为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特区凭借“特事特办”的方针,造就了观念、体制、地缘、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赢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实践表明,优势是一种独特的发展资源,一种不可多得的发展态势,一种较高发展速度的基本保障。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在体制关系、政策环境、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明显缩小,特区优势随之出现衰减的现象。这种情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引发了各种议论。其中有的认为,由于国家给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因种种原因而日趋消失,经济特区拥有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特区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