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生产型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东盟5国1971—2007年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是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单向因果关系,印尼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因果关系,菲律宾和泰国则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盟5国都存在长期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展会”称号。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了26场投资推介活动,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82个,总投资61.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3%。签约项目规模更大,在182个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超亿美元的项目18个,比上届多4个。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加专业、更加务实、更加成熟。作为广西会展业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鲍红 《国际交流》2007,(4):10-11
2007年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仍是东亚和南亚。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下滑,世界经济增速可能略低于去年的4%。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能否持续正在受到愈来愈多人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东盟国家摆脱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迈向经济恢复和迅速增长的阶段.2002~2007年间,东盟经济达到了年均15%的增长率,东盟从而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东盟各国也在加快推进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进程,各项合作内容和机制安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由10个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无论从其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经济、贸易规模来看,作为一个整体已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大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东盟迎来了成立40年。回眸东盟成立的历史,它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关注它的昨天和今天的同时,这里笔者也试图对今后10多年的东盟作一前瞻,尤其是它的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东盟各国能否摆脱经济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以后,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的恶化从美国波及欧洲,在此过程中,东盟5国(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受其余波影响也陷入了经济衰退。本文将概述东盟5国的现状,考察它们摆脱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此外,将根据各国经济的特征,预测2010年的经济前景,指出为实现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所要致力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俄经济从1999年起进入了新一轮增长阶段。新一轮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波动较小,持续时间较长,各方面经济指标均有所改善。实证分析表明,剔除石油价格因素后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近年来俄国内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投资效率稳步提升,俄经济已经初步具备了稳定持续增长的基础。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石油等自然资源的出口,而且经济增长的动力单一,尚未形成多因素推动下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式,还存在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勤 《东南亚纵横》2013,(11):12-15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士录 《东南亚》2007,(2):39-46
今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东盟已经从原来的6国发展成为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10国,GDP总额接近1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1.3万亿美元,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集团。在2003年底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巴厘协定》,决定到2020年将东盟建设成为东盟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社会和文化共同体。目前,东盟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困扰,再次回到高增长的轨道,增速居于中国各大贸易伙伴前列且年内较为平稳;中方从东盟的进口额与速度均高过对东盟的出口额与增速,逆差扩大;除中菲贸易外,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都达到历史最高值。双方贸易的增长面宽、增长点多,体现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开局。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贸易具有协整关系,相互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亦惠及亚太区域贸易。结合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预测2011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域,连接着中国和东盟两个市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与东盟军事与安全合作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与东盟的军事与安全合作日趋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正在逐年增强。但由于印度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仍然有限,印度与东盟军事、安全合作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江瑞平 《和平与发展》2012,(1):51-55,70
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来,双方经贸迅猛增长,双向投资快速扩大,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这些成就对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对东盟经济发展与稳定以及对提升地区的国际经济地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为增强应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中国一东盟经贸关系还应在健全配套合作机制、均衡发展投资关系、积极推进货币金融合作、夯实重点合作项目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600亿美元,增幅回落但仍在高位,中方逆差扩大且呈进一步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商投资企业、资源类产品以及东部沿海省市等方面集中的趋势。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等方面均占中国—东盟贸易的一半。私营企业对双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突出,而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方面所占比重则在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与东盟的贸易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计量预测2012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出现微妙的调整。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部分东盟国家开始考虑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因同苏联关系的破裂及与越南的纠纷也迫切寻求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外,柬埔寨问题促使双边基于战略考虑而加强了政治合作。但此时双边改善的程度有限。8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获得了全面的进展,这主要源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些调整改善了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形象;同时东盟各国政治、社会的相对稳定增强了东盟与中国交往的信心。冷战结束后,双边经贸关系突飞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广西工业发展及对东盟贸易投资现状、台湾对东盟经贸发展现状和东盟工业发展及贸易进出口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与台湾工业合作共同开拓东盟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面向东盟市场的桂台工业合作对接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放缓,在中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速最快。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方顺差445.3亿美元,顺差额为2012年的5-3倍。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的贸易增势强劲,与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增速缓和,中马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仍占主体地位,但局部比重较上年稍有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贸易保持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预测2014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仍具有较大持续增长和优化的空间与势头。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中国-东盟贸易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但在第四季度双方贸易开始复苏,特别是最后两个月均出现了30%以上的增速。按国别看,本年中国与文莱及除柬埔寨之外的3个东盟新成员国的贸易增幅为正,其中,中越贸易增势突出,2009年越南超过菲律宾成为中国的第20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与其余东盟6国的贸易都比2008年下滑。用Eviews检验分析显示,中、关、日、韩与东盟的贸易具有协整关系,相互关联。结合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预测2010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