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书 《德国研究》2012,27(2):104-113,128
今年我们纪念海涅的215岁诞辰,回顾诗人海涅和中国关系的发展.海涅青年时代的抒情诗中有印度,没有中国.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海涅反对德国的封建势力,斗争锋芒也指向资本主义.中国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封建帝国,被他用来讽刺浪漫派诗人和普鲁士国王.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海涅从一开始便把同情心倾注在中国人一边,而对“红毛生番”痛加挞伐.这些充分表现在他通讯报道的汇编《卢苔齐娅》和他最后的著作《自白》里,足证海涅此时已对中国怀有深情.我们纪念海涅的诞辰,也缅怀中国人民的这位朋友.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中国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兵 《德国研究》2004,19(3):39-43
20世纪奥地利著名犹太作家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他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本文论述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六点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志辉 《美国研究》2002,16(2):93-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罗斯福总统从他的外交理念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又基于他对中国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中国大国地位的思想;但罗斯福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他的蒋介石观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他对共产党的认识虽然比较客观,但意识形态的隔阂使他放弃了对共产党的承认和支持.罗斯福的中国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著述巡礼     
《美国研究》2003,17(3)
RobertL .Suettinger,BeyondTianan men :ThePoliticsofUS -ChinaRelations,1989- 2 0 0 0 .Washington,D .C .:TheBrookingsInstitution,June 2 0 0 3.5 36 pages.ISBN 0 - 815 7- 82 0 6 .本书作者苏葆立先生是美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 ,从事情报分析及外交政策制定工作达 2 5年。他曾任美国国务院情报研究局东亚及太平洋分析办公室主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部主任 (1994-1997年 )、兰德公司资深政策分析员、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 ,现任MBRM律师事务所MBP咨询公司研究部主任。他的新著《天安门事件之后 :美中关系的政治学 …  相似文献   

5.
R6sume:Chamfort,ecrivaindu18esiecle,encoreinconnuenChine,critiquaitavecfranchiselapourrituredelasocietyf6odalefranCaise,lacorruptiondesaristocratesetl'alienationdel'hommedesontemps.11S'ingeniaitdtrouverl'originedescrimesetdreveillerl'espritdel'homme.引宫法国18世纪剧作家、诗人和箴言家尚福尔(Chamfort1740一1794)在中国鲜为人知,他的毕生力作《箴言、思想、品性及轶闻》尚未译成中文。在这部作品中,尚福尔以哲学家的睿智,真实地对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教育、风俗、人性、婚姻及社会偏见等各个方…  相似文献   

6.
自青少年时代起,马尔罗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正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许多年轻的法国人一样,马尔罗也未能幸免于新"世纪病"的折磨.他希冀在行动的过程中摆脱"世纪病"阴影的笼罩.在马尔罗看来,中国不仅提供了一个从事革命活动的机会,一种与"欧洲的过去决裂"的可能,而且还为医治欧洲文明的顽疾开出了一纸处方.马尔罗关于东方文明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他对(由纳龙·威吉尔神父翻译)中国哲学书籍的阅读,与东方语言学院的的接触以及在基美博物馆所从事的自学和研究工作.而后,他与中国人面对面的交往与接触又更加丰富了他已有的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7.
李剑鸣 《美国研究》2003,17(2):136-150
近年来 ,美国史领域的几位前辈学者相继出版了自己的文集。这些文集不仅集中展示了他们个人的治学业绩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美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杨生茂教授的《探径集》② 就是这样一本书。《探径集》主要收录了杨先生自 6 0年代以来发表的大部分论文、随笔、书评和序跋 ,体现了他在史学上的重要建树 ,可以从中看出他的研究重点和治学风格。他将这本文集定名为“探径集” ,原意是谦指他个人在学术上的探索 ;实际上 ,他的“探径”活动对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 ,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探径”的足迹杨先生早年熟读经籍 ,打下了厚…  相似文献   

8.
Resume:LesecartsculturelsentreOrientetOccidentnemanquentpasdescmanifesterdansiesentreprisesdcapitauxmixtessino--franCals.Regarderenfacecetterealitypourra6viterpasmaldemal--enteudusetelargirlavoled'unebonnecoop6rationdedeuxc6tes.开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对外部世界敞开了它宽阔的胸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看中了这一历史机遇和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及其购买力,认定这里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于是便带着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纷至沓来,在中国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形式投资办厂,法国也…  相似文献   

