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1年冬,中共地下党员廖玉壁在华蓥山地区组建起第一支华蓥山游击队,由此拉开了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序幕。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苏云等共产党员在华蓥山丁家平开办了"中兴纸厂",打破了国民党对《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纸源封锁。1947年10月,成立了中共川东临委,由王璞任书记,统一领导川东、川南和重庆地下党的工作。1948年4月由于《挺进报》事件,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波及了川东及华蓥山一带。在情况危急下,王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1948年8月、9月分别在广安、岳池等地发动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2.
陈联诗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她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五卅运动",后因特务追捕回到家乡,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三次武装斗争。1935年,她的丈夫、华蓥山游击队主要领导人廖玉璧牺牲,她带着两个孩子孤儿寡母闹革命,直至解放。  相似文献   

3.
激昂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出自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之手。在民族危亡之时,贺绿汀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激发了许许多多人的斗志,也给人民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增强了人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的歌曲思想性与艺术性交相辉映,历久弥香。从他的抗战歌曲,特别是《游击队之歌》中,不难看出这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蒋元明 《前线》2010,(6):66-66
<正>有这么一位游击队员,一个终老在土地上的普通的默默无闻的人,可他却是一个真正的《集结号》式的战士。他1946年2月参加游击队,曾先后转战广东、广西数地,枪林弹雨,  相似文献   

5.
流金岁月,积淀民族记忆;红色影视,纪录革命历史。《地道战》、《平原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英雄儿女》……这些优秀的红色经典,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种信仰,一份力量,一颗足以影响几代人的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6.
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举世闻名,曾教育、鼓舞着全国人民,很值得我们讴歌。铁道游击队最小的队员──张书太,一直默默地生活在我们身边。他10岁就参加了游击队,多次出生入死、深入虎穴机智、勇敢地完成了连成年人都难以完成的任务。早在50年代,著名作家刘知侠(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就以他为原型与主人公,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小队员》,后又改编成连环画本,书中许多传奇般的故事,曾教育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他10岁就成为铁道游击队秘密侦察员张书太子1930年出生在枣庄薛城渐庄一个贫农家庭。他家里很…  相似文献   

7.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人们每天都会在央视播出的《永远的丰碑》节目开播曲中,聆听到那首熟悉而又震撼心灵的旋律,这就是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40年前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其实,在每年的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红旗颂》总会在九州大地上频频奏响。在广州,《红旗颂》曾被两千多名合唱团员、三百多名乐手、七十多架钢琴同台演绎,这是这部作品问世以来最大的一次演出阵容。《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曾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和中国电影学会副会长。他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城南旧事》、《孙中山》、《焦裕禄》等两…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公映,山东枣庄抗日壮士扒火车、炸桥梁、杀日寇、除汉奸的英雄群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出了铁道游击队员抗日杀敌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9.
<正>建国后,随着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随后的同名电影风靡全国,"刘洪"(原著和电影中一直"老洪"称之)等众多抗日英雄从此家喻户晓。"刘洪"的主要原型,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洪振海。他生前率领铁道游击队"血洗洋行"、"飞车搞机枪"等许多传奇抗日故事,至今仍在鲁南地区广为传颂。自小练成"飞车"绝技洪振海1910年出生在山东省滕  相似文献   

10.
李记 《新长征》2009,(7):21-23
提起长春电影制片厂,人们都知道,那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自诞生以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向国内外观众提供了大量的高品味的艺术精品,如《白毛女》、《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五朵金花》、《人到中年》、《小字辈》等影片深受中外观众好评并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相似文献   

11.
高强 《世纪风采》2007,(8):36-37
1935年春天,从福建永春山的一座破庙里传出了低沉而悲壮的《国际歌》声,樟平游击队正在为他们的政委钟国楚同志举行追悼大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出版和影片《铁道游击队》的上映,铁道游击队政委方正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方正──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的文立徵却于1945年2月22日在鲁南临城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冈镇)丁家堂村牺牲,年仅34岁。关于这位英雄烈士的战斗经历,《山东军区抗日战争时期战史》附件《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我军革命烈士英名录》,将他的籍贯记作“江苏铜山县”;在烈士的故乡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找不到入党证明人”等原因,不承认他的“烈士”身份,甚至认为他是“在外干坏事而下落不明的人”…  相似文献   

13.
《长征》《惊涛骇浪》《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这些红色影片都是出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之手,广电部原部长丁峤称他为“影坛虎将”。与他导演严肃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生活中的翟俊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当他讲述入党历程时,语气轻柔而坚定,记者从中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徐光耀被誉为"我国当代文坛的常青树",他13岁参加八路军并入党,在冀中的抗日烽火中锤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文艺战士。迄今他已在文学道路上不懈地跋涉了七十余年,创作发表小说、散文和电影文学剧本总计近200万字。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描写了爱国少年小嘎子积极配合游击队打败日本鬼子,保卫家乡,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那么,《小兵张嘎》这部畅销全国、享誉中外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许晨 《党建》2020,(3):54-56
烽火硝烟跨战马,铁道英豪绽芳华;风雨征程志如铁,痴心不渝一文侠。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铁道线上,游击队员们浴血奋战,扒火车、打鬼子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立即红遍大江南北,也让大队长刘洪和众多铁道游击队战士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6.
朝东 《世纪风采》2020,(6):21-24
瞿秋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创始人之一。从在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担任《新青年》季刊主编起,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先后编辑、主编过《向导》周报、《前锋》月刊及《热血日报》。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党的地下报刊的首创者、领导者。在他倡导下,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斗争》等一批重要报刊,在党的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吴嘉陵 《当代贵州》2014,(30):58-58
正生活中,无论是读消遣之书还是哲理之书,或是读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亦或是史学、法学、国学、经济学等书籍,都会让人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从小父亲就希望我多看书学习,以便将来有出息,最不喜欢看见我和小伙伴们闲暇时聚在院子里一起做女红,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母亲给我借了小说《铁道游击队》,在我看来那简直是本"砖  相似文献   

18.
郭奇志 《湘潮》2013,(10):34-35
罗亦农,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今青狮村黎家组)一个殷实的人家,在湘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留下一些动人的故事。 撰联劝父 罗亦农7岁时,跟着哥哥念私塾。他记性很好。不到一年就读完《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两年读完《四书集注》《文心雕龙》《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书。他很赞赏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易元祺,男,1925年出生于合川县草街乡,1939年就读于草街育才学校社会科学组。194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受党组织派遣到地处华蓥山区的大竹县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参加了重庆解放前夕的华蓥山武装起义。1949年4、5月间,国民党反动当局指令罗广文部对活跃在大竹、广安、邻水一带的华蓥山游击队进行“梳篦式”清剿,易元祺在运输弹药途中遭敌人截击,弹尽援绝被捕。1949年6月5日牺牲于大竹县文星场。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俗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经收集民歌俗曲.编成专书。作为一个戏曲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传奇多达十余种。此外他还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写作和整理。他改写过《新列国志》,为罗贯中的《平妖传》做过增补。他所纂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则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三部最丰富、最重要的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