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李建明  周士龙  万傲银 《工友》2013,(12):38-39
今年3月份以来,枣阳市237家规模以上的企业、非公企业经理和职工分别收到了一封来自该市总工会的“家书”,这犹如一股强大的暖流吹进了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特有的温暖。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开展“两个普遍”工作,思茅区总工会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非公企业建会。一是通过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因地制宜,分类建会,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区域性、行业性非公企业联合工会,通过联合多样的建会,保障了企业建会和会员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且建会后的非公企业联合工会由社区管理,保证了企业建会后能正常开展活动。2012年,思茅区建立区域性、行业性非公企业联合工会16个,涵盖企业676家,超过以往几年企业建会数,开创了思茅区非公企业建会工作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陈安娜 《重庆工运》2009,(11):18-18
为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的发展环境.打造“中国西部一流能源控股企业”。遵循“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管理思路,重庆能源集团党委和工会结合实际,加大了企业文化的贯彻力度,为此,笔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12,(4):59-59
河北省磁县总工会董步武来稿.介绍了该县启动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的情况。今年磁县开展“百日行动”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各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全覆盖。为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全县大力推行县、乡、村三级“上代下”分类要约协商工作模式.凡基层工会提出协商要约有困难的.上级工会主动承担要约责任.按企业规模分类实行由县总工会、乡镇(园区)工会、村(社区)工会代行要约。即:对百人以上规模企业,由县总工会代行要约,  相似文献   

5.
方恒伦  龙咏 《重庆工运》2009,(10):42-42
2009年,酉阳切实加大组织建设“二次覆盖”工作力度,专门组织“二次覆盖”工作队伍,加强对私营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和其他“两新组织”建会督促指导,加强对产业、园区企业建会的督促指导,加强对乡镇(局)工委规范化建设的督促指导,加强对农民工源头入会的督促指导。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宝坻区总工会郭慧学、邓晓明在来稿中介绍了该会依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工会工作基础,将非公企业分为三类,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推动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一类企业抓规范。主要针对从国有集体改制过来的企业、经营者有国企从业经历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500人以上较大规模的企业,企业总量近40家,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职工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和职工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境界,也是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重要根基。今年5月,广安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等8家单位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6+X”(6即“六个一”,提炼一种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重庆工运》2006,(6):17-19
我们公司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农民工常年保持在6000多人,已占企业总人数的80%以上,公司根据农民工的实际.结合围有企业原有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学习借鉴了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四好”经验,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出发,逐步摸索出了用“企业化、系统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四化”工作方法管理和教育农民工的新路子,取得了企业、农民工双赢的效果。“四化”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明川 《工友》2009,(6):28-29
“没有知识的企业是缺少创新精神的企业,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内涵的企业,没有职工教育机制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这是胡启成就任公司经理时对全体职工说的话。4年来,他以知识成就企业为理念,实现了企业规模、职工收益双丰收,企业资产增加3亿多元,职工收入比4年前翻了1.5倍,将利川电力工业盘成了利川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锡山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17个行政村,有工业企业近3000家,其中75%分布在各村。锡山区总工会面对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散的情况,在深化区、镇、村“三级”工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创建镇、村、企业“小三级”工会,形成双层“小三级”组织网络体制,全面推进了镇村的基层工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非公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非公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开展了争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使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评选先进为主动争创,从“要我公开”转变为“我要公开”;二是变工会独家推进为企业整体争创,从民管、企管“两分离”转变为“两统一”;三是变事后总结为事前规范,从“寻找典型”转变为“培育典型”。通过争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全市303家百人以上非公企业中有282家单独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占93%;近170家创建示范单位的非公企业,  相似文献   

12.
莫言 《工友》2009,(9):9-11
自上世纪末,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陷入困境,改制,或是条件不成熟,或是政策不明朗,于是,“内部待岗”、“停薪留职”、“两不找”等措施,成为化解企业人员包袱的“缓兵之计”。很多企业待条件成熟或政策明朗后,即开始了企业改制工作。但是,也有企业领导为了降低改制成本(主要·是节省经济补偿金和社保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参与改制的职工人数,  相似文献   

13.
汉川市被誉为湖北经济“四小龙”。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0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5家,职工11.8万人。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旧体制的碰撞,各种矛盾不断凸现,劳资矛盾表现突出。为此,汉川市总工会针对不同利益体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楚平 《工友》2007,(4):47-47
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核心骨干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我国汽车板和冷轧硅钢片生产基地,积极推进中西南战略,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武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拼搏进取,企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去年,武钢实现销售收入535亿元,利税110亿元。  相似文献   

15.
田小慷 《工友》2006,(3):36-39
一部机器里面,如果零部件之间“不匹配”,要么机器磨损加剧,功率降低,要么某些零件被换掉。一个不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人,绝对当不好工会干部。因为,这类工会干部常常凭主观臆断搞活动,与经营者常呈“不匹配”状。虽然,受篇幅和主题所限,本文完全没有触及企业工会的作为,但事实上,祥云集团工会与企业行政的“匹配”堪称典范。本文所述很多“故事”,很多都是工会组织在帮行政“运作”。本期编发此文,意在让工会干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些“套路”、“窍门”,并从中悟出如何“围绕中心”,选准工会工作的“匹配点”!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08,(2):40-40
工厂企业限电停工,居民家庭限时供电,四川自贡和受到此次雪灾影响的很多地区一样,面临严重的电力紧缺。而与此同时,第十四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闪亮着。这座以“盐都”和恐龙化石闻名的城市,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南国灯城”新名片。而今年,更是准备让“奥运圣火点亮百年灯城”为主题的灯会开上150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06,(6):39-40
近年来,茂名市总工会把开展技术创新劳动竞赛活动,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工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大局,履行职责,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3年来,我们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争创“百佳”、“十个一”和“一化三技”科技创新等劳动竞赛,取得职工科技创新成果52项,创经济效益1.3亿元。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劳动竞赛开展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更是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普遍规模小,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较多,科学技…  相似文献   

18.
《重庆工运》2006,(5):36-37,38
近年来,建峰化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积极开展群众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和技术练兵;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主辅分离进程,实现化肥主业借壳上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企业被评为“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企业连续7年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主产品“建峰牌”被评为国家免检和重庆市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企业工会经审会的作用,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应按照本企业的实际,将企业工会经审工作与企业工会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抓住工会经审工作中的重点,发挥“协审”优势,敢于善于“挑刺”和“碰硬”、着力解决“权利”与“责任”、“新手”与“老手”、“维权”与“监督”的关系,促使企业工会经审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中国工运》2013,(1):61-64
山西省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省各地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普遍建立,建立工会的非公企业有65564个,组建率达93%以上,非公企业工会会员达295万人。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程度逐步提升,重点工作的标杆性旗帜遍布全省,尤其是创建“星级工会”和开展“会员评会”活动,使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有效地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