9.
陈序经先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大师.他不仅学识渊博,涉猎深广,而且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他主张搞学术要有"优容雅量","建一流大学就是抓名教授".其博大精深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在我国20世纪高等教育史上是一笔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暨南大学在广州的重建工作,并出任校长一职.陈序经先生对暨南大学的重建与发展,乃至新中国的华侨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著述巡礼     
John L. Thornton, "Long Time Coming: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 in China," Foreign Affairs, V01. 87, N0.1, January/February 2008. 作者是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北京的清华大学教授.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对民主的看法与西方的观点不同.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村级选举已经有2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李增田 《美国研究》2004,18(2):79-99
鲍大可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和中美关系的积极推动者 ,他毕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因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考察了鲍大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关键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文章首先探讨了他在 6 0年代初关于中美关系的新思考———缓和与松动中美关系 ,随后探讨了他在两方面为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改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即推动国内对华舆论转变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每一关键时刻向美国决策者提供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3,(12):24-25
早春二月。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关注着一个江阴农民的去世。毫无疑问,他就是吴仁宝。任何一个关注、研判中国农村改革和中国农民命运的人,都无法绕过他和他的村庄。吴仁宝缔造了一个"中国农民"的传奇。当下说法,他真正做成了一个中国农民的"中国梦"。中国从来不乏"传奇农民"。与他同时代。  相似文献   

13.
张宇权 《德国研究》2004,19(4):30-35
刘锡鸿出使欧洲,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先担任了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随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驻德公使.本文则对驻德使馆的建立和人员的组成、刘锡鸿任内所做之事,及其在德国的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理念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自认与同时代的新儒学学者不同,以思想家和实践家自居.他所著的《东西方文化及哲学》是一部概述人类文化和论述以儒家价值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复兴的一部文化哲学理论著作.梁漱溟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文化哲学著作来探索中国现实社会的具体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奎报是高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诗论家,他的诗论对韩国古代诗学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诗论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诗学范畴,其中"味"目前还很少有人论及."‘味'是中国古代文论确立的关于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①李奎报的诗歌观念深受中国诗论的影响,在高丽诗坛中,他是较早地使用"味"来论诗的.与"意"神"等诗学范畴相比,"味"在李奎报诗论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于诗歌风格、审美特征和审美属性的基本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煜 《新民周刊》2022,(31):36-37
<正>历史上,几乎没有政治人物像邓小平一样有如此的韧性。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7.
施罗德总理辞去社民党主席职务的背景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6日,德国联邦总理施罗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将不再担任社民党主席职务,并推荐该党议会党团主席明特费林为即将于3月底召开的特别党代会选举党主席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8.
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是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这番话的。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发表“新常态”之论,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  相似文献   

19.
戴长伸  王芳 《当代韩国》2004,(1):98-100
对中国神往赵东溧 81年前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乡下 ,家境相当贫寒。他的祖父虽是个农民 ,但毕生喜爱中国 ,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研究颇深 ,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儒学学者。赵东溧 7岁时 ,祖父就开始教他认识中国的汉字 ,给他讲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他年幼的思想里虽然似懂非懂 ,但中国古代那些美丽的传说故事和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纯朴智慧的形象却扎根在他脑海里。幼时的赵东溧即对中国产生了神往。由于家境贫寒 ,赵东溧中学毕业后没能上大学就进入银行工作。其间日本军队侵入赵东溧的祖国 ,国家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0.
R6sum6:LesnombreusesversionschinoisesduRougeetienoirsuscitentenChineundebatquitournedlaquerelle,inalspendecritiquesettheoriciensdelatraductionportentleursregardssurlareproductiondelastructuredurecitparetdansietextecible.L'auteurdecetarticleproposedone,dtrayerslalectureminutieused'unextraitdeceroman,unexamennarratologique,quirevilelasignificationetroitementlicedlaformenarrativequel'onnegligetropsouventdansiesstudesdela《红与黑》的中译本已逾十数,可谓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奇事。两年前,《文汇读书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