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8月5日是王稼祥诞生90周年纪念日。王稼祥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中.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三次在上海:第一次,1925年8月—10月在上海大学附中;第二次1930年3月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次年3月上旬离开上海;第三次,1937年3月从陕北到上海,同年6月离开。他能够发展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党的历史上作出诸多重要的贡献,是同他三次在上海受党的培育、锻炼、考验和掩护是分不开的。王稼祥是在五卅运动后,于1925年8月来到上海,转入上海大学附中部高中三年级学习的王稼祥是安徽泾…  相似文献   

2.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王稼祥有几件大事载人了党的史册。1935年.王稼祥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发挥了重大作用.“投了关键的一票”。1938年7月底,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重要意见,从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43年7月,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王稼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王稼祥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曾评价说:“王稼祥是有大功的人。”2006年是王稼祥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这些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顾过往的点点滴滴,并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写就此文,表达对他的纪念与缅怀。一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7岁入本村小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又在村里读了两年私塾。1922年,16岁的王稼祥离开家乡到南陵县乐育学校上中学,是学校的高材生,1924年毕业后,未经考试…  相似文献   

4.
王稼祥与党的城市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稼祥提出,党的城市政策应正确执行阶级路线、群众路线,肃清反革命,建立巩固的革命政权;正确执行经济政策、文化政策以支援革命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为纠正存在于东北根据地城市工作中“左”的偏向,王稼祥起草了《城市工作大纲(草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王稼祥就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问题也发表了重要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鑫 《世纪风采》2010,(6):15-19
众所周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早在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相似文献   

6.
1945年6月10日,党的七大进入大会选举中央候补委员的议程.在此前一天的中央委员选举中,由于不少党代表对党的历史缺乏准确的认识,将王稼祥归到错误路线的行列中,王稼祥得票仅204张,不足半数,没有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得悉后,大吃一惊,于是,他亲自来到会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王稼祥的功劳.最后,毛泽东说:"主席团把王稼祥同志作为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名候选人,希望大家选他."  相似文献   

7.
王稼祥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肯定,但很多人的认识仅局限于建国前。苏区时期.王稼祥是苏区中央局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遵义会议后“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领导指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政治部代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力主毛泽东的领导,“投了关键的一票”;  相似文献   

8.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1906-1974),是中共建党以来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多次在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毛泽东,使革命转危为安,走向坦途.因此,党和毛泽东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尤其是毛泽东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在中共"七大"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专门讲王稼祥的贡献的,并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评价.毛泽东除在"七大"上积极推荐王稼祥进入中央委员会,建国后还推举他担任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稼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当毛泽东读完王稼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十分动情而恳切地说:"这样的老同志只讲过,不讲功,很难得,应该很快让他出来工作."说他功大于过,是有功的人等等,再一次肯定和赞誉王稼祥的功劳.直到党的"十大"时,毛泽东还排除"四人帮"之流的干扰,继续推荐王稼祥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9.
周平 《党史博览》2023,(11):54-60
<正>伍修权与王稼祥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1925年,伍修权与王稼祥等同赴苏联,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两人又长期共事、并肩战斗,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王稼祥受到迫害。伍修权和王稼祥在一起工作,前后近半个世纪,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于1月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这时.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向中共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随后,王稼祥、张闻天就通知秦邦宪,要他在会议上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通知周恩来准备一个关于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也认真准备发言。经过共同讨论,由张闻天执笔写出一个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报告提纲。毛泽东也写出一个发言提纲。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遵义举行。  相似文献   

11.
光耀史册的友谊──王稼祥与毛泽东朱仲丽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特别是在一些历史的紧要关头,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和王稼祥同心协力,鼎力相助,他们崇高而伟大的友谊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和王稼祥初次会面,一见如故1925年,刚...  相似文献   

12.
陈晋 《新湘评论》2015,(1):40-43
编“党书”,让人“恍然大悟” 1941年9月到10月,中共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党的历史,目的是澄清路线是非。会议对土地革命后期中央领导层犯的“左”倾错误,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承认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能获得这个共识,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在会前编印了...  相似文献   

13.
红星闪亮时值盛夏,赤日炎炎。正在山上垦荒的邓小平这天突然接到通知,要他收拾行装速去瑞金,前往红军总政治部报到.这显然是个喜讯,而邓小平并无那种欣喜若狂的激动。“不以物喜,不以巴悲”嘛!自从同意与金维映离婚后,他的思绪却平静多了。他坚信党最终能够了解他的每一个儿女。他所想到的是只要有机会,就得为党和苏维埃事业多做工作。瑞金沙洲坝红军总政治部,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见到晒得黑里透红的邓小平,兴奋而又动情地握住他的手,问候了几句,然后告诉他,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1 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的正确理论、路线和政策不断地遭到批判,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职务也逐渐被解除。他利用这段时间开始了艰苦的说服工作。并很谨慎地将活动限制在政治局成员内进行,这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 他首先争取和说服了王稼祥。王稼祥1931年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是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重要成员之一。但王稼祥进入苏区同毛泽东接触后,思想却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回忆到:“1931年初,第二次反围剿之前,……在龙  相似文献   

15.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伍修权 伍修权,祖籍湖北大冶,在陈潭秋、董必武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过,担任过瑞金红军学校(校长叶剑英)政治营教导员、军委模范团政委、军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副参谋长、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中国外交部(周恩来兼任部长)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副部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邓小平兼任总参谋长)、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常委等职,直接在叶剑英、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邓小平等人领导下工作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主持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工作,是他革命生涯中极其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召开并取得成功并非历史偶然,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聂荣臻、朱德等人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王稼祥,他是最早从"左"倾阵营里分化出来,最坚决支持毛泽东,他投了"关键一票",有很大功劳。  相似文献   

17.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以史鉴今永葆党的先进性王明方(7)图说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组图)(7)纪念王稼祥百年诞辰图说王稼祥(组图)(8)王稼祥在“文化大革命”中霞飞(8)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重大贡献郑先福(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路上的王树声王丽华隗章(8)长征路上夫妻情(系列一)——毛泽东与贺子珍杨晓璐(8)见证长征系列张杰刘中刚李静(8、9、10)长征途中的外国人江波(8)长征路上夫妻情(系列二)——周恩来与邓颖超/朱德与康克清崔军(9)长征中的红军干部团刘明钢(9)毛泽东“诗情”长征路汤家玉张成林(10)董必武在长征中孟红(10)长征与摄…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1949年元旦刚过,当时担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长的王稼祥来看望毛泽东。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毛泽东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他稍微整理一下思路,就侃侃而说:“依我看,现在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这样讲,似乎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相似文献   

19.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4,(10):39-40
众所周知,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但要说到邓小平第一次遭打击后,是如何被重新起用的,其内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与王稼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33年,邓小平作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被博古一班人打倒后,被下放到宁都县一个边远农村劳动锻炼。王稼祥得知后,仗义执言,据理力争,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邓小平才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复出。重病中的王稼祥从李富春口中得知邓小平的艰难处境后,气愤不已邓小平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运用毛泽东的对敌斗争策略,反对“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左”倾领导者的迫害。虽然当时…  相似文献   

20.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