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谈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研究的方法问题,二是研究课题的选择问题。 无庸置疑,方法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否选择得当,方法论上能否有所拓展,直接关系到学科研究的水平和前途。我以为在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上存在着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思辨研究之间的关系未调整好,有相当割裂的倾向。这是深度研究的大忌;其中之二便是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或者说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的失调。  相似文献   

2.
岳汉景 《理论导刊》2007,7(6):94-97
外交政策分析分为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种视角各有利弊。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对外交政策进行综合分析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转向"是一种当代学术思潮,主张以语言为中心发现事实与建构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构成巨大挑战,对政治学方法论的影响可分语言学的视角与语言学方法两个层面。语言学视角主张"语言的政治化",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但有两种不同的视角预设。反映论预设把语言视为介质,透视并反映民族、国家、制度等宏观议题的"强结构",而建构论预设把语言看作本源,塑造并建构社会网络、集体认同、行动等中微观议题的"弱结构"。语言学方法强调"政治的语言化",把书写文本视为发现政治事实的全部论据,具体表现为语词分析、概念分析与话语分析三种类型,以不同方式进入政治学研究。"语言学转向"的缺陷在于,视角的不同预设带来知识的不确定性,而方法的文本主义导致不必要的混乱。中国政治学方法论正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不能因视角与方法的新颖而忽略缺陷,需要跳出"语言的牢笼",回到超语言的社会事实与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性阐释,有利于我们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有战略层面、宏观视角的,高瞻远瞩,发人深省,而且有方法论意义、微观手段的,见微知著,给人指导。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凸显了这份纲领性文献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得桂 《学理论》2010,(26):207-208
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动、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教育对象本身的变化,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关键因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策目标。当前,国内聚焦基层治理共同体问题的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发展,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现状认知、影响因素和实践路径四个方面。关于基层治理共同体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实践应用研究多,理论建构研究少;制度性建设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宏观视角研究多,微观需求视角研究少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基层治理共同体情感共情、效能评价、冲突纾解、组织关系,以期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研究主体在研究公共管理的现象和规律时,所采用的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方法的有机整体.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方法论对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而一般方法是在方法论指导下,研究公共管理时的最一般的思维原理和分析方法,具体方法是方法论、一般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运用.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三者存在"相互交融、彼此贯通"的关系,共同推进着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建立微观政治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治科学领域的宏观与微观之分 任何一种政治现象无疑就是政治科学所应研究的具体对象,都在政治科学的领域之内。所谓政治科学领域就是各种政治现象发生与发展变化的范围,也是政治科学的研究范围。政治科学领域客观上相对存在着不同的两大领域,即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宏观领域是政治范畴中紧紧围绕国家问题而构成的研究范围。国家现象是宏观领域中最基本的政治现象。宏观领域内所有的政治现象诸如政党、政府、政策、政治制度、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这是我国许多企业遇到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本文试从微观与宏观的视角加以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理论教育范畴,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党的  相似文献   

10.
浅议宏观产品美学设计的内涵与途径赵伯飞在商品美学中,人们经常研究的是微观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设计问题,但往往忽略了宏观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设计问题。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微观产品,必须以必要的宏观产品作依托,本文仅从宏观产品美学设计的内涵和途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