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轶 《实践》2008,(11):56-57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资源宝库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利用.因而,必须搞清楚研究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2.
王海荣 《实践》2013,(8):52-53
人类文化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这种进化和发展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变迁是一切文化都必然遵循的发展规律,草原文化也不例外。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发生的形态与结构的变化、载体与功能的转移及价值观念的更易,都表现为草原文化的变迁,并因此呈现出盛衰互见的发展曲线。  相似文献   

3.
郝诚之  郝松伟 《实践》2008,(9):50-52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的特异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蒙古文化,首先是单一民族即蒙古民族的文化,是世世代代生息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所创造的文化;同时,它又是继承和会聚了草原地区历代各民族文化传统而形成的具有广泛包容性与影响力的新的民族文化形态。自  相似文献   

5.
<正>13世纪,蒙古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动荡的历史,同时也继承、整合和发展了历代草原民族的文化,并积极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合理成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蒙古文化,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主流文化,并延续至今,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各民族文化或多或少都带有多元性、复合型特征,但恐怕没有哪一种文化像草原文化这样具有鲜明的多元整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基础和先导,在时代转换中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得以创新。因此,它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体现其世界性、民族性、国民性和社会功能等特质。  相似文献   

7.
王海荣 《实践》2008,(1):52-52
草原文化是世代生息在草原上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型文化,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适应草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生活生产状况,经久探索的结果;是远古以来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的先民们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浅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它不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有其特质。其特质内涵有:一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性质;二是内部呈现出各种文化思想错综复杂、多元并存的特征;三是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9.
闫锋 《党史文苑》2006,(11):12-13,19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它不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有其特质.其特质内涵有一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性质;二是内部呈现出各种文化思想错综复杂、多元并存的特征;三是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10.
在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目标下,激发退役军人群体精神价值与心理特质方面的优势,充分体现军旅文化价值,对于帮助退役军人群体应对环境改变后原本优势的特质被压抑的困境具有重大意义。在退役军人相关研究中,初期退役军人、老年退役军人和退役大学生在精神层面的困境最为突出,其成因主要是退役前后落差的心理建设不足、军旅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适应困难以及个人身心素质、文化技术水平不足。针对困境与成因,应当采取针对性关照三大重点退役军人群体心理需求,模糊文化壁垒、降低文化适应成本以及社会工作介入、促进退役军人社会再适应的路径重塑退役军人群体精神价值与心理特质优势。  相似文献   

11.
董恒宇 《实践》2008,(8):48-49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地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像我们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是长征文化形成的历史特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精神,充分利用长征文化资源,对于补充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而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极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是长征文化形成的历史特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精神,充分利用长征文化资源,对于补充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而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极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凤元 《实践》2006,(4):44-45
内蒙古西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是“河套人”的发祥地,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多样共生、民族文化特点突出的地区。这里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其民族特征独具魅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何雪莲 《世纪桥》2014,(10):50-50
本文首先对江南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它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由于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政治动荡导致的政权南北分治,江南文化被强加了浓浓的政治性,其原有的审美性受到了弱化。其次对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至柔则至强、江南文化的启蒙精神以及经世致用精神进行了一一阐述和分析。即,水性江南,至柔则至强;富有启蒙精神和批判意识;经世致用精神。最后解析了江南文化对地域的深远影响,指出,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对这一地区的发展继续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文化的载体,草原文化是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重要武器。草原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要素,它具有外部性特征和生物经济意义。草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具有注意力经济功能和产业本身的经济价值。合理的经济发展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奠定物质基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牧区经济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包红梅 《实践》2013,(10):60-61
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构成,当下的研究中,有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尤其在道德领域影响较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有对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的现代革命文化;有在日常生活、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强势渗透的外来文化;有借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东风在科技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日益得势的新生文化……因此,用单一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06,(5):43-44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同为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整体形象,始终发挥了互为依存、互为影响和互为促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书敏 《实践》2010,(10):50-51
<正>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区域,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蒙古族精神为主要精神特征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产生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状态中。历史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形态也生生不息地沉淀和更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会出现文化形态的定格。流动的草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了下来,而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文化则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作为特定的历史流传物,文学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记忆,它以完全的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忆下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文化。因  相似文献   

20.
张明馥 《实践》2007,(10):44-46
近年来,“草原文化”已是内蒙古各族人民耳熟能详,引以自豪的文化概念。天堂草原,骏马奔腾,奶酒飘香,歌舞醉人……当你打开草原这部大书,一步步探寻文化之河的源头,你会发现,走进了古老悠远的童话世界,走进了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廊,走进了撒满文明珍宝的绿色海洋,走进了深沉凝重的文化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